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度】陈永胜:一把“臭电灯”

23小时前 (08:33:22)阅读1回复0
xx
xx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6863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3726
  • 回复0
楼主

灯,无论是古老的酥油灯、素油灯,仍是近代的煤油灯,抑或是现代的电灯,它们都给人带来的是光亮和温热。在我小时候,大约是1973年到1978那五六年间,朔县城里人时兴点臭电灯,一时间,蔚为大看,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据《朔县志》记载:“朔县发电厂1958年始建,位于县城东北2公里处的胡家窑村西,原拆机容量2000千瓦,占空中积300亩……1959年投产发电,昔时发电86.38万度。”到了六十年代初期,电灯照明起头在城里迟缓地普及,大约到了六十年代后期,煤油灯才根本上退出了市场。

从1973年起头,跟着工农业消费用电量的不竭加大,城里的照明用电就日益不敷了,电压从220伏一路下滑到36伏——12伏。记得是1974年,我们家里的220伏100瓦灯胆,拉开“拉盒”(开关)后,灯胆里只见一根小小的暗红色丝丝,并没有一点亮光。

每当晚上写功课的时候,母亲把拉盒拉的“叭叭”做响,可灯胆里的灯丝照旧是那么一点点死气沉沉的红丝丝。“唉,仍是妈给点灯哇。”母亲边说边从锅台上把那盏带灯竖子的煤油灯移在炕桌上方,“嚓”地一声火柴响,灯盏立马便亮了,灯罩子的影儿也随之投到墙上,一晃一晃的给平静的夜色带来了一股生气。“赶紧给妈写哇,煤油可有数儿哩。那电灯啥时候才气亮了呢?”母亲催赶我喃喃自语地说。

比起电灯来,煤油灯不只暗淡,并且呛人,再加上煤油还不非常好买。可是,电压上不来,灯胆就亮不了。在那种无法的布景下,“臭电灯”应运而生了。

啥喊“臭电灯”呢?现在的小青年是没有见过的。要想阐大白,恐怕还得从电石说起了。

电石,一般指的是碳化钙,它是一种无机化合物,白色晶体。工业品为灰黑色块状物,断面为紫色或灰色。遇水即会发作化学反响生成乙炔,并放射出热量。因为电石气的火焰温度高达3100多度,因而被普遍地利用于金属的焊接和切割。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朔县的工场四处都是,在机械加工、铸造等行业,乙炔的金属焊接和切割是非常普及的。为了和电焊工种相区别,处置乙炔焊接的工种就喊氧焊工。可能恰是那些氧焊工触景生情的灵感感化吧,朔县的土造“臭电灯”就产生了。

“臭电灯”是由白铁匠加工而成的,是一个圆锥形柱体,上下两瓣扣合在一体白铁桶桶,大约八九厘米粗、十几厘米高,在盖子的中心焊接着一根一尺多长的白铁皮卷的空管,空管的顶端再焊上一个打针用过的拔掉针头的针头。

“臭电灯”利用前,需先把鸡蛋大的一块电石拆在电石灯的下桶桶里,再把上桶桶的盖子盖紧,然后放在一个大搪瓷水杯里,灌上水,用一个有孔的石头或废轴承压住。“嚓”地齐截根火柴对谁阿谁针头,只听“嘭”的一声,那“臭电灯”就亮了。半尺多高的火苗发着白黄色的耀眼的光线,似乎比100瓦的灯胆还亮了很多。

“臭电灯”的本名喊电石灯,朔县人偏偏喊它“臭电灯”,是因为它在照明的同时会散发出一种蒜臭般的气息。纯乙炔本来是无臭的,但工业用地乙炔因为含有硫化物、磷化物等杂量,因而在利用中会产生臭气。

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用上“臭电灯”的第二天晚上,我母亲就把它移在了窗外,灯光通过窗子玻璃照进家里,虽说不及本来的亮堂,但臭气却是再也闻不见了。

“臭电灯”移在窗外,光线更好的处所就是炕上窗台的那一块,我把炕桌移在窗台下,写功课再也不消忧愁了。

那时我上小学,班里50多名同窗,据说有一半的同窗家里用上了“臭电灯”,由此揣度,全城人利用“臭电灯”就是一个可看的数字了。一时间,电石竟成了稀缺之物。然而,工场多天然有工场多的益处,电石嘛,人们实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能觅的觅,觅不上便想歪点子“偷”,厂长看见了也没个好办法治,归正娃娃们得写功课哩。

说起那“臭电灯”,我母亲常常感慨道:“可别说人儿哇臭啊,它可帮了妈很多忙哩。”

因为我母亲的成衣手艺好,到了1975年,母亲痛快在家里开了成衣做坊,给人们来料加工衣裳,赚点微薄的加工费。一般是白日下料,晚上加工。那“臭电灯”天然就有了很大的用场。

晚饭后,我们兄妹睡着后,母亲就把“臭电灯”再从院里移到家里,远远地照着那台“飞人牌”缝纫机,“突突突”地把机子踩得山响。头几次,我三更被那臭气吹醒后,惺忪着双眼问母亲:“妈,咋那么臭?”

“就你鼻子尖,妈咋一下也没闻见?赶紧睡哇,明儿还上学哩。”母亲笑着说。

说来也怪,似乎没等母亲的话说完,我便又回到了梦境。

前几天,和母亲回忆起昔时的那把“臭电灯”,母亲说:“还不是喊阿谁‘穷’给逼的,不成三更给人家缝衣裳,光景就欠好过啊。至于说电石的臭味,妈可能早就给‘味’出来啦,其实想不起是个啥味道。”

大约到了1977年,朔县城里的电压起头逐渐走向一般,“臭电灯”告别了汗青舞台。

1997年,我还在家里见到过那把“臭电灯”,父亲说要扔掉,母亲说:“不克不及扔,等我身后你们再扔吧,它可给我当过四五年好伙伴哩。”其时我还感应母亲好笑,一把破“臭电灯”有啥好迷恋的?前几天,那把“臭电灯”伴着母亲缝造衣裳的镜头又一次闯进了我是梦里。屈指算来,离1997年已经整整二十年了。

“妈,咱家的那把‘臭电灯’在不在了?”今天我问母亲。

“不晓得,咋也早就让你大给扔啦”,母亲有些游移地说,“也许还在南房里吧?过两天妈给你找找看。”

A

编者案

1度,打造原创感情故事,碰碰典范影视影评,诉说喜怒哀乐心绪,曲抒小诗美文情怀!欢送各人积极投稿,分享你的芬芳馥雅!

0
回帖

【1度】陈永胜:一把“臭电灯”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