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 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惧怕(转载)

44分钟前阅读1回复0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710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4202
  • 回复0
楼主

中国出书界过往几年来呈现过良多怪现象,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书,摆明是剽窃的做品,但照样在市场上很好卖。别的一种情状是虚构一些书出来。什么喊虚构?一些书会标榜本身是《纽约时报》畅销书,在全世界怎么样遭到好评等等。你一看,是本翻译的书,做者是一个洋人的名字,你再认真查下往,本来那本书底子不存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也历来没有那本书。那书明明就是一个中国人写的,却假托一个外国人的名字,说它是翻译回来的,还要假拆它颇受好评是本畅销书。如今如许的情状似乎已经减缓下来了,没那么恶劣了,但是又呈现了另一种情状。市场上呈现良多书,你找不到做者,找不到编者,只找到一小我,喊“编著”,编纂的编,著做的著。

    “编著”是一个很希罕的说法。一般有书写编著,它应该在里面有详尽的阐明,什么处所他是编什么处所是写;或者可能是一本书有良多个做者,而他是做者之一,以至是最次要的做者,同时他又负责编纂那本书,那能够喊编著。但今天的中国出书界,我们经常看到的“编著”是你不晓得那本书到底是那个编著者亲手写的仍是他四处拿人家的工具编过来的,并且即使是拿过来的,他也不阐明,你不晓得那些工具是哪里来的。

    在我看来,“编著”其实是一种遁藏责任的做法,那种称唤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立场。我今天就举一个例子给各人,事实上我以前介绍过,我以至还描述它是一本灾难,就是那本曾经十分红,有良多人存眷的《货币战争》,做者是宋鸿兵,请重视,他不是做者,是编著者。

    关于做者宋鸿兵,那本书的后面介绍说他是20世纪90年代赴美留学,但他学的不是金融,学的是信息工程和教诲学,持久存眷并研究美国汗青和世界金融史,曾经做过金融机构房地产方面的高级征询参谋,也做过一些与IT有关的工具。

    那本书为什么如斯颤动呢?简单地讲它是一个阴谋论的故事,说本来从林肯总统遇刺、经济大萧条、二次世界大战发作,到东南亚经济危机、日本的泡沫经济爆破等等一系列工作其背后都是有阴谋的,而那个阴谋跟一个家族有关。那个家族太凶猛了,所以它可以搞定各人,让各人发现本来在把持全球金融市场的都是他一小我、一个家族,那个家族就是有名的银里手家族罗斯切尔德家族。如许的说法假设实成立的话那实是闻所未闻的震动事务。本来我们全世界的金融次序以至政治大事,国际间的战争都是那么一个银里手的家族为了小我私利,为了垄断财产,为了牟取暴利而搞出来的,以至连美国联邦储蓄局也是他们的傀儡和玩偶。

  那本书到最初指出所谓的“货币战争”即中国假设开放金融市场,就要跟那些各人族,那些贪婪的银里手对着干,那就是货币战争。而中国要怎么样才气确保“本身平安”呢?他提出的设法很有意思,就是恢复金本位的货币轨制,他认为如今社会为什么会舍弃金本位的货币轨制也都是那些银里手搞出来的阴谋。因为当货币没有黄金或者白银在背后支持的时候就很随便被他们把持,让他们从中赚取暴利,进而吞食我们老苍生的血汗钱,那就是整本书要讲的事。

    那本书畅销后立即产生了一个争论,那些说法那么希罕都是哪儿来的呢?各人一查才发现,本来那本书竟然有八成或七成是剽窃自一部纪录片的。1995年美国有一部纪录片,喊做《The Money Master》,片长大约有几小时,讲的故事跟那本书里的故事很接近,但是他没有测验考试把那个阴谋全数回结到一个家族身上。昔时那个纪录片出来时就很惹人非议了,良多人觉得那里面的考据不敷足够,也不敷实在。而我们那本《货币战争》竟然有七成到八成是照用阿谁纪录片的,以至连里面的正文、引述也都是逐个照用。如许子一来,那本书你能说它是一本信得过的书吗?

    后来我发现良多网友说,你不克不及因为《货币战争》是剽窃就说它没有价值。就算是剽窃,它抄的好,人家说的看点假设是实的、对的,你管它剽窃不剽窃。以至还有人认为,像我们那种骂那本书是剽窃之做的人其实是想诬蔑它,是想掩饰那本书提出来的“本相”,说我们在转移焦点,因为我们实正应该集中的焦点就是那本书里面提到的那些“阴谋”到底是不是事实。好比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是如许倡议的,中国如今金融开放是不是会面临危机,而我们如今说那本书剽窃其本意是想掩藏那些工具。

   好,我们首要处理的问题是为什么研究那本书能否是剽窃那么重要,那牵扯到立场的问题。你剽窃一本书,但是你可能怕人家说你剽窃,于是你说你是编著那本书。你的立场是有问题的,那种立场会影响到我对你的相信,并且我立即就会对那本书产生警惕,思疑它里面各类材料细节到底能不克不及够支持它提出的看点。良多读者看到那本书时觉得几乎像看小说一样刺激,成果就忘记了查考,查考他提出的那些看点的背后有没有足够的证据撑持。

    举一个例子,本书开头部门可能是做者本身写的,不是抄的,他说罗斯切尔德家拥有几财产是世界之谜,守旧估量是50万亿美金。那个数字怎么来的呢?后面有正文,正文写它是引用自1962年的一本英文书,书上说在1850年的时候,估量那个家族拥有的财产可能是60亿美金,中间通货膨胀156倍,所以到了今天是50万亿美金。请看,那就是问题所在:1856年的时候那个家族可能有相当于今天50万亿的钱,不是说今天。但那本书就那么偷龙转凤,虚虚掩掩地让你觉得他说的是今天罗斯切尔德家族有那么多钱。假设你发现整本书充溢着诸如斯类的细节时,它里面提出来的工具怎么能让人心服呢?

  事实上,关于《货币战争》,有两点让我觉得特殊震动。第一点是在如许一本书里,你能够看到做者对国际金融机构本钱的资讯掌握以至不及大学一年级学生对宏看经济学的熟悉,几乎是错误百出;第二,即使是如许一本书,错了那么多,错得那么离谱,有良多违背常识的处所,但是它竟然遭到欢送,成了畅销书,那到底阐了然什么?

    我们来看看他对美国汗青上一些美国中学教科书上城市讲到的有名争论所做出的令人极度骇怪的扭曲。那里面提到杰弗逊,美国的开国英雄。我曾经说过杰弗逊在美国“建国之父”那一群人里面,其更大的特征是彻头彻尾站在穷户那一边,他强调小我自在不克不及够被中心政府进犯,所以他反对任何国度级和联邦级中心政府权力的扩展。但我们看看宋鸿兵那本《货币战争》,里面引述了杰弗逊很有名的一段话,他说:“假设美国人民最末让私有银行掌握了国度的货币发行,那么那些银行将先是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收缩,来褫夺人民的财富,曲到有一天早晨当他们的孩子们一醒觉过来时,他们已经失往了本身的家园和他们父辈曾经开辟过的地盘。”

    请重视,在《货币战争》里面,杰弗逊是一个英雄,他反对美国那种联邦储蓄银行,说那个联邦储蓄银行完满是私家银行,会进犯各人的财富权力。而事实却不是如许,杰弗逊只是不附和有一个中心银行,而不是反对私家银行,他附和各州有本身的银行。其时跟杰弗逊势不两立的一小我物汉密尔顿,也是美国“建国之父”,汉密尔顿在那本书里面被描画成一个背面人物,因为他不断主张要成立美国联邦储蓄局。

    联邦储蓄局在那本书里被描画成受一些私家银里手左右来谋取暴力,把各人的血汗钱全数吞掉的一个可怕机构。本书起首表示汉密尔顿受过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帮助,那是实事,他反对杰弗逊的看点,死力主张成立一个国度银行,毕竟美国联邦政府在其时成立了第一国度银行。那个国度银行成立之后怎么样?书里面有一句话说“汉密尔顿最末成为巨富”,那句话我觉得太诬蔑汉密尔顿了,汉密尔顿后来确实很有钱,但那是因为他完毕了本身的官员生活生计之后往当律师了,他赚的钱是他当律师赚回来的,跟那些私家银里手没有关系。但那本书就用那么简单的一句话,用表示的办法把汉密尔顿那个美国“建国之父”描画成一个参与私家银里手阴谋的阴谋家,搞了一个中心银行出来,把大伙的钱滚进往然后也为本身赚到了钱。

    接下来再看联邦储蓄局。我看过英国《金融时报》拜候宋鸿兵,宋鸿兵说他十分骇怪地发现本来联邦储蓄局竟然是一个私家银行。由他那个“很骇怪”可见其经济学常识浅薄到什么水平,任何读宏看经济学的人都应该领会中心银行是怎么一回事,而全世界浩瀚中心银行里面,良多人都觉得美国联邦储蓄局是一个十分有特色以至值得进修的做法。它既是中心银行又是私家银行,它是私家的,目标在于要脱节国度对它的干涉,之所以想脱节是因为有时候政府会为了短期的理由多发行一些货币。假设把中心银行酿成一个私家银行的话,它就跟政府连结了相对的间隔,意味着它有独立的财务政策、货币政策,不受政府短期政治目标的影响,那就是它成为私家银行的理由。

    说到所谓“私家银行”,请重视,本书又犯了一个大错误,书里描述“联邦储蓄局是私家银行,那是一个地道的私有机构,那些股东间接就能够在里面取利了”。列位请上彀查一查,任何一个关于联邦储蓄局的网页城市告诉各人:没错,联邦储蓄局每年有两百亿美金的盈利,但它大部门的盈利都要上交给美国财务部,而不是落到私家手中。至于那些股东,只可以分到6%的区区毛利。它的股票是私家银行拥有,但那些股票一不克不及出卖,二不克不及让渡,三不克不及抵押。对良多私家银行来讲,加进联邦储蓄局成为它的股东根本只要义务,没有权力,没什么益处的。所以美国曾经呈现过良多私家银里手想尽办法退出联邦储蓄局股东的行列。

    那本书之所以受欢送,也反映了我们国度如今为什么会时髦那种“阴谋论”,其背后是有原因的。第一是我们的蒙昧,第二是我们的惧怕,我们老是对蒙昧的工具感应惧怕。

0
回帖

《货币战争》 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惧怕(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