《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郭璞注《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则云“承平则出而为瑞”,又为 祯祥之物。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别传》 云:“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轨制,乃辞 云:‘吾娶也,必有应矣。
’乃有九尾白狐,造于 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 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鹿庞。我家 嘉夷,宾客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 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囚娶涂山,谓之女 娇。”此即郭注所谓“为瑞”之意。考汉代石刻 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 乌之属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
九尾狐象 征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封禅篇》),亦禹娶涂 山神话之遗意也。“食人”之说渐隐,“为瑞”之 说末张。又六朝时人李逻注《千字文》“周伐殷 汤”,言妲己为九尾狐。《封神演义》以妲己为九 尾狐精,当即本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