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座小众皇家石窟,有国内唯一的皇室礼佛图,距巩义约10公里
巩义市位于河南郑州、洛阳两市之间,是河洛文化的起源地,蕴含深挚的汗青气息,此中有10处国度级重点庇护文物,仍是诗圣杜甫的故土。1500年前,北魏孝文帝下旨迁都洛阳,在洛阳四周的鼎力山修建皇家寺庙,那座寺庙名为石窟寺。
北魏时释教文化鼎力大举昌隆,宣武帝下旨在此地开凿石窟,雕琢佛像,是继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石窟。起初,寺名为希玄寺,后续朝代颠末数次改名,清代改为“石窟寺”,寺名延续至今。根据察看发现,石窟寺仍是玄奘禅师的起家之地,在那里落发、讲法,唐代多位皇帝都曾到此礼佛,是国度级3A景点。
石窟寺四面环山,南临洛河水,坐落于巩义市区东北的河洛镇寺湾村,是洛河河岸、黄河南岸两河河岸上一道亮丽的光景线,间隔巩义市约10公里。目前寺院面积约9000平方米,保留的古建筑不多,只剩下明代修建的大殿和两侧工具配房。保留无缺的石窟有5个,共计7743尊佛像,200多通石碑题词。
展开全文
第一个石窟为正方形,高6米,宽6米,是石窟寺内面积更大、保留完全的石窟,窟内供奉着三世佛,佛像线条斑斓,属于北齐时代的建筑风气。东面雕琢的释迦牟尼佛站立像,被雕琢在外侧石壁上,高5.3米,是北魏期间更高的站立佛像。在石窟门内雕琢着帝后礼佛图,那是寺院内更具赏识性的部门。
帝后礼佛图分为上、中、下三层,一共六组,礼佛图大小只要两张A3纸般大小,形象地描绘了帝后的供养情景,礼佛仪仗队前唤后拥,反响了北魏期间皇室贵族对释教的推崇。构图严谨,手法精湛,令人赞颂的是礼佛图的彩绘颜色保留了上千年之久,仍然未见褪色。那幅礼佛场景图更是国内的孤品,中国仅此一副,其贵重价值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石窟中有对飞天佛像,用莲花做发饰,手捧莲花,外型轻盈,隐约可见南朝人士的“清羸之风”,服饰简约,飘带、下摆皆向上飘起,线条顺畅,好像飞天姿势,平增灵动之感。第五石窟开凿在石壁外侧,高3米,长2米,在石壁外侧放置有金刚力士像。正中间是三尊佛龛,上部还雕琢有千体佛。
千佛龛开凿的石壁高度偏低,内部放置着较大的佛龛,唐代所凿刻,佛龛高1.5米。宽3米摆布,后殿内放置一坐佛,后殿石壁上凿刻有小佛龛,一共有999尊小佛像,加上正中间的大佛,刚好1000尊佛像,故而名为千佛龛。石窟寺五个石窟内的特色,都在于石窟内凿刻的方柱之上,雕琢手法犹存北魏风气,逐步向唐朝过度的建筑风气。
总体构造摘用进门进眼即可看到的一坐佛二立佛为主,旁侧石壁上是摆列整洁的若干小佛像,整体上宏看且浩大,在门内两旁是大型礼佛场景图,加坚信徒的崇奉与热诚之心。石窟寺的门票为30元,因颠末战乱年代,再加上外侧石刻千年的风化,佛像缺失严峻,但是石窟寺做为研究北魏期间石刻艺术的实物材料,成为了中国贵重的文化遗产,固然名气不大,但是精巧的石雕与其贵重的价值,都不成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