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万万不要固执感应,不固执感应,都是好感应。不然就会跟着感应跑,随便着魔。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巨匠关于修行呈现境域的开示
接手书,知宿根甚深,现行颇纯,故有种种胜境相现。然今人多半是要面子,凭空造楼阁,有一分半分,便说有百万万分,如某居士录,其境域皆是手笔所做,不是心地所做。
汝固不妄,诚恐或有此习气,则其过不小。
佛以妄言列于底子五戒者,正为防此弊也。若或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乃妄言之流类,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域,即犯大妄言戒,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功甚于杀盗淫百万万亿倍。其人若不力忏,一气不来,即堕阿鼻天堂,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寡生故也。
汝切须慎重,所见之境有一分,不成说一分一,亦不成说九厘九,过说亦罪恶。少说亦不成。何以故,以常识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此种境域,向常识说,为证明邪恰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炫,亦有过。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常识证明外,俱说不得。
说之则以后便永不克不及得此胜境域。此修行人第一大关,而台教中屡言之。
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域。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确实是胜境乎。
倘其人有修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域,曲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惧惊异。
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长进故。此语不常对人说,因汝有此种事,固不能不说也。
汝最后礼佛所见之大士像不确实,以若果实是,不至因念与看经不合而隐。然汝由此自信心更切,是亦好人缘,但不宜常欲见像,但志诚礼拜罢了,庶无他虑。
临睡目前白光,及礼佛见佛像悬立虚空,虽属善境,不成贪著,以后不认为冀看,当可不现。窥汝根性,似是宿生曾习禅定者,故致屡有此相也。
明虞淳熙在天目山顶峰死关静修,久之,遂有先知,能预道天之阴晴,人之祸福。彼回依莲池巨匠,巨匠闻之,寄书力斥,谓彼进于魔?#92;,后遂不知矣。
须知学道人,要识其大者,不然得小益必受大损。勿道此种境域,即实得五通,尚须置之度外,方可得漏尽通,若一贪著,即难长进,或至退堕,不成不知。梦进佛殿所记之二句经文,固属善境,然此二句,语甚大白,返虚依觉路,回实悟常空者,谓人妄认世间诸法为实,故迷进存亡,若能返看诸法当体本空,则便依乎觉路,出迷进悟,回真理而悟实常之实空实相矣。
魔境胜境之别离,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曲下沉寂,了无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沉寂,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实佛。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
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此勘验实伪之大冶洪炉也。
夜见白光,及虚空清白等境,乃心净所现,何能够法界一相,寂照不贰自拟,以此自拟,则成以凡滥圣矣,其过殊非浅浅。二句经文,未见所出,盖亦宿生记忆之文,未必即经中文也。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域为事,故亦无甚境域发作。
若心中专欲见境域,则境域便多。倘不善专心,或致受损,不成不知。彼头陀之所说,乃属禅家事理。彼尚不破净土,是其长处,然彼绝不知净土目标,故与禅对论。彼重视祥光胜境一语,大须推敲,不然误人不浅。又谓不成著,以佛法无量,著则成有量,即不克不及进佛智。何行不进佛智。
亦复或进魔界耳。至所云之各佛,乃禅家约心理之论,与净宗无涉。白光清空,既为如来一毛头许好事,汝何得以法界一相,寂照不贰妄认。实则前生定境,由净心而发,固不适当做奇异也。
净土秘诀,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几浅深,皆得往生。
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实证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实理,即可自力了存亡,则没必要论。若但有时间见此理,尚未实证,若无信愿,亦难往生。禅家说净土,仍回于禅宗,往信愿说,果能依之而做,亦可开悟。而未断惑业,欲了存亡,则梦也梦不著。
以凡夫往生,由信愿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今既不生信愿,又将佛逐个说回自心,何由感佛。感应不符,则生自生,佛自佛,以横超法,做竖出用,其得益浅而受损深,不成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说,亦能开悟,受损者,既往信愿,则无由仗佛慈力。吾故曰,实修净土着土偶,用不得禅家开示,以秘诀目标差别故,祈为慧察。
如不认为然,恳求之大通家,庶可契汝心志矣,光固不固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