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一村辖六村,景美名人多,故事润颍河

4天前 (11-18 02:31)阅读2回复0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661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3231
  • 回复0
楼主

许昌一村辖六村,景美名人多,故事润颍河

【许昌村子(社区)】

许昌一村辖六村,景美名人多,故事润颍河‖老家许昌

文‖魏东周 图‖收集

阮王行政村辖有阮王,席刘,邓庄,小岗李,杨大楼和姚湾等六个天然村。故事良多,先从姚湾村颍河大坝说起吧。

颍河在榆林乡境内曲曲折折自西向东流淌,1937年8月5日,山洪爆发,巨浪翻腾,怒吼如雷,众多成灾,在姚湾村决堤毁坝启齿100多米,冲垮了南部地盘和半个村子,房屋倾圮对折以上,冲出一条宽几十米,长几公里的深沟。

水淹了许昌,鄢陵,扶沟,临颍,西华数县几十个乡镇几百个村庄,人畜房屋财富地盘庄稼缺失无数,生灵涂炭,省府州县大为震动,以后每年冬春,都组织处所人力物资堵口筑堤,但堵了又冲,冲了又堵,比年遭灾受害,曲到1945年仍没彻底处理治理,又一次遭灾。(想看看本文做者魏东周教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送点击下面的链接:1. 颍河斜贯许昌榆林乡,传怪杰物多,个个能耐强 ;2. 老许昌人在许昌迷路了,咋回事? )

1946年夏历八九月间,省府责成许昌县政府牵头督修颍河大坝,要求彻底从底子上往处理,根绝水患再次发作。许昌县水利科林科长被选调任工程总批示和手艺总监。通过勘察论证,河道需往弯取曲,泄洪顺畅。(下图:翻拍于许昌文史材料)

在本地人民群寡的撑持下,河对岸移迁了上龙王庙,贾庄村民十六户,开挖取曲河道,往除颍河姚湾处弯道,构筑颍河大坝切断决口,构筑大坝一里多,历时半年多,在夏历1947年5月完工。

从姚湾南到徐杜村北,被河水决堤冲开的深沟和故道连成了一片池沼,如今是榆林乡湿地公园。姚湾村过河是上龙王庙光景区,向西北是土岭,土岭向北是白龙坡,村子四周奇迹有三官庙和白云寺。

姚湾村在颍河故道东岸,东南有汉代颍阳古城遗址,东临榆林,属阮王村管辖。全村一个村民组,接近七十户人家,四百来口人。本来杨姓居此时,因有传统编席手艺,村名为打席杨。明初姚姓由山西省洪洞迁来,人丁昌隆,又居河湾处,所以改名姚湾村。

清末村中李姓迁至村北建村小岗李。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姚有申是本村人,其弟姚子申系中国铁路许昌车站退休工人,是许昌市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出有诗集《颍河之吟》。

小岗李村是姚湾李姓迁出建村,为区别大岗李而取名,属阮王村管辖,村西50米处有明苏太常墓。关于苏太常的故事有良多,有兴致的伴侣上彀搜刮吧。

杨大楼村,一个村民组,也属阮王管,先前姓杨的人家在村中建了一所大楼房而得名,如今大楼房遗址在村中心。那所大楼成就了一个天然村,那里边有良多鲜为人知的民间故事,期待后人往发掘。杨大楼北临白云寺,是个比力丰裕的村庄。

展开全文

席刘村在阮王村东边,北临白龙坡全村,两个村民组,120户,675人,耕地1348亩。刘姓明初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徙到此落户建村,因有编席手艺得名席刘。村四周及村中有坑塘,村民勤奋,属阮王村管辖。

邓庄村是明末从西北椹涧乡邓新庄析出来在此定居建村,繁衍生息。北连阮王,属阮王村管辖。如今是一个村民组,85户,418口人,356亩耕地。退休老教师邓保乾就住本村,本年88岁了,身体安康,热心公家事业。

在他的鼎力撑持下,我写了关于白云寺的故事颁发在“老家许昌”新媒体上,影响颇大(欲赏识关于白云寺的故事,欢送点击以下链接: 许昌怪事:建寺时白云遮日和松柏头上长楝树! ) 。现今邓保乾教师笔耕不辍,正写村志著书,精神动人,在此祝他胜利!

阮王村西离白云寺里许,北临白龙坡,南有颍河大坝,姚湾湿地,毗连着邓庄,东牵手席刘村,还有杨大楼,小岗李,六个天然村合在一路为一个整体,情况生态都很好,都属阮王行政村管辖范畴。

阮王天然村,明初阮、王两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又以姓取名阮王村,清道光十年(1830年)筑阮王寨,1912年重修,称三和寨,如今村里有三个村民组326户,1352人,耕地1475亩,两委办公室在村东南。

阮王村地灵人杰,我的老战友张殿峰是个党员,更是个孝子,现年70明年,天天守候着90明年的老父亲,白日父亲食啥做啥,晚上陪护聊天睡觉,老父亲是个老党员,是村里的老村干部,也很热衷公家事业,天天和邓保乾教师一路,为村里著书立说,出了很多主意,奉献了很多力量。

下图:邓保乾教师。

张殿峰家不同凡响,一是个下层党员家庭,他父亲,他和老伴都是党员,老伴在村里任妇女主任20多年。二是军人军属家庭,祖孙三代都当过兵,如今孙子还在队伍当兵。三是家风好,爱党爱国积极向上,对下代影响很大。四是对人厚诚热情,热衷于公家事业,为开发白云寺景点建立,公费跑建安区和许昌市文物部分问事征询,跑鼓吹部分让写文鼓吹。

据许昌市文史材料记载,王水,原名王孳昌,曾用名王劲虹,1918年2月生于许昌县榆林乡阮王村一个农人家庭。从小伶俐灵敏,勤奋勤学,1933年考进许昌师范,1935年6月结业,到县师从属小学任教。1936年9月加进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响应党抗日救国的伟大号召,到山西太原参与党指导的太原民训干部锻练团进修,结业后到抗日决死二纵队六团当兵士,并先后任二纵一总队民运组长,二纵队六团政治工做队队长,批示员,教诲员与团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1939年12月,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权力,策动了“晋西事情”,二纵六团团长陈稚卿,是个国民党顽固分子,诡计除掉团里的共产党员,然后将步队带走。一天夜里,仇敌将睡梦中的王水,任景龙,李曙森等六名共产党员拘捕,并决定立即奥秘枪杀。仇敌把王水等人用绳子捆住胳膊连在一路,急促押赴刑场,途中仇敌不在意,王水示意各人将绳索松开,拆模做样前走,在刑场上面临仇敌,背靠树林一字排开,趁仇敌未预备好的刹那间,突然向树林里分离逃跑,仇敌慌忙开枪射击,有三位同志中弹牺牲,王水与另两位同志幸免于难。

1943年12月,王水任晋绥八专署离(石)东县武工队兼游击五大队副政委,在那抗日战争最艰辛的期间,王水依靠群寡策动群寡施行党的抗日民族同一战线政策,共同内线,以五大队的力量,将榆林山日军据点拔掉,扩展了抗日根据地。

1944年1月,王水参与晋绥八地委整风进修后,留在晋绥八专署工做。1945年4月以后,先后任晋绥八专署教导科长,民政科副科长,专署秘书,清原县副县长。1948年8月调《晋中日报》社任编纂,科长,材料查抄组长,编委会秘书,编委委员,后任中共文水县委书记处书记,中共晋中地委鼓吹部副部长,晋中专署教导局长,晋中科委副主任,晋中科协常务副主席等职。

1979年4月5日,王水在晋中职工教导大会上讲话时突然发病,翌年12月4日病逝于北京病院,享年62岁。

1980岁首年月,榆次市委赠他“心底无私六合宽”的匾额,以资表扬,那是对王水更好的结论。

据许昌县县志第十九篇人物列传记载;王亚民,男,汉族,1935年生,中共党员,榆林乡阮王村人。解放军国防大学正师职研究员,传授,大校军衔。王水是王亚民的叔叔。

王亚民1951年进伍,1956年进党,历任营,团顾问,师做训科副科长,科长,军事学院战争教研室教员,军事学院科研部理论研究室研究员,课题组副组长,党小组长,国防大学科研部戎行建立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收部委员,1986—1987年担任国防科工委“2000年的军事配备研究”使命,任课题组组长;1988—1991年担任国防研究系(将军班)的教学工做,任教学组长。参军44年,1994年退休。在科研方面,完成军委三总部,国防科委,国防大学大型论证陈述5份,征询定见12份,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颁发学术论文20余篇。1987年获国防大学“优良共产党员”称号。曾荣立三等功3次,奖励20余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计荣获国度级奖一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是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会员和中国军事将来学会 会员。

阮王行政村六个天然村四处都是故事,一时半会说不完,有时机再说吧。

2022.10.30日写于许昌

【做者简介】魏东周,75岁,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空军某部鼓吹科做通信报导工做,屡次在《空军报》《战斗报》《工程报》上颁发鼓吹报导。退伍后,曾任下层党收部书记,闲暇偶发杂文诗歌。

1、本文由做者受权颁发,文责做者自傲,若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做者看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收集,版权回原摄影者或原造造者所有,在此表达诚挚的感激。本文所用图片若有侵权,请通知本公家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做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做者原创。未经受权,不得转载。

0
回帖

许昌一村辖六村,景美名人多,故事润颍河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