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底探险家巴拉德向美国权威的《国家地理杂志》透露了他进行海底探寻的新发现:太平洋战争的第一炮其实是美国人打响的。众所周知,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除珍珠港受创外,瓦胡岛 上其他军事基地也遭波及,轰炸前后历时2小时之久,21艘美国军舰被击沉或 严重损坏,321架飞机受损,并造成2388人罹难,1000多人受伤。
然而,珍珠港事件已经过去了 70多年,巴拉德却坚定地指出,珍珠港内的 一艘救援船,发现船身后面的水面上有潜望镜冒出,其实那就是在日本空军机队 抵达珍珠港的45分钟之前日军的一只小型潜艇。港内的“沃德”号驱逐舰收到 了拖船船员的报告后,曾经以深水炸弹攻击这艘悄悄摸进港内的日本小型潜艇。
巴拉德说,这艘日本潜艇之所以出现在那里,就是为配合日本360架轰炸机与战 斗机的偷袭行动。在进行袭击之后,驱逐舰上的官兵发现了这一军情,立即向上级汇报,但令人遗憾的是,并没有人把它当回事儿,没有人把它认真地送到指挥高层那里去。巴拉德找到了当年在“沃德”号上服役的几名美国官兵,还有另一位在日本潜艇上服役的日本水手,当年他正身处被“沃德”号攻击的小型潜艇。
搜索日本小型潜艇是一件恢复历史原貌的大事。在巴拉德看来,即使是事件的目击者,5个人也会有5种不同的说法。所以,要揭示事件的真相,就必须找 到铁的证据。于是,这位著名的海底探险家开始发挥自己的长项:率领一个探险小组开始了探索的旅程,来到366米深漆黑一片的海底世界,这次出行的主要任务就是要 去寻找那艘当年被美军击沉的日军小型潜艇和上面的2名艇员的遗骸。
30米长 的“美国岛民”号作业船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深水遥控成像器“百眼巨人”和“小大力神”则是巴拉德和他的同行者们最大的帮手。船行驶到距离海岸8千米的地方,那里正是“沃德”号曾经巡逻的珍珠港的 人口,探险队员准备下海。“美国岛民”号上并不缺乏“赌徒”或专家,加伊•科恩少将就是最有胆略的一个,他是美国海军研究处的主管,巴拉德的探险计划几年来一直得到了该处 的大量支援。
科恩的分析结论是:那颗深水炸弹的袭击并未破坏小潜艇的核心部 分,于是艇长可能重新获得“深水控制”,并径直冲向珍珠港,完成了它的任务。 一旦推断成立,就意味着巴拉德将永远也找不到这艘小潜艇了。据说,在向潜艇发动攻击几分钟后,“沃德”号发现一艘当地渔船正驶向珍珠港入口。
那里严禁捕捞,要进入港内也需要申请,所以“沃德”号向渔船开炮 警告,渔船船长于是打出了白旗。奥特布里奇给海岸警卫队发出信号,要求他们 护送这艘渔船,他自己指挥“沃德”号返回了他负责的巡逻区。这个突发事件使 得“沃德”号上的水手几乎没有时间来认真分析形势,等到北边的天空冒起冲天 的火光和浓烟时,“沃德”号的水手才知道,战争爆发了。
除了小潜艇并未被摧毁的假设之外,巴拉德也提出潜艇有可能爆炸:“小潜艇在100英尺的海底,巨大的气压足以使它爆炸,整个艇体被炸成碎片,散落在海底。”参与偷袭珍珠港的日本小潜艇只有10艘在成功地执行完任务后又驶回 日本。尽管有诸多假设挡在面前,探险队还是进人了最后冲刺阶段——离原计划的探险最后期限只剩3天时间。
美国深水工程公司提前为这次探险制造了两个只容一个人乘坐的微型潜艇“深水工人8号”和“深水工人9号”,只要工程师和焊工把它们安装好,就可以 下降到水下600米深处,连续工作16个小时。海洋生物学家埃文斯首先驾驶着其中一艘小潜艇下水,他的任务是找到那枚日本鱼雷。
很快,埃文斯向水面报告,他发现了更多的残骸,而且距离鱼雷已经 很近了。通过水下录像,分析员立即判断出鱼雷就是日本生产的。看到这样的结 果,巴拉德也只好承认,要找到整艘潜艇已经不可能,能找到小潜艇的部分残片 已经算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