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前人,后不见来者。
念六合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是初唐诗人陈子昂的做品,那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幽州:古十二州之一,今北京。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全国贤士而建。那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能够看出诗人孤单遗世、独立苍莽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慨叹,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忿之情,深入显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常识分子遭受压制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抱负幻灭时孤寂郁闷的心绪,具有深入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旷达,富有传染力,构造紧凑连接,又留有足够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看,写出空间辽阔;在宽广无垠的时空布景中,第四句描画了诗人孤单孤单苦闷的情感,两相映照,非分特别动听,读来淋漓尽致又余音缭绕。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天依山尽,黄河进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688-742)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天然风光,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天涯,使天涯有万里之势;后两句适意,写的出人意表,把哲理与景物、形式熔解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气焰澎湃、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不断鼓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永济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写那首诗的时候,王之涣还只要35岁,那应该是在公元722年前后。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往,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往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约704-约754)创做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在黄鹤楼上远眺美妙风光,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做。前4句写登临怀古,后4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趁热打铁,浩浩荡笔,出神进化,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那首诗在其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他题诗,他说:“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223)修建。为古代名楼,原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临大江彼岸的龟山。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冷雨连江夜如吴,黎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能够俯瞰长江,远看江北。那首诗大约做于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龄其时为江宁(今南京)丞,辛渐是他的伴侣,此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诗的构想别致,淡写伴侣的离情别绪,重写本身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莽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衬托送别时的凄冷孤寂之情,也展示了诗人开朗的襟怀和顽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通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构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天然联想到诗人孤僻立崖岸的形象和光亮磊落、内外澄澈的操行。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委婉蕴藉,神韵无限。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往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彼苍外,一水平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今江苏南京)凤凰台而创做的怀古抒情之做,那是李白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做者衔命“赐金还山”,被排斥分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做;一说是做者放逐夜郎遇赦返回后所做。“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亦由此得名。全诗8句56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汗青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连系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厚的汗青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根究。此诗气韵高古,风格悠远,表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友无一字,老病有孤船。
兵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创做的一首五言律诗,表示了诗人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悬念着国度的百感交集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悼。大历二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末结仅有两年,其时诗人处境困难,凄苦不胜,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庇护生命。翌年,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流落,来到岳阳。诗人登上憧憬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临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本身晚年流散无定,国度多灾多灾,又难免慨叹万千,于是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岳阳,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几行人泪。
西北看长安,同情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事实东流往。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是南宋闻名词人辛弃疾在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路过造口时所做的词。此词写做者登郁孤台(今江西赣州西北贺兰山顶)远看,“借水怨山”,抒发国度兴亡的慨叹。做者俯瞰不舍日夜流逝而往的江水,其思路也似那江水般波涛起伏,连绵不停。上片由面前景物引出汗青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看的悲忿;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本身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厚的爱国情思,艺术程度精湛,堪称词中瑰宝。
源自:中华诗文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