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其实是个统称,就是皇帝的书房,进修的处所,历朝都有,明代起头次要在景阳宫后殿,乾隆以后次要是倦勤斋
康熙在紫禁城设了两个书房,即南书房和上书房。纵览《清史稿》,可知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撤销于光绪二十四年,在乾清宫西南角,是康熙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做画特设的。
“择词臣才品兼优者”进值,称“南书房行走”。那些“行走”们有时还替皇上“撰述谕旨”,所以那个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进”,“势力日崇”,现实上是康熙的权利核心。雍正朝自军机处成立后,军机大事均回军机处打点,南书房官员不再参预机务,其地位有所下降。
但因为进值者常能觐见皇帝,因而仍具有必然地位。后来,末代皇帝溥仪恢复了南书房,国粹巨匠罗振玉、王国维都在南书房“行走”过。南书房地处康熙皇帝听政的乾清宫西南隅,是一排不太显眼的房舍。
清人福格的条记《听雨丛谈》卷十一中“上书房”一则有比力详尽的阐明,云:尚书房在乾清宫东南庑北向,皇子读书之所也。
皇子年六岁,进学就傅。由上书房总师傅翰林掌院学士,保荐品学兼至翰林官若干员引见,次日诏对便殿,察其器识端谨者,钦点某某为某皇子授读师傅。又派一二员副之,谓之上书房行走。得预斯选者,咸具公辅之看。每日皇子于卯初进学,未正二刻散学。散学后习步射,在圆明园五日一习马射。
冷暑无间,虽婚娶册封后,读书不辍。……皇子冲龄进学读书,与师傅共席向坐,师傅读一句,皇子照读一句,如斯频频上口后,再读百遍,又与前四日生书共读百遍。凡在六日以前者,谓之熟书。约隔五日一复,循环往复,不有连续,长短庶士之家所及也。每日功课,进学先学蒙古语二句,挽竹板弓数开,读清文书二刻,自卯正末刻读汉书,申初二刻散学。
散学后晚食。每日一朝于上前及皇太后、皇后宫。率认为常,惟元旦、端阳、中秋、万寿、自寿,共放五日,余日虽元旦亦不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