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明明是鲁智深生擒方腊,为何影视剧总改成武松?

31分钟前阅读1回复0
wsygfsj
wsygfs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679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3595
  • 回复0
楼主

《浅说水浒》第173期(文/焦目)

水浒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一百单八将对抗朝廷、承受招安、征讨辽国、王庆、田虎以及江南方腊等的故事。那本书的汗青根据,是北宋末年,宋江等三十六人起义,然而其毕竟只是一部小说,有许多是做者的原创和虚构,所以关于此中的人物和故事,要和野史上有所区分。

梁山豪杰们的悲剧,是从征方腊起头。打遍全国无对手的108将,在江南折了大半,最初只要36人活着回来。

汗青上,是名将韩世忠在岩洞中生擒了方腊。在我们今天所看的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中,活捉方腊的人是被花僧人鲁智,他得到一位高僧指点,一禅杖打翻了穿戴通俗人衣服,预备翻山逃跑的方腊。然而,在我们今天看到的水浒影视剧中,活捉方腊的都是武松。并且,武松其时还断了左臂,成了“武松单臂擒方腊”。

影视剧为何那么改编呢?

先简单说一下,原著中,武松是在乌龙岭上与方腊手下郑魔君交战,成果被包道乙偷袭,中了包道乙的飞剑,被斩下一条胳膊。但是在老版水浒中,武松的胳膊是在与方腊的儿子交战时,被方腊所砍;而新版水浒中,武松是与方腊斗殴时,中了飞叉,钉在了柱子上,武松为挣开身,砍断了左臂。

现实上,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并非编剧乱改。

至迟在元明期间,水浒戏就已经深受老苍生喜欢。在现存的水浒材料中,元代的水浒戏曲十分多,配角凡是是宋江、鲁智深、武松、李逵和燕青等,此中,尤以武松的水浒戏较多。到清朝时,还有人经常对水浒停止改编,做为戏曲移上舞台。

清代道光年间的《清车王府躲曲本》中,就有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不外其实是鲁智深活捉后让与他的,武松还因而被李逵量问“你单臂若何擒方腊”;至于清末之后,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更为时髦,鲁迅先生也提到过。

而在民间的评书中,也有很多提到了武松单臂擒方腊。

总之,至迟在清朝后期,武松活捉方腊的故事就已经十分时髦,所以假设论泉源的话,出处可能更早。如许的改动,揣度可能是在水浒成书之后,不然以施耐庵的涉猎和阅历,不成能不会发现。

故而,无论是邵氏的荡寇志,仍是新老版的水浒,把鲁智深生擒方腊改编为武松单臂擒方腊,并非乱改,也不是原创。

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要改成“武松单臂擒方腊”呢?小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起首,若是平话或者评话,武松被包道乙飞剑斩断左臂是很随便说出来的。但是,若是舞台演出,飞剑就很难表示了。所以,不如改成武松与方腊斗殴,如许便利表示,还相当于增加了一出武打戏,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武松原来就是很受欢送的角色,又是打虎英雄,又是步战高手,让他被一个法师偷袭砍断胳膊,体面上其实欠好看,那也有损武二郎的形象。所以,不如改成他与方腊决斗,被方腊所砍,如许也能表示方腊的英雄。

最初,鲁智深到最初固然仍是上战场厮杀,但根本已经成佛了。让一个佛子来打打杀杀,生擒方腊,不太像话。不如改成武松擒方腊,如斯既能表示鲁智深之佛之仁心(因为生擒方腊的时机相当于他让给武松的),也能表示天人一般的武松,一箭双雕。

基于那些原因,所以许多影视剧都偏向于把鲁智深擒方腊,改成武松单臂擒方腊。

0
回帖

水浒中,明明是鲁智深生擒方腊,为何影视剧总改成武松?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