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眷那个号的客官们 ♥ 都变得更美 更好了 *
“河边觅烟柳,小桥访画桥”
杭州一处充满江南水乡韵致的老街。
五柳巷之名,源于南宋期间一个小御园,名为“五柳园”。据《杭州市志》记载 “五柳巷,南起斗富三桥,北折西接城头巷。名始于清,其地旧有五柳园,巷以园名,1966年改名下友谊巷,1981年复名五柳巷。”
五柳巷南起斗富三桥,北至道院巷。旧时为达官贵人栖身之处,后成布衣栖息之地,居者多为小手工业者和商贩。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火车站于清泰门内,火车贯城而进,此处日渐热闹。现现在小巷仍保留民国期间所建里弄建筑, 将该处列进汗青文化街区庇护规划。
展开全文
五柳巷,是延续杭州处所特色栖身文化、集中反映杭州清末民初市井布衣生活特色的重要汗青街区,具有深挚的汗青内涵。街区位置为杭州古城的重要地段,历代遗迹浩瀚,既保留着民国期间的里弄建筑,也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瓦房。50年以上老建筑235幢,此中,四维里建筑群、三昧庵巷8号等9处建筑量量较好,风貌较佳,被定为杭州市汗青建筑。
差别时代特色和地区文化的“老房子”,见证了杭州城市的变迁和汗青文化的开展过程。街区内以居民为主,充满市井气息,至今仍连结着老杭州人滨水而居的生活体例。
五柳巷街区街区整体传统格局保留较好,街、巷、弄根本连结原有空间标准关系,东河南北贯串街区,上跨斗富一桥、斗富二桥、斗富三桥。
次要街路纵向有三条:城头巷(含曲不祥巷)、五柳巷、建国南路;横向有三条:斗富一桥、斗富二桥、斗富三桥;特色坊巷有三条:三昧庵、建新里、四维里。
那一带原有的民间手工身手的做坊,次要是木器、绸伞、刺绣、扎染、石雕等手工身手,现今民间仍然保留着那些工艺手法。
世外能否存在桃源
无人晓得
然而城市之中
穿越感的汗青街区
却实在存在着
小编自述:
天天朝九晚五上班下班,业余时间阅读读书、码字写公家号、看片子看纪录片、偶尔运动跑跑步、也还会和伴侣聚聚餐聊聊天,一年至少一次背包游览~
我不晓得明天的生活形态是不是照旧如斯,但我晓得动身的欲看从未疏淡!
愿所有的期待
末将酿成美妙的碰见
2022,用笔录触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