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水东镇:穿越千年的皖南古镇

12小时前 (02:13:59)阅读3回复0
zaibaike
zaibaike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66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328
  • 回复0
楼主

听 / 故 / 事 / 游 / 安 / 徽

那里有秀绝全国的奇山名胜

也有割舍不竭的淡淡乡愁

源源不竭的绚烂文化

孕育出特殊的人文景看

早在隋朝期间,宣城水东地域是人类活动频繁之地,在距今中心镇5公里的茶花岭构成村子。

唐朝初期,茶花岭村子构成富贵街市,后因战争频繁,百家争夺,渐成废墟。唐朝末年,商贸活动从茶花岭移至水东古街,水东镇的始建便从此起头。

水阳江从镇西流过,因地处东岸,且与水西村隔河相看,故名“水东”。明、清期间,水东成为皖东南重要的水运船埠和物资集散地,以水路运往南京、上海等地,商品云集,水东老街构成,水东老街区里的上陌头、下陌头、正街、横街、当展街、网子街、东平街、沈家巷等街巷纵横交织,构成连环街市。

和徽派建筑一脉相承的水东老街,青石板展成的街道两侧,是清一色的青砖、黛瓦、木檐、马头墙,与光秃秃的青石板街道路面相映成趣,更显盎然古意的徽风皖韵。

水东老街的两侧建筑以一至二层带阁楼的坡顶建筑为主,是安徽明清期间沿街商展的典型,大多是下店上宅类型。水东镇东胜行政村里的水东花戏楼,就是一座典型的皖南古民居建筑,宣城水东镇文化站站长胡健介绍说:

水东花戏楼始建于南宋。清光绪末年,因为戏楼损坏严峻,村里人就合力重修,民国五年又修了一次。2007年,宣城市宣州区文广局组织对它停止了夺救性维修。花戏楼又喊万年台,能够三面看看演出,楼上重檐翘角,顶部笼盖小瓦,和传统的戏楼建筑特征不异。戏台自清同治四年就有目连、散腔等戏剧表演,十年一大唱,五年一小唱。水东花戏楼是研究皖南处所戏曲活动及戏曲传布、开展的一个活材料,对研究皖南地域的建筑及戏曲开展汗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04年10月,花戏楼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庇护单元。

位于水东老街古航道——沿井河的泉源,有着用青石砌筑的石阶,因为有十八级,所以得名“十八踏”。石阶旁有一口井,相传乾隆皇帝昔时微服私访,临驾水东,来到此处,品尝了清冽甜甜的井水后龙心大悦,当即脱口而出:“此水实比得上杭州西湖里的玉泉水”,然后就赐名“十八踏御井”。

从“十八踏御井”陆续往下走还有四口不异的泉井,统称“五道井”。每道井旁都有几个用格子离隔的水池,像“九宫格”暖锅那样将井水分红几段,如今镇上的人还会将离井水泉源比来的一段用来饮用,下一段洗米洗菜,再下一段浣衣刷鞋,像几百年前生活在那里的前人一样,沿袭着节约用水的传统和伶俐。因为老街上的建筑多为砖木构造,五道井还兼具消防功用。2019年五道井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庇护单元。

水东老街古朴宽大,也是个神异的处所,释教、道教、儒家、上帝教在那里共生共荣,实属少见。胡健介绍说:

老街进口有一座禅寺——宁东禅寺,始建于唐朝,是宣州现存最古老的寺庙,又喊三官殿,是道佛合一的宗教场合。大雄宝殿前的庭院里还有120岁老木樨树和50岁的香樟树。

展开全文

老街南面有一座上帝教堂——圣母教堂,始建于1870年,是华东第二大圣母教堂,和上海佘山圣母堂齐名。站在很远的街角,都能看见哥特式的房顶,明末清初的时候,因为战争和瘟疫,宣城许多村庄成为无人村,湖北、河南等地移民大量迁进,他们中有许多人是上帝教徒,法国布道士金式玉授命来水东布道并成立了教堂。

医生第则是位于水东镇老街中心位置,始建于明代,青砖灰瓦是典型的皖南古民居建筑风气,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庇护单元。2015年宣州区文旅委对医生第停止了全面维修。

在水东古镇,能感触感染到汗青的神韵,也能品尝到现在甜美的生活。

水东镇是有名的“枣乡”,年产青枣800多万公斤。相传早在明末清初,水东镇便起头加工蜜枣,至今已有400年汗青。

而关于蜜枣造造的传说有良多,此中一说:相传明朝年间,水东龙池山法云禅寺有一个僧人,寺庙前后有大片的枣树林,每年枣子成熟季节,僧人都能够品尝到别致可口的鲜枣。部门枣被晒干成红枣进药。然而因为产量太大,大大都枣仍是没法贮存而腐朽掉,僧人觉得很可惜。他突发奇想测验考试着将枣子煮熟,发现口感很好,最后被人们称为“玉枣”,但是那仍然改动不了不容易存储的问题。僧人又让铁匠打造了一把半圆刀,将青枣割出丝状纹路,并操纵春夏时节搜集来的枣花蜂蜜,将蜜枣停止熬煮,造成了“浆枣”,色泽亮丽,口味极佳,保留时间大大增加,却仍是没有到达僧人的期看,最初僧人将浆枣放在竹篓里,下面用竹炭火停止烘干,烘干的枣不只口感照旧很好,且存放时间更久了,那就降生了最后的水东蜜枣。

水东蜜枣

僧人创造水东蜜枣后,水东农人争相效仿,僧人也很大方地传授,渐渐传布开来,借助于水东便当的水路交通优势,蜜枣销售到南京等地,一时求过于供。水东和水东蜜枣的名望也渐渐传布开来。

水东青枣以“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脆甜”闻名于世,在清代被列为“贡品”,曾是安徽省四大名优特产之一。清初闻名诗人施润章在《割枣》一诗中吟颂道:“井梧未落枣欲黄,秋风来早吹妾裳。含情割枣寄远方,绵绵堆叠千回肠。”水东蜜枣汗青上曾为贡品,早在上世纪就远销东南亚、欧美20多个国度,久负盛名,举世闻名。

水东镇以“枣”财产为支持,全力打造蜜枣种植、蜜枣加工、枣木加工、枣木匠艺、创意财产等蜜枣财产,而且以蜜枣节、枣花节、河灯节等传统节日为支持,带动“甜美”的文化旅游财产。

天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下时,那座千年古镇就会在游人的喧哗声中清醒过来。人们沿着青石板,在医生第、十八踏立足倾听曾经的故事;在皖南民俗馆赏识皮电影;在水东教堂前感触感染中西文化合成的魅力……现在的水东老街正散发着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订交融的特殊神韵。

2008年,宣城水东镇被住房和城乡建立部、国度文物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汗青文化名镇”。

“讲好徽风皖韵故事,弘扬优良传统文化”。您适才收听的是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安徽播送电视台经济播送结合主办的“听故事、游安徽”系列之八“古村镇带你游安徽”,感激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摘 写:宣 晓

播 音:宣 晓

造 做:侯晓宇

微 信:裴英桦

初 审:宣 晓

二 审:杨雪雷

末 审:李 莉

0
回帖

宣城水东镇:穿越千年的皖南古镇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