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何解?

1周前 (09-07 00:16)阅读1回复0
dyyh
dyy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128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568
  • 回复0
楼主

  在唐代的诗人中,李白似乎给人们留下了较多“仙”的印象。民间传说的渲染,历代文人的描绘,特别是经过史书“飘然有超世之心”之类的宣扬,李白“仙”的形象在很多人心目中固定下来。似乎他真的是一个狂歌痛饮、放浪形骸、远离尘俗、飘然欲仙的人物。

  李白一生好漫游四方,有人便以为他一生悠哉游哉,超然飘然,似乎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安乐公子,富贵闲人。

  其实并非如此。正如孔子的“席不暇热”,正如屈原的“上下求索”,李白一生都在不停奔波、觅觅、追求、奋斗。固然,李白一生确实游览了不少名山大川,写下了不少美丽的风景诗,但风景诗只不过是他的副产品。游历名山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开阔心胸,涤荡灵魂,以抒写他的壮志豪情,寄托他深远的愤懑。

  李白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和行径,都是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政治热情无处寄托的表现,特殊是在遭受失败和打击之后,一种无可奈何的发泄。细心的读者不难在他看似觅欢作乐,放浪形骸的诗篇背后,发现他的布满痛苦和愤懑的心灵。

  在《将进酒》一诗中,诗人万千心事,不禁悲从中来,长歌当哭,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极端苦闷之情。

  诗的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如夺天之水,飞昂激下,雄浑万里的黄河,奔腾咆哮,激荡回旋。多少苦闷、多少愤慨、多少悲伤,像黄河水一样,尽情地倾泻、汹涌地奔流。

  杜甫在《不见》一诗中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深刻指出了李白的痛饮狂歌、纵情所致之类,不过是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的一种“佯狂”而已。

  李白形形色色的思想中有一根庞大的红线贯穿始终,这就是封建盛世激发起来的雄心壮志,要实现伟大的抱负,要建立不朽的功业。

  英气盖世却又纯朴烂漫的伟大诗人李白,曾一心神往由布衣一举而至卿相,从而努力实现其“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庞大理想,不料将近两年的“供奉翰林”的生活实践彻底击碎了这种布满玫瑰色彩的幻梦,他怀着歧路彷徨,愤懑不平的复杂心绪,于天宝三年春离开京都长安。

  从此他对整个被歌舞升平外衣掩盖下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特殊是对上层统治集团有了更加清醒和深刻的熟悉。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藐视,他和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是一脉相承的。

  李白对其庞大理想的追求终身不渝。在这一点上,他同屈原一样,同杜甫一样,同一切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他们的一生都像是一场热恋、一场苦恋、一场生死恋。

0
回帖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何解?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