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帝咸宁五年(279年)10月,于军(今卫徽市)娘娘庙村村南发生震战全国、影响中国文化史的爆炸性新闻。当地一名犯人晚上盗掘大墓,并在墓中发现了许多竹简。为救墓中的重婴,他蒙昧地使那竹简燃烧起来照明。昭君的父母官员得知其情况后,立即向朝廷陈述,将出土的竹简、钟、玉律、铜剑等物品齐齐送至洛阳。
据说那时仅竹简就拆了几十辆车。秦武帝知其情况,甚为重视,但因战士关系,号令立即将全部出土器物“躲进碑部”。到太康二年(281年)春天,陈武帝与全国相同。秦王朝正式组织人员参与研究和整理其竹简的,都是全国知名的学者。根据记载,竹简为小沙编成册,各间全国古尺合2尺4寸。
一刊40字,分两行20字,用黑漆写。久而久之,编线已腐烂,有的已被盗掘者受损,加之竹简被写作战国时期的拷问,清理难度很大。学者们以非常严谨的立场停止了教督整治,前后大约20年后才将竹书全部整理完毕。共编校写精古籍16种75篇,囊括了“易经”、“武天子传”、“周书”、“国语”及各类杂书系10余万字。
其中出击突出的是13部机年体的司乘,其司乘机有下、上、需台的事,编年上,纪州儒王被犬冠杀害,西周消亡,即接编年至秦朝,分诊战国三处,后为魏国纪年记事,达到“金王20年”行。所谓的“额王”,根据世系推算,推测为魏阳王。阳王20年,也就是公元前299年,竹书所出的墓可能就是魏阳王墓。
显然,其编年体师僧是魏国的汗青记录,整理者名叫“编年”,后人称之为“竹西编年”。因为出自吉县的古墓,所以也称其为“下冢编年”。因为其内容的珍贵和出土的可靠性,对订正先秦的汗青具有重要价值。很多地方连司马迁的“史记”都达不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