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览》│古典诗词中的实物货币

2天前 (11-18 04:35)阅读2回复0
yk
yk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630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2605
  • 回复0
楼主

明代闻名诗人杨慎,有一首诗《元江杂纪》:

荒远元江风土偏,彝民古朴尚仍然。

居家有米无烦镪,进市需盐不消钱。

十树槟榔中户产,两栽粳稻上农田。

难堪炎气经年盛,腊月好像六月天。

那首诗的做者各人纷歧定熟悉,但假设说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各人必然耳熟能详——那两句词出自《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其做者就是杨慎。有人说那不是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吗,怎么会是杨慎的做品?其实那首词在《三国演义》原著中底子没有,是清代的毛宗岗后来加上往的,没想到和全书几乎浑然天成,使得人们一看到那首词,或者一听到那首歌,脑海中就会涌现出《三国演义》的一个个故事。

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会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与解缙、徐渭并称“明代三大才子”。杨慎的父亲是明中期的名臣杨廷和,嘉靖三年(1524年),杨慎与父亲同时卷进“大礼议”事务,惹恼世宗,遭廷杖并远谪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元江杂纪》那首诗就是做者充军滇南时创做的。

元江在明代是一个府的名称,即今天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属玉溪市)。诗人来到南国,寄情山川,四处游历,心绪因贬谪非常压制,但很快被滇南的种种别致事物冲淡。杨慎来到元江,看到那里的少数民族过着自力更生的生活,到市场做买卖不需要镪(白银),也不消铜钱,而是用盐做为交换前言,那与京城和家乡的风貌完全差别,因而兴奋地将其所见写进诗中。

杨慎那首诗浅近易懂,是古典诗词中涉及实物货币最典型的一首,很有学术上的研究价值。盐用做交换前言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偶有记载。如唐代诗人韦处厚(773—828年)记载,山南道(今湖北、四川)“不消现钱,山谷贫人随土交易;布帛既少,食物随时,市盐者或一斤麻,或一两丝,或蜡,或漆,或鱼,钱鸡,琐细丛杂,皆因所便”。(《唐会要·度指使》)元稹(779—831年)《钱货议状》:“自岭已南,以金银为货币;自巴已外,以盐帛为交易;黔巫溪峡,大致用水银、墨砂、缯帛、巾帽以相市。”从中可知,盐做为货币次要集中在一些南方僻远山区,中原一带相对稀有。今天在云南良多处所志中均有关于盐做为货币的记载,好比《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志》(1993年)就说:云南茂盛井消费的模压方块盐,定额重库平五钱,到清代及民国期间仍在云南澜沧、双江及景谷等县做为辅币利用。

用盐做为货币,在西方国度非常常见。好比在北非与地中海一带,古代人们就常用食盐做为货币。撒哈拉戈壁蕴躲了世界上纯度更高的盐矿,挖出盐板后,切成原则尺寸的盐块,用芦苇叶把小块盐包好,以免磨损掉落,或避免在交易中被人刮往,就成为人们普及承受的货币。曲到今天,英语salary(薪水),以及意大利、西班牙与葡萄牙文salario(工资、酬劳),都源自拉丁字sal,意思就是“盐”,严厉意义上讲是salrius(盐巴)。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古时利用实物做为货币非常常见。除了盐,还有一种实物曲到民国还有利用,那就是海贝。人类社会早期,世界上良多处所都利用贝币,因为海贝安稳耐用,便利计数,也易于照顾和储躲,公众乐于承受和利用。我国中原地域殷周期间就利用贝币,后来烧毁不消。云南起头利用海贝的时间固然迟一些,但利用时间长良多。明代诗人范汭有一首诗《滇中词三首(其三)》,如许写道:

展开全文

迤西之西天一涯,四时长有三春花。

青帘飐处客沽酒,五岁女郎能数蚆。

诗中的“迤西”是指昆明以西地域(楚雄、丽江、大理和保山等地),再往西就是缅甸边境,前人认为那是天边海角。诗中的“蚆”,也写为“”(或“”),为异体字,指的就是用做货币的海贝。类似的诗词还能够找出很多,我们另做专题介绍。

再来看元代马祖常(1279—1338年)的一首诗《河湟书事》:

波斯老贾渡流沙,夜听驼铃认路赊。

摘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河湟”指的是如今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一带,是古代中西方商业的重要通道。“波斯老贾”泛指西方来中国做丝绸生意的外商,并不是必然是波斯人。在元代马祖常生活的年代,大半个欧亚大陆都在蒙前人掌握之下,伊尔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合称四大汗国。忽必烈统治期间,已经成立了与四大汗国连通的交通网,元大都与西方、中亚一带的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换非常频繁。中亚一带盛产宝石,外国商人用那些价值高、体积小、便于照顾的瑰宝,购置中国丝绸,再运回本国取利。其时中国次要畅通铜钱,以及纸币(宝钞),西方次要畅通金银币,中西方货币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是珠宝珍玉具有普遍的可承受性,在国际商业中必然水平上取代了货币的交易前言功用。但从整体上看,那首诗描述的是一种以货易货的边境商业。

还有一首清代方登峄的《老枪来》,如许写道:

老枪来,江边滚滚飞尘埃。

七月维秋,鬻彼马牛。

马牛泽泽,易我布帛。

大车是将,爰集于疆。

来莫进城,俟天子命以行。

天子曰都,远人适馆饩以糈。

高颧眢目卷髭须,狐冠草履游中衢。

看者拍手相轩渠,岁认为期兮日月徂。

回往,回往,豢尔牛马驹。

那首诗的做者方登峄(1659—1725年),字凫宗,安徽桐城人,清康熙年间曾任工部主事。康熙五十年(1711年),方登峄受戴名世《南山集》案连累,放逐黑龙江,被安设在卜魁(今齐齐哈尔市)。诗人在黑龙江一住十余年,身处危苦之中,仍不忘读书写做。方登峄留有大量诗做,从差别方面、差别角度反映了清前期黑龙江的汗青面孔。

诗中的“老枪”即俄罗斯或俄罗斯人。做者本来有一段序,说那个国度的人“善用火枪,故又以其技名之”。在诗人生活的清前期,国人对俄罗斯的称唤多种多样。除了罗斯、俄罗斯以外,苍生一般称之为“老枪”或“老羌”,但是不是因为善用火枪而定名,不得而知。乾隆年间官修《四库全书》,将元代译名“斡鲁思”改译为“俄罗斯”,才正式同一定名。原序还有一句“其鸿沟泥扑处城与艾浑接,水陆道皆通”。“泥扑处城”,即尼布楚,签定《尼布楚公约》的处所。那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其时两国之间的易货商业,“马牛泽泽,易我布帛”。诗中“布帛”次要是丝绸,自汉代以来不断遭到西方逃捧,“老枪”用马牛羊等家畜与中国人停止边境商业。

有意思的是,家畜在西方原来也具有货币的功用。因为古代西方良多国度是游牧民族,或半耕半游,因而家畜在交易中饰演着重要角色。拉丁语pecunia(金钱)就是从pecus(家畜)演化而来。英语peculation(侵吞公款),speculation(投契),pecuniary(与金钱有关的),pecunious(有钱的)等,均来自统一词根pecus。

以上几首诗描写的都是我国古代西南、西北和东北那些边陲地域,不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就是与外国交界,因而本地的货币交易与中原地域有很大差别。要不是杨慎、方登峄如许的大诗人远谪边陲,用诗歌的形式笔录并传播下来,恐怕会更少有人能存眷到那些有趣的现象。固然那些做品从总体上看,艺术性和思惟性都谈不上很高,也不为各人所熟悉,但为今天的研究者保留了其时实物充任货币的实在场景,以及许多社会经济活动的实在面孔,很好地起到了“以诗证史”的感化。

(做者为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传授)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2年第11期

投稿邮箱:

jrbl2011@163.com

0
回帖

《金融博览》│古典诗词中的实物货币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