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高僧法显西行记与《佛国记》的诞生

1天前 (11-15 01:52)阅读2回复0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548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975
  • 回复0
楼主

《佛国记》是东晋高僧法显62岁西行求法,游历13年后回国所著。该书记载了法显途中的所见所闻,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一、法显简介

东晋法显(约337-423年),姓龚,平阳武阳人(今山西省临汾西南)。法显尘世家境贫冷,上有三兄,但均都夭折,其父担忧祸及法显,三岁时便为仙堂寺的小沙弥,但毕竟难逃其命运。据《高僧传》记载:“显,居家数年,病笃欲死,因归还寺,信宿便差。”其父往世,叔父逼其出家,法显以言相劝之以得救,其母逝世,法显出寺为其筹划凶事,事毕还寺。法显身处乱世,但在其青年期间就表示出了非凡的胆识和对佛家典范深入的熟悉,如《高僧传》记载“常与同窗数十人于田中刈稻,时有饥贼欲夺其谷。诸沙弥悉驰驱,唯显独留。语贼曰:若欲须谷,随意所取。但君等昔不布施,故此生饥贫。今复夺人,恐下世弥甚。贫道预为君忧,故相语耳。言讫即还。贼弃谷而往。寡僧数百人莫不叹服。”

法显

357年,法显20岁时,成为了手持250戒的比丘僧人,“及受大戒,志行明敏,仪轨整肃”,在寺中严厉用戒律来要求本身,过午(阳光过了正午两根手指宽的地步)不食,30个夏季均于山洞中夏坐,占其生命的三分之一,磨练了其心智和供给了强壮的体魄,为其后的西游奠基了必然的根底。

展开全文

379年前秦一统北方,因为苻坚的极度重视,使此一期间的长安成为了释教中心,那对崇尚佛法的法显来说极具诱惑力,就如许50岁的法显起头了人生中第一次游览。法显于长安后,经常感慨“经律舛阙,誓志觅心”,公元399年,62岁的法显等人离长安,踏上了13年的西游求法之路,游历近30余国。公元411年75岁的法显踏上回国之旅;412年回国,动手佛经的翻译与传法;414年,进江陵辛寺(今湖北荆州),著《佛国记》,423年卒。

他是第一个踏上古天竺的中国人,开辟水上丝绸之路的前驱者。他是中国释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著的释教改革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巨匠,出色的游览家和翻译家。

二、西行原因

(一)墨士行西行给法显启爆发用

三国期间的高僧,法号“八戒”,祖居颍川(今河南禹州)。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墨士行起首登坛受戒,成为中国汗青上第一位汉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也有可能那小我就是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原型。

(二)释教开展的需要

法显时代,释教在中国已经有了普遍的传布,释教很多典范也被翻译成了中文,但是释教僧侣浩瀚,难免鱼龙稠浊,争名逐利,为非做歹之徒严峻伤

害了僧侣的声誉,引起统治阶层的存眷与不安;僧侣所闪现出的沉寂如法的生活样态,所应具有与世俗卓然有异的精神操行,已为僧侣和王权所等待。释教的传布与深进开展,迫切需要完全的戒律来标准僧侣的行为举行,名僧道安说;虽然大法东流,但释教戒律却至今不全,“云有五百戒,不知何以不至?此乃最急!”东晋慧远也感慨:“律躲残破,远慨其道缺。”为了求取戒律,法显矢志西行。

四、影响

(一)法显携回翻译的戒律起了感化。

法显到印度往的目标是逃求戒律。他颠末了含辛茹苦,确实觅到了,此中最重如果《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回国后,他同佛陀跋陀罗配合译出。那关于中国其时的僧伽来说,好像及时的春雨,对释教的开展,起了促进感化。

(二)法显高僧对晋唐高僧的影响

无论古今,做为僧侣者,都以能朝拜圣地天竺为志为荣,继法显后,东晋另一高僧释昙无竭因遭到法显精神感化,成为东北地域首位至天竺求法的僧人。

法显西行的豪举,也影响了唐代高僧玄奘以及以及义净西游取经,特殊是玄奘经《西游记》演绎成小说的配角,从此家喻户晓。而且玄奘携经回国的数量远超法显,,那应验了他昔时之志“岂能高迹无逃,清风绝后,大丈夫会当继之。”并且成就更越前人。

(三)列传《佛国记》影响深远

《佛国记》一书,法显以白描手法,行文精练,生动叙说西域及天竺所见所闻,历经千难挫折,最末获得实经的履历,内容惹人进胜,蕴含大量文化史料,是一本深具文史价值的释教游记,此外,法显西游的脚印广泛中亚、南亚、东南亚,为中国对外交通做出启蒙概念。同时除加速中印、中斯陆地交通开展外,也降生出一条水上丝绸之路,有利于中国与亚洲诸国的沟通。其书《佛国记》笔录了大量关于古印度及狮子国的相关政治、经济情状的汗青史料,那些都是弥足贵重的汗青素材。此书是研究释教史、中亚史、南亚史、中外关系史等重要参考著做之一。

(四)取经所展示出的法显精神

法显立志远大,以国度民族利益为己任,六十二岁高龄还决然西行取经,百折不回,不畏困难险阻的精神。以及慈善为怀普渡众生、爱国情怀等精神都有很强的教导意义,值得我们进修。

此外,当今社会我们也通过发行纪念币、创做油画、建筑纪念馆、大型歌舞剧的剧等多种体例来纪念法显,以念其行。

0
回帖

中华高僧法显西行记与《佛国记》的诞生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