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郊25千米处的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曾是西周
武王次子、晋国开国君主姬虞的祠堂。这里环境幽雅,文物荟萃,山环水绕,
古木参天,近百座殿宇、亭台、楼阁、桥树掩映在苍郁的树木之下,清亮见
底的泉水曲折穿流于殿宇之间。
晋祠是一座具有美丽的自然
景看和丰盛的人文景看的古建筑
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
是一处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
林,驰名中外,具有很高的历史
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
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
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燦明珠。
晋祠景看布局可分为三个部分:中部,进晋祠大门,自水镜台起,过会 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至圣母殿,这里是晋祠 的主体;北部,从文昌宫起,经东岳祠、关帝庙、三清洞、唐叔虞祠、朝阳 洞、待凤轩、三台阁、读书台,至吕祖阁,这组建筑群起伏有致,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南部,从瀛胜楼起,经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亭、水母 楼,至公输子祠。
特别是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 华。祠内的周隋槐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宋塑侍女
宋塑侍女泥塑是圣母殿最闻名的艺术品,共有43尊之多,是我国古代雕
塑艺术中的珍品。塑像有的侍侯起居,有的奏乐歌舞,有的捧饮食,有的捧
文印翰墨,表现或幽怨、或忧郁、或愠怒、或哀思,神态自然逼真,面目俊
俏可爱,造型生动,眉目传神,表达出被禁锢深宫,身心备受摧残的宫女的
强烈不满情绪。
其塑造手法突破了古代寺院中宗教题材的平淡,摘用现实主
义的创作手法,使人物形象具有丰盛的思想感情,是中国古代泥塑的精品,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周柏隋槐
周柏隋槐位于圣母殿左侧,相传
为西周时所植,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
历史。左右两株,同年所植,故称齐
年古柏。
一株为东岳寺西南的长龄
柏,高15〜16米,干粗2米余,形似
卷龙,叶如浓云,挺拔壮美。另一株
就是圣母殿北侧的齐年柏,横卧如虬
龙,斜倚在擎天柏上,披覆在圣母殿左侧。近看古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
树冠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
根错节。
这些古树年代久远,至今仍然生气勃勃,浓荫四布。郁郁苍苍的古
树和晋水三泉相配合,使大殿楼阁掩映在浓荫疏影、静水急流之间,景色异
常美丽。
★圣母殿
圣母殿是晋祠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始建于北朱天圣年间,距今
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圣母殿位于晋祠中轴线最后隅,前临鱼沼,后拥危
峰,雄伟壮看,是晋祠的主殿。大殿是一座正方形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六
间,殿内看不到一根承重的明柱,这种奇异的构筑颇为罕见。
★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前,是我国现存古桥中惟一的一座十字形桥梁。
北
宋时与圣母殿同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桥面呈十字形,把圣母殿和
献殿连为一体,给人以一种展翅欲飞的感觉,故有“飞梁”之称。四面有勾
栏围护可凭依。桥东月台上有铁狮一对,神态勇猛,造型逼真。水中立小八
角石柱34根,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豕托桥面,东西向
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
岸边。
★献殿
献殿位于鱼沼飞梁的前面。原为
祭奠圣母,放供品的场所。面阔三间,
进深两间,斗拱简洁,出檐深远,外
看酷似凉亭,但整体结构轻便稳固。
★晋祠之铭并序碑
该碑位于晋祠贞看宝翰亭内,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这篇铭文提出 了兴邦建国以政为德等“贞看之治”的政治思想。
碑髙195厘米、宽120厘 米、厚27厘米,方座螭首,额书飞白体“贞看廿年正月廿六日”。全文1203 字,行书体,劲秀挺拔,飞逸潇洒,骨格雄奇,刻工洗练,是仅次于《兰亭 序》法帖的杰作,可谓行书楷模。亭内还有诗人杜甫概括“晋祠铭”的碑刻: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