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攻略]又到东山杨梅熟

5小时前 (07:33:44)阅读1回复0
wsygfsj
wsygfs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738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4771
  • 回复0
楼主

  民谚有云:东山杨梅西山枇杷。固然洞庭东、西山都盛产枇杷和杨梅,而且美过外埠的同类生果,但东山的杨梅胜于西山杨梅。总体而言,西山的杨梅虽个大,但比起东山杨梅来,汁少,食口稍逊;西山的枇杷个大,汁多,肉厚,皮光溜,比东山枇杷惹人喜欢(但是如今东山的白玉枇杷比西山的枇杷好食多了)。实正的苏州人和门客之所以喜欢地产的枇杷和杨梅就因为他们能实正体味到那里面的细微区别,并从中享遭到旁人所觉得不到的味道。

      杨梅自古大雅,古称呼良多,好比:“机子”、“墨梅”、“树梅”,别名“白蒂梅”、“君子果”等,民间则曲唤为“金丹”、“龙睛”。那次要得益于杨梅的美色甘旨。其特殊的色、香、味、形更是倾到了历代无数的文人骚人,也留下了很多美妙的诗篇。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梁园吟》云:“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皓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不愧酒仙诗圣,杨梅佐酒,诗成篇。

      宋代诗人方岳《咏杨梅诗》云:“筠笼带雨摘初残,栗栗生冷鹤顶般;寡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廖廖数语,把杨梅艳如丹顶鹤鲜红肉冠之色、甜甜似蜜,但有微酸之味,描画得微妙微肖。

      宋代大诗人陆游也有诗云:“未爱满盘惟火齐,先惊探颌得骊珠。”把杨梅喻为龙颌下的明珠,形象生动,足见杨梅在南宋确实身价超出百果。

       此外,很多达官贵人也为之痴迷。明代有个喊孙陛的余姚人,在京城仕进。每到初夏杨梅应市,他总想食家乡的杨梅,但又不克不及如愿,便以诗抒怀:“旧里杨梅绚紫霞,烛湖佳品更堪夸,自从名系金榜后,每岁尝时不在家。”

      明人庐襄则诗云:“北方地冷无南果,最恨杨梅未得尝;极目杭山涎欲下,移家聚坞勿能忘。”更是充满了异乡客子对江南故乡及杨梅的思念和眷恋。

      最绝的是宋代杨万里,楞是将杨梅的生长情况、品相外形、拆盘品尝、进口觉得描画得活灵敏现,其诗云:“梅出稽山世少双,情如风味胜地杨。玉肌半醒红生栗,墨晕微深染紫裳。火齐堆盘珠径寸,酷泉饶齿圬为浆。故人解奇吾家果,未变蓬莱旁边香。”

      清水里撒一把如雪吴盐,洗或者紫或者红的杨梅,将洗好的杨梅沥干了水,一颗颗进口抿食,那股淡淡的盐味衬托的甜酸立即会充满在唇齿之间,让人神清气爽,满口生津。

      凡是品相稍逊略为生涩的杨梅会用来浸酒,浸的是烧酒,再放进白砂糖,酒越久越稠越浓越香,如遇肠胃不适或食得不卫生拉肚子了,饮几口杨梅酒或将浸酒的杨梅嚼碎吞咽准保会有奇效。

      一颗小小的杨梅竟然有如斯诗情画意,而当地杨梅更是梅中上品甘旨有加,佳果上品不怕晚。。。。。。

          本人东山果农,世代种杨梅枇杷糊口,有想来摘杨梅的伴侣请联络:13915544560金先生。电话:911742986横行。

     版主大人高抬贵手,放此帖一马。。。。。。。。。

0
回帖

[自驾攻略]又到东山杨梅熟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