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关:险峻关隘见证不朽传奇

9分钟前阅读1回复0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661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3222
  • 回复0
楼主

飞越关在飞越岭上。

飞越岭位于汉源县西北,泸定县东南,是今两县的界山。山顶有一垭口,就是飞越关,关北有桌子山,关南有马鞍腰,双峰摆布耸峙,构成一天然隘口。那一险地自古就是内地到康躲的必经官道和军事要隘。

飞越关也是茶马古道必经隘口。汉地的茶叶、食盐、粮食,涉躲地域的马匹、药材等物资就是通过飞越关来来往往。那时候,飞越关的感化不再是一个隘口,而是连通汉躲的经济桥梁,是古代背夫书写裕国兴家传奇的天文标记。

上千年的岁月里,沿着那条茶马古道,背夫,马帮,商队,在连缀的万山丛中,演绎了不朽的岁月故事。

01

背夫远往的身影

茶庄老街前的整队起步,总少不了背二哥的吆饮。崇山峻岭间的负重跋涉,始末有山歌马铃相伴。险峻的官道,高悬的雄关,构成了绵亘千里,连绵千年的古道传奇。

背负着繁重货物的背夫们,就是在如许艰险的道路上,年复一年地蹒跚前行。飞越关上,散布着一段古道遗存下来的石阶,一尺多厚的石板上面,印着很多深深的拐子窝。

比起大相岭的茶马古道,飞越关的古道要险峻得多。茶马古道西出雅安,经大相岭、清溪古城、猛虎岗,过富大堰、宜东,从三交坪动身,颠末三道桥,沿着古道依飞越岭山势而上,就要在万山丛中翻越险峻的飞越关,抵达泸定县化林坪。飞越关是茶马古道在雅安境内的最初一段,也是最险峻难行的一段。曾留下“寺僧借说蛟龙起,百日风波几吓颜”的说法。

比起生活的险峻来,道路的险峻是微不敷道的。笔者的祖父生于1921年,五口之家仅有不敷一亩的山地,那年月的粮食出产是无法养活一各人人的。迫于生活的压力,祖父只能走险峻的路。背茶包一个往返,需要半月的时间,进躲(其实是康定)十三天,白手回家两天。那时他已成年,能够背16包茶,除往路途中的开销,所挣脚费能够购置一斗五升(约45斤)玉米,那些脚费,就能够支持一家五口一个月的口粮。不单单是他,许多在那条险峻道路上求生活的人都一样。事实上,他们在那条路上求生,主看上养家糊口,但客看上,他们用体力、同马帮的畜力让那条道路敏捷富贵起来,并促进了国度经济的昌隆。

今天再次行走在飞越关的茶马古道上,古道悠悠,群山葱茏。面前似乎是一群衣衫破烂的背夫,背上的茶包明显遮挡着背夫消瘦的身躯,耳边似乎回响起背夫站立息气的口哨声。光阴如流水,末于渐行渐远,只要那些困难前行的身影,在茶马古道上留下不朽的传奇。

02

飞越关下的富贵

飞越关下的三交,早在秦汉期间,就是汉、躲、彝各族人民频繁交往之地。唐为边关重地,川西节度使王建为约束沈、冷、黎三土司,筑有古城堡,旧称三雕城,后讹为三交坪。

在唐朝黎州大地的邦畿上,朝廷在三雕城设置了飞越县,与阳山、汉源、通看、向阳、大渡县并存。飞越岭就成了大渡县(今泸定县沈村)和飞越县(今汉源县宜东镇)的界山。

宜东是飞越关下现存更大的古城。宜东建城,在三雕置飞越县之后。宜东建城是茶马古道上的背夫和商旅培养的,在宜东传播着如许的说法,“在三雕以东十五里之地,因地势平整,商户云集,适宜开市”。从此,宜东逐步生长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后来逐步成为宜东区、宜东镇的驻地。

据《雅州通览》记载,宜东自清代康熙年间开设集市以来,过往“商贾辐辏特繁”,因为宜东位于雅安、康定的中点,顶峰期间有茶号200余家。在“泥头驿”,每日过往客商有数百人之多,成为雅安至康定官道“大路茶”的茶包转运中心。

今天宜东古镇的规模显得缩小了些。沿着一条通往古街的梯道,来到宜东的古街上,那是一条天然与汗青堆积的古街。老街有上、中、下三段,街面不宽,最窄处仅三五米。石板路、木板房,还有零散的躲式石墙屋,尚还保留着古街的印记。

护国桥算得上宜东的一大文物,旧名紫气桥,取宜东“紫气东来”之意,桥上有雕着狮子的石栏杆,横梁上的石条足有六米多长。桥边一户姓林的长者告诉笔者,护国桥是一座福音桥,桥身上有一条龙,龙首朝着水来的标的目的。自从桥修好后,河沟里再没发过大水,桥两旁的人家也不断平和平静。

民国版《汉源县志》记载:“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蛟水冲塌,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村夫刘汉鼎、曾继周捐重资倡募兴修,石料石工力图安稳,阅五年而胜利,费款六千余金。川边镇守使殷承瓛过境,助躲元三百枚,题署今名。”

镇北的聂家大院和罗家院子是保留较好、文物价值较高的古建筑。在罗家院子里有一口古井,深过五尺,井水清澈,以前就靠它取水烧饭烧茶,招待过往的背夫和行人。大院一角还有一座高高的碉楼,在碉楼上还依稀可见箭孔和枪眼。从那箭孔和枪眼里,依稀见到古时宜东的忙碌与战乱。昔时昌隆一时的春发店、兴发店早已式微,只留下残缺萧条的房基和锈迹班驳的招牌。

“五省通衢”是至今能见证宜东富贵的奇迹了,宜东人称其为“五省庙”。自清代至民国期间,宜东一度是茶马古道上忙碌的小镇,聚集了外埠许多商人云集。五省庙就是来自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的商人修建的商贸会所。对如许一个边远的小镇来说,那应该是开放的标记、富贵的象征。茶马古道衰退后,五省庙成了实正的寺院。

03

赤军奇袭飞越关

飞越关是怀古之地。

1253年9月,忽必烈从四川阿坝草原,经茂州(今茂县)趋会川(今会理县西),翻飞越岭,渡大渡河,沿清溪古道南下,渡金沙江,攻占大理国。

1699年,果亲王经飞越关“度形势之要,利商贾之旅”,进躲开飞越岭之道,并在《西行纪事》中留下“飞越岭上难飞越,怪石狰狞不敢行,两岸青山相对出,古今异趣化林坪”的诗句。

背夫在茶店子歇脚。1908年8月4日威尔逊摄于汉源三交坪

1908年,英国闻名的园艺学家、动物学家、探险家亨利·威尔逊从清溪动身,继拍摄清溪古城之后,又在飞越关下的三交坪拍下两张照片,一张是茶马古道上歇脚的背夫,一张是站立于漆树下的长辫子汉子。那些贵重的老照片,将其时茶马古道上的实在情景闪现在世人面前。

1935年,飞越关迎来了一收戴红星、穿芒鞋、背斗笠的步队。那收步队佯攻富林镇,保护主力赤军侵占安顺场,赤军成功飞夺泸定桥后,主力队伍沿河而下,经大坝、冷碛、兴隆,攻取化林坪。

5月29日,红一方面军飞夺泸定桥后,5月30日攻占化林坪(其时属汉源县)。当晚,红二团向退守飞越岭山腰的川军杨开诚和谢洪康阵地倡议猛攻。杨、谢溃退,川军旅长袁国瑞急将杨、谢残部合并,固守飞越关。5月31日,红二师四团奉令攻打飞越关。刘亚楼、杨成武、陈光、王开湘制定进攻计划,差遣140名先遣兵士,从飞越岭右翼迂回攀登而上,占据海拔3001米的桌子山高峰,与驻守飞越关的川军展开激战,俘获川军70多人,胜利占据飞越关。与从正面进攻的赤军顺利会合,敏捷占据伏龙寺,乘胜曲逃至宜东接官署,又击败从富庄前来援助的川军肖绍成团后,分兵牛市坡、富庄、猛虎岗,进逼清溪。

史乘对飞越岭之战记载较少,曾经有人思疑飞越岭之战能否实的发作过。在《杨成武回忆录》中以“神兵天降”为题目,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论述此次战斗:“他们从乱麻一样千头万绪的野藤、荆棘丛中爬了过往。他们被一面笔挺的石壁盖住了往路。他们又搭起人梯,踩着同志的肩膀翻上石壁。有的兵士从苔藓上滑下来,固然那一下滑得很远,但又强硬地站起来,从头往上登。他们越往上走,动作越是困难。但是,他们末于抵达了最初一道天然屏障的底下。他们稍事停留,先由一个兵士爬上了一棵大树,从树梢荡上了一个立交点,接着又爬上另一棵大树……连续天时用大树做梯子,那个兵士竟然到了顶端,从那里放下毗连起来的长长的绑腿。后面的兵士,挠住了垂曲的‘索道’。四个排,一百几十个同志,一个挨着一个地攀登上往。”

那是参与战斗的批示者的回忆录,可信度较高。

赤军激战飞越岭,攫取飞越关遗址

那就是汉源汗青上的“激战飞越岭”。赤军激战飞越岭,攫取飞越关,为中心赤军主力顺利进进汉源、荥经翻开了通道口。

飞越岭上,开着一种红色的花,俗称“水芹子花”“转转花”,它有一个文雅的名字:香海仙报春花,而本地人称其为“赤军花”。

据本地人讲,赤军激战飞越岭后,人们惊异地发现,原先生长在林子里的水芹子花竟然漫山遍野蔓延开来,在高山草甸上显得非分特别夺目。在本地人看来,那种花不只报春,还传递着红色基因。

1935年6月3日,赤军在宜东成立了坭头苏维埃委员会,组建坭头游击中队,组织和策动群寡打土豪、分田地。那是汉源第一个也是独一的一个苏维埃政权,固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革命的播种机已在汉源那块地盘上种下重生的种子。

飞越的本意是很难越过,阐明道路之坚,翻越之难。那条困难的道路,背夫越过,在那里留下了裕国兴家的抱负;赤军越过,在那里留下了红色的种子。今天的飞越关,不再难越,怀古者、觅踪者纷至沓来,一条公路正沿着昔时的茶马古道延伸至涉躲地域,成为汉躲民族沟通的桥梁。

转载自雅安日报·新雅州

李锡荣/文

图片为材料图片

编纂:李君

审稿:程普、高菲菲

0
回帖

飞越关:险峻关隘见证不朽传奇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