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以后,谢安趁前秦瓦解的时机,派谢玄收复黄河流域大片失地。可是晋孝武帝却重用他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尽量排斥谢安,使谢安不克不及施展他的才气。到了谢安一死,东晋政权落在昏庸的司马道子手里,东晋的朝政就越来越陈旧迂腐了。
公元399年,晋安帝在位的时候,会稽郡一带发作了孙恩指导的农人起义,过了两年,起义兵十几万迫近建康,东晋王朝出动北府兵,才把起义镇压下往。
那时候,东晋的统治集团内部又乱了起来。桓温的儿子桓玄占据了长江上游,带兵攻进建康,废了晋安帝,自立为帝。过了三四个月,北府兵将领刘裕打败桓玄,迎晋安帝复位,打那以后,东晋王朝已经名不副实了。
在那个动乱不安的年代里,在柴桑处所,有一个出名的诗人,名喊陶潜,又喊陶渊明,因为看不惯其时政治陈旧迂腐,在家乡隐居。
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名将陶侃,固然做过大官,但不是士族大田主,到了陶渊明一代,家境已经很贫冷了。陶渊明从小喜好读书,不想求官,家里穷得经常揭不开锅,但他仍是照样读书做诗,自得其乐。他的家门前有五株柳树,他给本身起个别名,喊五柳先生。
后来,陶渊明越来越穷了,靠本身耕耕田地,也养不活一家老小。
亲戚伴侣劝他出往谋一官半职,他没有办法只好容许了。本地官府传闻陶渊明是个名将后代,又有文才,就选举他在刘裕手下做了个从军。但是过不了几日子,他就看出其时的官员将军互相排挤,心里很腻烦,又要求出往做个父母官。上司就把他派到彭泽(在今江西省)当县令。
其时做个县令,官俸是不高的。陶渊明一不会搜索,二不懂贪污,日子过得其实不丰裕,但是比起他在柴桑家里过的穷日子,当然要好一些。再说,他觉得留在一个小县城里,没有什么官场应酬,也还比力安适。
有一天,郡里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观察。县里的小吏听到那个动静,赶紧向陶渊明陈述。
陶渊明正在他的闺房里捻着胡子吟诗,一听到来了督邮,非常扫兴,只好牵强放下诗卷,预备跟小吏一路往见督邮。
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仍是燕服,食惊地说:“督邮来了,您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往参见才好,怎么能穿戴燕服往呢!”
陶渊明历来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做威做福的督邮,一听小吏说还要穿起官服行参见礼,更受不了那种耻辱。
他叹了口气说:“我可不肯为了那五斗米官俸,往向那号小人打躬做揖(文言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说着,他也不往见督邮,痛快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告退不干了。
陶渊明回到柴桑老家,觉得那个乱糟糟的场面跟本身的志趣、抱负间隔得太远了。从那以后,他下决心隐居过日子,空下来就写了许多诗歌文章,来抒发本身的心绪。
陶渊明写过一篇十分有名的文章,喊做《桃花源记》。在那篇文章里,他写了武陵处所的一个渔人,有一次,沿着小溪荡舟打鱼,来到了一座繁花如锦、芳草鲜嫩的桃树林。
渔人被面前的风光吸引住了,划着船再往前走,到了树林尽头,发现了一个小洞。他丢了船,顺着洞口摸进往,起头很狭隘,走了一段,名顿开,本来洞里有一个很大的村子,那里地盘肥饶,桑木成行,男女老幼,来来往往,勤恳劳动,过着无忧无虑的和生平活。
各人看到渔夫是个目生客人,都热情地邀请他饮酒食饭。渔夫跟各人谈起,才晓得那村子里的人的祖先仍是秦朝末年出亡到那儿来的。他们底子不晓得秦以后还有汉朝,更不消说有什么魏、晋了。
渔人在那里住了几天,告别回家。他在回家路上,做了好多标识表记标帜,预备下一次再往拜候。
回到武陵,他陈述了太守。太守也很感兴致,派人跟着渔人往找桃花林,但是怎么也找不到阿谁洞口了。
陶渊明写的阿谁世外桃源,在其时的社会里是不会有的。但是他在文章里描画的那种人人劳动,个个过着丰裕、不变生活的图景,反映了在其时暗中动乱时代的人民的一种美妙愿看。
所以《桃花源记》那篇文章,后来不断被人们所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