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在位42年里以管仲为相,推行变革,打造了一个强大的齐国,九合诸侯,尊王攘夷,鄄地盟会,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了春秋霸主。不外有个问题始末纠缠着现代人,就是齐桓公到底喊什么?目前浩瀚网友按各自理解,别离把齐桓公喊做:姜小白;吕小白;齐小白。那三种喊法的根据大致如下:
1、姜小白:因为齐桓公是姜子牙的后代,是第12世孙,天然随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姓,莫非还有得抉择吗?
2、吕小白:姜子牙喊什么?喊吕尚啊,人家底子不姓姜,姓吕。所以说,齐桓公应该喊吕小白。
3、以上两种说法都错了,人家喊齐桓公,是齐国的君主,齐国嘛,根据前人以封地为姓的习惯,天然就喊齐小白。
令郎小白俺那齐桓公大人,你姓啥能说个大白话吧?其实,弄不清晰齐桓公姓啥喊啥实不怨我们,说到底是汉朝人的错!为啥如许说呢?因为在汉朝以前,“姓”与“氏”的概念是判然不同的,而汉朝人把姓氏混为一体,招致我们对前人出格是汉朝之前的人物名字陷进了茫然。
如今我们先来看看下面5个问题:
1、“姓”是有配合血缘、血族关系的族群符号,源自于母系社会,上古八姓中多为“女”字旁:姬、姜、姒、姚、嬴、妘、妫、妊。
2、“氏”是父系社会的族群符号,是母系族群衍生出新族群后产生的符号。
3、在汉朝以前,“姓”和“氏”不混用,汉朝后才合二为一,统称为姓氏。
4、汉朝以前一般人有“姓”,贵族才有“氏”。姓可“别婚姻”,制止近亲婚姻;氏可“别贵贱”,表白身份与地位。
5、女子称“姓”,须眉称“氏”。氏同姓差别,能够通婚;姓同氏差别,不成通婚。
大白了以上问题后,再来看看齐桓公姓什么。按照记载,齐国的开国之君“太公看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那段《史记》中所记载的大致意思是:太公看吕尚,是东海之畔人。他的先祖曾经做治理四岳的官,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舜禹期间,后世有的人被分封在吕地,有的人被封在申地,姓姜。在夏商期间,有的旁系子孙后人获封了吕地、申地,有的后人则成为布衣,吕尚就是此中一收的后嗣。吕尚本姓姜,以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喊吕尚。
1、通过以上记载,可知姜子牙,源自于上古八姓中的姜姓,因为先祖被分封在吕地,所以后世以吕为氏。
2、姜子牙准确的称唤是:姜姓、吕氏、名尚;因须眉不称“姓”,所以他喊吕尚。
3、明白了姜子牙的姓再来说齐桓公喊什么就很简单了:吕小白。
且慢!上面说到了,前人会按照封地名称定名“氏”,既然分封到齐国,姜子牙的后世子孙应该姓“齐”。事实上,姜子牙确实是“齐”姓的得姓鼻祖。
姜子牙是西周更大的开国功臣,周成王时被分封到齐,定都营丘,有“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位于各封国之上。《史记》记载:“二十六年,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田氏卒有齐国,为齐威王,彊于全国”。那里所说的就是闻名的“田氏代齐”——公元前379年(文中所写的康公二十六年),齐康公死,吕氏后世隔绝无人。田氏末于占有齐国,到齐威王时仍是大国。
田氏夺得吕氏的齐国全国后,原齐国的王族子弟也就是姜子牙的后人,就以国名“齐”为氏,并尊姜太公为齐姓的得姓鼻祖。按照齐姓来源的那段汗青,有人认为:姜子牙的第12世孙齐桓公喊“齐小白”也是说得通的。
但是,工作并不是如斯!请重视那里:齐康公,姜姓,氏吕,名贷,史乘记载其喊“吕贷”。做为齐国第32任国君,他被田氏流放于海岛,"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后来“一城”被收回,齐康公挖洞为灶,低微保存着,最末身故。现在,烟台芝罘岛的老爷顶上仍有齐康公墓。
也就是说,公元前379年齐康公身后,姜子牙的后世子孙才以国名为姓。做为齐国的第16任君主,令郎小白在位是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因而他只能喊“吕小白”而不是“齐小白”。
(本文为指动济南原创内容,已受权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家号、企鹅号、搜狐号、大鱼号、网易号同步更新,其他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未经受权,制止转载!假设你有什么定见和设法下方的留言。或者点个赞,转发一下,让伴侣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