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师者情怀 表率的力量——刘跃进《从师记》读后

5天前 (11-16 21:35)阅读1回复0
wly
wly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673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3465
  • 回复0
楼主

刘跃进先生回忆散文集《从师记》新近由人民文学出书社出书,引起学界存眷。书中,做者不只用纪实笔法回忆了他游学南北、数从名师的学术人生,并且公开大量手札、日志等私家史料,实在再现了列位教师在差别期间、差别方面临他读书治学办法的批示,肄业问道精神的感化,让我们有时机聆听巨匠教导,感触感染他们为报酬学的精神操行,极具史料价值与批示意义。

一如罗宗强先生所教诲的严谨认实的治学立场。1977年,新中国恢复高考,跃进先生考进南开大学中文系,起头在教师们的指点下,正式走上学术研究之路。大学三年级,罗宗强先生批示他的学年论文。没有论文写做体味的跃进先生测验考试合成古今,以鲁迅小说《幸福的家庭》为例论述《文心雕龙·神思篇》的创做构想问题。成果初稿即遭罗先生当头棒饮,提出三点责备定见:第一,立场不认实,笔迹潦草,要求认实誊抄,一丝不苟;第二,对古代典范做品,必然要认实研读,准确理解,再颁发本身的定见;第三,写文章不克不及为所欲为,必然要有明白的主题、缜密的逻辑。那些定见,“良药苦口”,戳中了许多初学者的软肋。可又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初尝有些苦涩,过后回味,有如仙人指路,句句在理。之后,跃进先生六易其稿,末在罗先生的严厉批示下,完成了人生第一篇学术论文,并在南开大学首届学生学术论文研讨会上获得二等奖的好功效。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说:“进门须正,立志须高”,跃进先生后来在学术路上的生长朝上进步,与罗先生的进门敦促分不开。罗先生强调,“处置学术论文的写做,最重要的是认实的立场、严谨的精神”(《从师记》第48页),关于问学之人来说,那是根本要求,也是根本素养,那一提醒长短常需要的。

1995年11月,刘跃进和罗宗强先生(右)在南京大学举办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二如姜亮夫先生与曹道衡先生所倡议的灵通的阅读看。1984年,受教导部拜托,姜亮夫先生在杭州大学创办首届古籍整理专业研究生班。姜先生亲拟培育提拔计划,明白其办班目标,是使每个学生成为普照整个专业与中国全数文化史的“通才”,而不是电线杆式的“专家”。跃进先生即姜先生通才教导最早的受益者。《从师记》载,1984年9月到1986年4月间,姜先生延请出名学者来校讲座的次数多达15场,“郭在贻先生讲《训诂学》《说文解字》和治学办法;陈桥驿先生讲中国汗青天文学和《水经注》研究;刘操南先生讲《诗经》研究和中国古代历算”等(第98页),穿插多个学科,兼容并包。那些课程,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渊源有自,根本延续清华国粹研究院的培育提拔体例(姜先生曾受业于清华四大导师)。而如许的培育提拔体例,也让跃进先生眼界大开,深入体味到了中国传统学问的博大精深。

读博期间亦如之。曹道衡先生亲拟博士培育提拔方案,总要求是,“三年之内对先秦两汉文学有全盘领会”,还将进修目标细化到每一年:第一年,大量读书,先秦至少读完《诗经》《楚辞》《左传》《国策》《孟子》《庄子》《论语》诸书,两汉至少读完《史记》及汉代乐府。第二年,学思连系,除读书外,每课提交一篇课程论文。第三年,深进研究,读《诗经》《楚辞》各注本,对研究标题问题构成创见,立论允当(第75页)。曹先生家学渊源深挚,有无锡国专的根柢,师从童书业先生,又在北京大学受游国恩先生亲炙,因而,他的研究特色即是视野弘通、探微知著,能从小标题问题中看到大世界。跃进先生跟从姜、曹二位先生读书,博通文史,他所写的文章,往往视野宏阔,立意深远,有各人风采。

1986年5月,刘跃进(左)和王达津先生在杭州桐庐严子陵钓台

三如叶嘉莹先生所示范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境域。叶先生1924年出生于北京名门,可生逢乱世,命运多舛。1979年回国讲学时,她已是近60岁的白叟了。但白叟家以独绝的韧性,不向命运垂头,而是以诗词为朋友,化哀思为力量,春风化雨,教书育人,传染冲动了无数人。跃进先生即是此中之一。据他回忆,昔时叶嘉莹先生初次回国在南开大学讲学,“白天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盛况空前,并没有意中促成了他学术旨趣的转向。“实正促使我对古典文学产生深挚兴致的,应当是闻论理学者叶嘉莹先生。叶先生点燃了我的古典文学研究梦想,让我们理解了文学的力量在于兴发冲动,同时,叶先生的上行下效让我们晓得,生命的意义在于生生不息之逃求。”(第147页)“叶先生不单单向我们教授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识,更是向我们传递一种人生哲理和向上的力量”(第45页)。如她讲王国维的《人世词话》,将词的三境域引申到人生之三境,精微巧妙,惹人深思。讲杜甫的《秋兴八首》,则回回汗青场景,站在汗青高度理解杜甫之高尚,阐发进理,动人至深。跃进先生《从师记》言:“文学艺术是一种感情的表达、寒暄的体例。做者把本身体验过的实善美的感情传达给他人,让人温热,使人忧伤,在离合悲欢中品鉴人道之美,体验高尚之感”(第110页),对文学的熟悉,与叶先生一脉相承,惹人向上。

四如王继权先生、魏隐儒先生身上所表示出的无私奉献的师者情怀。按理说,王、魏二位不是跃进先生的教师,他们之间没有间接的师承关系,但无论王先生,仍是魏先生,都在跃进先生的生长之路上,伸出过无私的援助之手,表示了老一辈学人不计小我得失、甜于奉献的崇高操行。1977年高考前夜,跃进先生因复习备考熟悉了复旦大学的王继权先生,从此二人手札往还20多通,“来谕惓惓,亲如促叙”交往20余年。从高考到考研、考博,从知青到讲师、传授,王先生不断存眷跃进先生的生长,赐与许多本色性搀扶帮助。用跃进先生的话说,“他(王继权先生)就像辛勤的园丁,在差别期间,针对差别情状,默默在为我补给养分”,而王先生“只是出于一个教师的本能。他期看把本身的所知所得,毫无保留地告诉后学,让他茁壮生长”(第255页),别无他求。如许的高风亮节,令人感佩。

魏隐儒先生也是如许,毫无门户之见,积极奖掖提携后学。跃进先生通过手札熟悉魏先生的时候,魏先生已是国内闻名的古籍版本判定专家,但他丝毫不计较年龄、辈份的区别,对渴求长进的跃进先生鼓舞有加,称本身“绝不守旧,愿将所知‘竹筒倒豆子’,与同志配合研讨,配合朝上进步”(第221页)。他不只是那么说的,也是那么做的。在之后的岁月里,跃进先生得以有时机跟着魏先生“看风看气”,学到许多古籍版本常识,对他在古典文献学范畴的深耕细做助益颇深。

在《从师记》中,除了以上几位,我们还能看到许多教师的人格风摘。如讲课讲到动情处,眼里常含泪水的王双启先生;在特殊期间,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王伯祥与俞平伯先生;“为别人做嫁衣裳”、为图书材料事业默默奉献的汪蔚林先生;“对前辈极为尊重,对平辈倾慕订交,于后学则提携不倦”(第257页)的傅璇琮先生,等等。实可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启功先生题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先生之风,天长地久。

跃进先生很幸运,在学术生长之路上得遇那么多良师、名师、巨匠,为他指点迷津,树立楷模。而今,他通过《从师记》,讲述学术故事,彰显师者情怀,启人心智,度人金针。教师们虽已远往,但他们留给我们的贵重治学办法、学术操行,势必化为楷模的力量,引领我们前行的标的目的。(齐清仙)

0
回帖

读书|师者情怀 表率的力量——刘跃进《从师记》读后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