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统一幅,但是我们汗青书里用的名称是送子天王图。
名称:《送子天王图》
做者:吴道子(原做者),此做传为宋人摹本。
简介: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图别名《释迦降生图》,乃吴道子按照佛典《瑞应本起经》绘画。
图分两段,前段描画天王送子的情节,后段描画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图中绘人物、鬼神、瑞兽二十多个,人物则天王严肃,大臣肃静严厉,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张牙舞爪,瑞兽灵敏飞动,极富想象力而又画得极富神韵。
奇特的“吴家样”线描,粗细顿挫,随心流转,无论是表示人物的衣纹、鬼神的狰狞,仍是描画闪灼的火光,都表示得生动贴切,游刃有余。
做为一幅佛诞名画,能够从中看到释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经汉末而至盛唐,垂垂与中国文化交融:画中的人物已经本土化,不再是眼眶深凹、神色黝黑,如达摩样,而完满是汉人容貌。
做为一幅中国画,又明示着线描的一个新时代的起头:由“铁线”衍生出“兰叶线”,从其中国画的线描技法大备,无怪乎苏东坡语:“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全国之能事毕矣。”
书画同源,中国书画都讲究用笔、用墨,而用笔最次要的就是线条的塑造。
所谓“铁线”,就是一条根本一样粗细的线条,意如一根铁丝;而所谓“兰叶线”,就是一条不竭地变革着粗细的线条,意如视觉中兰花叶的叶面和叶背的转折。书法中的篆书体,就根本上用铁线,中锋运笔,线条遒劲。后为加快书写速度,改结体圆转为方折,变成隶书体,由此产生了带有粗细变革的线条:撇、捺、波磔及点,与一样粗细的横、竖并存。
至东晋王羲之的楷书、草书出,则书法中的兰叶线臻于完美。相对铁线而言,兰叶线天然更漂亮,更富欣赏性。而人物画中的线描,虽有“十八描”之称,但唐以前,根本上是铁线类的时代,曲至吴道子创而为粗细递变、圆润超脱、似断还续,神完气足的“莼菜条”,时称“疏体”,兰叶线的“柳叶描”才告初具,则晚了书法将近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