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是法语Salon一字的译音,中辞意即客厅,原指法国上层人物室第中的豪华会客厅。从十七世纪,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酿成闻名的社交场合。进出者,每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赏识典雅的音乐,一边就配合感兴致的各类问题抱膝长谈,自由自在。
后来,人们便把那种形式的聚会喊做“沙龙”,并风行于欧美列国文化界,十九世纪是它的昌盛期间。
正宗的“沙龙”有如下特征:1。按期举行;2。时间为晚上(因为灯光常能造出一种朦胧的、浪漫主义的美感,激起与会者的情趣、辩才和灵感);3。
人数不多,是个小圈子;4。自愿连系,三三两两,自在议论,各持己见。
沙龙一般都有一个标致的沙龙女仆人。沙龙的话题很普遍,很高雅;常往沙龙的人都是些名人。我们在欧洲片子、小说和戏剧中经常会看见华贵堂皇或典雅精致的沙龙排场。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也曾有过一个闻名沙龙,女仆人就是今天人们还经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见那种社交体例早就传到了中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