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远城墙的军事防备

4天前 (11-18 02:24)阅读1回复0
dyyh
dyy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687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3742
  • 回复0
楼主

浅谈平远城墙的军事防备

《文物世界》 2008年06期

张逍荭

平远古城是中国境内现存最为完全的一座明清期间的中国古代县城原型。此中平远城墙是构成那一大型古建筑群的典型代表。平远城墙规模浩荡,保留无缺,在古代军事防备和建筑手艺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1965年5月24日,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平远城墙为省级重点文物庇护单元。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平远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庇护单元。1997年12 月3日,平远古城被结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做为平远古城重要构成部门的古城墙也同样成为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财产。

一、平远城墙的起源

城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备工事。《吴越春秋》载∶筑城以守郡,造廓以卫民。中国古代的城墙和城市存在着一种一定的联络,中文凡是用“城”字来表达。因而,城墙是展现城市的详细形象的象征,是构成城市的框架,没有城墙的城市好像没有屋顶的房屋。平远古城汗青悠久,史乘记载,西周宣王姬静时(前877——782年),平远旧城狭小,低矮,上将尹吉甫北伐猾狁曾驻兵于此,筑西北两面,满是夯土城垣。以后,跟着我国火药的创造和在战争中的利用,冷刀兵随逐渐裁减,夯土城墙已经不敷以抗御火炮的进攻,到了明代,我国造砖手艺的高度成熟和青砖在建筑上的普遍利用,平远城墙从明代的开国皇帝墨元璋(1370年)起头在原有的夯土根底上起头扩建重筑,逐步构成了现在的规模。

现在的平远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162.7米,墙高10米,底宽8~12米,顶宽3~6米,城壕由“深广各一丈”“复掘堑深阔三丈”。汗青上,城墙是维系一方平安的关键所在。因而,其构筑手艺间接影响着处所军事防备的才能。平远城墙外包手工青砖,内筑夯土,非常安稳和科学。高两米的挡马墙刚好是

守城兵士的防卫掩体,凸出墙外的马面,则是停止“远相唤应,旁敲侧击”的防备工事,而城顶高挺拔起的敌楼、角楼、城楼既是瞭看、批示所,又是歇息和遁藏风雨的处所。别的,安稳巧妙的瓮城和宽深的护城河都是平远城墙上严防死守的重要关卡。

二、城墙的军事防备

一座安稳的城防既是避免外来损害的人工屏障,并且也是包管城内居民平安和维系社会治安的重要办法。平远城墙能在硝烟充满、战事频繁的汗青历程中得以幸存,不克不及承认,做为县级城防系统的古城墙能有如斯疏而不漏、切确巧妙的建造手艺甚是难能宝贵。

1.护城河 护城河是由人工在城墙四面挖筑壕沟,再引水注进,而构成庇护城墙的一道屏障。宽深的壕沟是用来障碍敌方进攻的。别的,护城河仍是古代的消防设备,就像一座浩荡的蓄水池,城门一旦失火,人们当场取水,扑灭大火,掌握火势蔓延,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也恰是那个事理的例证。

平远城墙明代以前的夯土城较低矮,护城河深宽各一丈。明隆庆三年(1169年)维修中拓宽至深宽各三丈,并更新木吊桥。清道光时又一次在护城河三壁包砌砖石,疏通河道,引水进壕并筑石桥设水闸。

2.城门 城门是进进一座城池的关隘,是维系全城平安的关键。在战争中是攻城的重点,也是城防的单薄环节,所以城门要建造得安稳而可靠。平远城墙门洞全数为砖拱券样,内设厚重的木造门扇。木造门扇还由铁皮包裹,满布铁蘑菇钉,从而加强了门扇的刚度。

3.瓮城 越过平远城墙护城河以后的第二道防线是瓮城,瓮城又喊月城,是建在大城门外的小城,用以加强城池的防备才能。平远城墙瓮城城门与大

城门的朝向大都呈90°角(南门和下东门除外),如许设想很科学,实战中即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但其进攻道路一定不克不及趁热打铁,只能绕个弯以后再攻大城门,从战术上已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顶的守军则能以极快的速度,组织调度,居高临下从四面构成穿插射击网,给仇敌以致命的冲击,所谓瓮中捉鳖,能够说是对瓮城功用的最生动的描述了。别的平远城墙南门和下东门瓮城城门与大城门呈曲线设置并不是防备系统上的疏漏,而是各有其理。南门瓮城外除了有护城河庇护,还有一道通途就是中都河做屏障,城外的道路又不是官道所经,因而关于南门的防备来说,既有天险挡道,也不是敌方进攻的重点,有兵丁各司其职,把守城防已然足够了。下东门虽说是城防之重点,可是同样有天然屏障————惠济河横阻,河上有在清康熙以前设有的木构造桥梁,一旦有警,毁掉一座木桥而障碍仇敌是再简单不外了。即便仇敌跨过了惠济河,面临他们的却还有护城河,附郭关城、瓮城、大城城门四道防线,假使敌军强攻前三道关隘,一旦进进瓮城时,也已是强弩之末端。

4.敌楼 平远城墙每隔40~60米建有一座敌楼。平面呈方形双层,硬山顶,四壁砖砌,底层开拱券门,内设木楼板;楼梯,二层开桁窗。上有看孔和射孔,敌楼在常日可供兵士歇息避雨,战时则存放炊火设备和擂石等兵器,还能够通过看孔看察敌情,借助凌空建筑,组织抗击仇敌的进攻。

5.角楼 角楼是建筑在一座城池四个角上的楼橹,汗青的理论证明,每一座城池的拐角处都是防备中的倒霉点,因为墙体的跟尾处大都呈曲角,视线狭隘;而防备时往往形不成正面做战的“边防线”,经常捉襟见肘,而构成死角,所以许多城的四角要建筑成弧线形的或者是抹往曲角弯度。而角楼的呈现,刚好去除了那一弊端。城池四角先凸出墙面构成角台,如许加大了防卫面,又在角台上增建角楼,实在加强了高空侦查和狙击才能,成为一座城池不成贫乏的防备办法。

三、平远城墙的兵防武备

明清期间兵器的配备和运用,属于冷刀兵和火器并用的时代。而历来发作于平远的战争多属于攻守城法,所以平远城墙防务刀兵多以常规城战式刀兵为主。

枪∶是一品种似于矛的刺杀性刀兵,枪在实战

顶用途很广,有双钩枪、单钩枪、捣马突枪、环子枪、素木枪、蛇矛之分,有“百器之王”之称。

刀∶是一种劈砍挥杀的力量性刀兵,长柄刀和短刀为次要兵器。

棍∶是汗青最悠久的兵器之一,品种繁多,有八尺大棍、齐眉棍、三节棍、长短梢子棍等。

弓弩∶是人类弹射刀兵的开山祖师。“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布衣觅白羽,没在石棱中。”那是我国古代诗人卢纶对弓弩刀兵生动的形象描绘。古代战争中,“两军相遇,弓弩在先”。

管形射击火器——火炮,平远城墙从明隆庆三年就有了利用火炮的记载。其时筑城时在城墙上新开了“铳眼”以备火炮射击。清同治年间又在六座城门上增建了炮台,分设火炮三门。明开国皇帝墨元璋得全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善用火器。

巢车是中国古代做战时用以登高看察敌情的车辆。车上高悬看楼,外形“如鸟之巢”,故名“巢车”。“巢车”的形造据唐代杜佑《通典》记载∶“以八轮车,上竖高竿,竿上安辘,以绳挽木屋上竿首,以窥城中,木屋方四尺,高五尺,有十二孔,四方别布,车可进退,环城而行。”攻城时用以瞭看城中守敌动态。

云梯∶为我国古代城廓攻守战顶用于攀登城墙、寨墙、翻越高障碍物的一种攻城器械。《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说∶“云梯,攻城具,高长上云齐。故曰云梯。”早在夏商周期期间为移运便利,底部拆有车轮,能够挪动。梯身能够上下仰俯,梯顶拆有钩子,用以钩挠城缘,并能够庇护梯身免遭守军的推拒和毁坏。云梯成为其时的次要攻城器械,到了唐代,为缩短架梯时间,削减敌前架梯的求助紧急和困难,对云梯做了改进,将主梯以必然角度固定在底盘上。在主梯之外,增设一活动的"上城梯"(副梯)其顶端拆有一对辘,登城时能够沿城墙壁上下滑动,喊做“飞云梯”。

平远城墙关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防御建筑以及人类栖身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汗青艺术和科学价值,平远城墙连同城内和近郊的完全保留的大量古代建筑,不只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并且也是全人类的贵重的文化财产。

(做者工做单元∶山西省平远县文物局)

温馨阐明:本平台目标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功效,不做为任何贸易目标,转载请说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激原创做者,凡未说明做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做者所致,敬请原做者原谅!若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做者或同业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纂校对过程中不免呈现错误,敬请读者责备斧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协做!

0
回帖

浅谈平远城墙的军事防备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