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市值管理与实践的一点见解

17小时前 (19:56:00)阅读1回复0
yk
yk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5050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100
  • 回复0
楼主

一、关于金融体系三大特点的简单分析

王明夫先生曾说中国金融体系有三大特点:1、银行系统大,资本市场小(这是造成高杠杆系数的原因之一);2、基于房地产的金融和基于抵押的信用;3、基于美元的外汇。

(一)从银行系统

金融体系——市值管理与实践的一点见解

大家在上表可以看出,在上市公司中银行的利润就占了上市公司的一半江山还多,从总额及上市公司单表利润来看均为最高的,基于银行系统的金融体系一览无余,当然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这个阶段。

(二)房地产金融

金融体系——市值管理与实践的一点见解

大家在上图就可看出中国房地产的市值宇宙无敌啊,中国全年GDP为82.71亿元,房地产总市值448.5亿元,房地产市值是GDP的5.42倍,有多少泡沫大家自行想象,那么为什么房地产也是中国金融的一大特点呢,首先,基数够大,而且基于抵押等与银行、融资机构等捆绑,也就是你好,我好,国家好的概念。另外房地产是现在及未来的一段时间,依然是国家经济支柱,若是倒闭了,银行也得破产倒闭,相关的一系列产业也得土崩瓦解,从基本面来看,国家虽然在控制房价,只是为了稳定大局面而已,不会让房价跌下神坛的,其实和民生无关。

(三)基于美元的外汇

对于美元外汇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那我结合一篇写得很好的文章对美元外汇这一块进行比较细致的解释,美元外汇为什么成为了金融体系的三大特点之一。

中国积累购入的美国债券,一部分是从美国直接购入,很大一部分是市场上其他持有人再出售的。因为美国债券是全世界流通的,你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给任何愿意接手的人,当然售价由当时的市场决定。中国出售债券,也不是卖给美国政府,而是在市场上标售,谁出价高谁得。

根据债券(合同),美国政府只是30年后欠你一次还本;中间每年只欠你利息,你可以按年或按月取现。在2015年6月30日,公众持有的债券为13.08万亿美元,相当于过去12个月GDP的74%。美国政府账目持有的债券为5.07万亿美元,两者相加达到18.15万亿美元,相当于过去12个月GDP的102%。其中,6.2万亿(约47%)的国债由外国投资者持有,其余12万亿由美国人(含机构)持有。美国债券当然是用外汇,即美元买的。首先,需要知道的是,中国如此巨额的外储是怎么来的?

第一、出口

我国长期出口增长强劲,出口到外国的商品都是以外币(主要是以美元为主)结算,这就造成厂商用商品换来的都是美元,厂商回到国内肯定还要重新买原料组织生产,给工人发工资,或者扩大再生产,而美元在国内是不流通的,于是厂商就找到了银行,用手里的美元把人民币换出来。这是其一。这里“厂商找到银行”,更准确地说,是国家强迫要求厂商把收到的外汇“卖给”国家,称作强制结汇。

国家不容许厂商手里持有外国钱,这个涉及国家金融安全(其实国家实行外汇管制,厂商手里有美元,没有进出口权也没法花)。

不要小看了这个长期强劲的出口:它解决了数亿人的就业问题,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造就了那么多小康家庭。没有这个出口,长三角,珠三角就得萧条。

第二,境外对中国投资

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原因,外资希望流入中国投资,那么外资手里的外币,虽然在我国不能自由兑换,也要通过种种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转变为人民币的形式。以上说的其实就是我们总在媒体上看到的“我国经常账户(外贸往来)和资本账户(外国投资)的双顺差”——即造成外汇储备的持续高增长。这是其二。但是,对应这些新增的人民币的来源归根结底都是从央行出来的。银行一手收入美元,另一手要把等额的人民币“换”给厂商在境内使用——这里用于兑换人家美元的人民币,是央行先发行央票(你可以理解为一种债券),然后新印制发行的钱。

问题来了,因为贸易或者外资进入,就要发“新”钱,是不是就造成了所谓的“输入型通胀”?其实并不全是。这就是央票的作用,央票已经吸收了一部分流动性。这时发新钱不过是补偿了因为央票丧失掉的流动性。但是,当贸易或外商投资增速过猛,发行央票的速度赶不上这一增速的时候,就成为“输入型通胀”的原因之一。回到正题,应该可以看出来,我国拥有的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其实并不“欠谁的”,流入的外币我们都用人民币还了。所以国家手里有了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闲钱),其去向当然是关系到我国甚至世界的经济金融发展。而且,维持一定量的外储是维系汇率的工具之一

三、为什么不全花掉?

为什么不全花掉?为什么不做其他的投资,而是要买美国国债?这一点经常误导大众,看到很多人说中国人辛辛苦苦赚的钱却拿去养美国人,这句话漏洞百出,不值一驳。

中国每年也会在国外买东西(飞机啊什么的),也会花一大笔,但是出口实在太多,花不完。而且中国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比如高科技的一些技术,设备,武器等,外国对中国出口有限制。

其实中国的外汇也不全是买美国国债,也有部分是做其他的,比如买黄金,投资等。但是这么一笔巨额的外汇资金,只做这些小投资是消化不了的。

有人对美国国债还是有疑虑,总觉得美国占了中国便宜,其实这是一个完全商业的行为,没有谁逼谁,购销双方完全自愿的行为。

美国国债安全吗?比大多数股票投资安全。看看现在股市的起落无常就明白了。美国国债贬值怎么办?美国故意印钞票怎么办?美国不想还怎么办?先说一个数据,中国虽然购买美国国债量大,但并不是最大的。中国购买了美国总国债的百分之七,日本比中国少一点,其他国家也购买了一部分。

另外,美国国债最大的买主是美国国内的银行、机构和美国人民,占30-40%(大家可以查一下数据)。美国要赖账,要故意贬值,没等中国不同意,美国最大的债主他们自己国内的公司和老百姓就先闹开了。中国不买美国国债,美国会不会很惨?不会!中国购买比例不算最大,影响不是灾难性的。

四、再说说外储

外储,顾名思义都是储在手里的外汇,这些在国内也不流通的钱,必定要用到国外去,还要具有稳定的收益。

究竟怎么用呢?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方法:

1.购买外国和一些机构的债券。

2.购买外国高科技产品。

3.在国际市场上投资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

外储应该怎么用?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几种方法。

1、购买外国和一些机构的债券。

在国际市场上,安全有收益的债券不多,美债是其中之一,每年收益率稳定不说,美国还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安全就更有保障,你说能不买吗?

至于“两房”债券,即使它跌成垃圾,其实,对我们的收益也不会有影响,因为我们是持有债券,而不是交易债券,所以,只要“两房”不倒闭(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发行的住房抵押债券)事实上这两家公司已经非常大,倒闭是根本不可能的),票面上的利率不变,对我们的收益就没有影响。

2、购买外国高科技产品。

很简单,我们想买,人家不卖!对每种高科技产品,中国每次买回一两个,然后就能造出来,老外已经怕了。而且,很多高科技产品背后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所以你出多少钱人家也不可能卖给你。

另外,即使外国同意卖给你这些高科技产品,几个样品对解决我们庞大的外储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3、在国际市场上投资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

这些操作可以少量进行,但绝对不是主流,因为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一桩亏本的买卖,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只要稍微一有风吹草动,说中国主权基金要投资大宗商品了,大宗商品就一定会狂涨;那边说中国主权基金要抛售大宗商品了,大宗商品就一定会狂跌,而其他国际炒家就会与中国反向操作,这样,中国还没行动,实际上就已经亏损了

二、市值的两个决定因素

简单等式:市值 = E(Earning,利润) ╳ PE(市盈率)

从等式看,上市公司提高市值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提高经营利润—上市公司的产业面(或曰基本面);二是提高估值水平(市盈率)--上市公司的资本面。

由此自然导出的结论是:市值管理,既要管理经营利润(产业面),又要管理估值水平(资本面),而且还要管理它们二者之间的因果传导和互动关系,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值管理就是管理一个公司的一切,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集成概念,属于企业“总成原理”的顶层设计范畴。

那么我以一家上市公司真实发生的案例与大家分享,这家公司根据年末预计将要亏损10000万,但是老板不想让别人知道公司亏损那么多,会影响股价、企业经营、融资等,那么怎么办呢?经过与事务所沟通后,他是这么做的,公司有一套价值3000万的房子,他用这套房子抵掉了公司16000万的银行债务,第二天呢,公司又用16000万买回了这套价值3000万的房子。大家是不是感觉这套房子还是这套房子,钱也没有增加,是不是瞎折腾呢,其实不然,第一次公司用3000万的房子抵了16000万的债务,抵掉后按照会计核算企业赚了13000万,第二天公司用16000万买回了3000万的房子,虽然看起来很亏,但是其实本次交易不影响收入利润,只是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流动,也就是银行存款从16000万变成了3000万,房子这项资产从3000万变成了16000万,其他没有任何影响,企业的利润就会由亏损10000万变成盈利3000万,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呢,有的同学可能觉得这家公司很明显做了假账嘛,这件事情被一家著名媒体曝光并将这家上市公司告上了法院,这家上市公司反告这家媒体侵犯了名誉权等,结果最终法院判决下来,这家上市公司胜诉,理由是公司的账务完全符合《会计法》,并判处这家媒体道歉并赔偿这家公司相关损失。因为这样的事情不看具体的科目及凭证是完全无法看出来的,所以你所看到的“市值”是不是真正的市值,也许就只有那些久经沙场,目光如炬的人知道了。

所以市值管理简单得纲举目张、一目了然;又复杂到深厚丰富、奥妙无穷,沿着产业面、资本面和产融互动关系这三个维度,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内涵纵深,可以层递连通和活用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法学、政治学的一系列理论与事实。

就连王明夫先生这样的大咖都有些看不懂了,那么你是否达到看山不是山,所见非所物的境界了嘛?

0
回帖

金融体系——市值管理与实践的一点见解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