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不回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冷” 唐 戴叔伦《苏溪亭》,是什么意思?

2周前 (09-07 00:25)阅读1回复0
yk
yk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207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4148
  • 回复0
楼主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苏溪在浙江义乌县四周。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轻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

  “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深思的身姿,多象《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看郎上青楼。楼高看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这位倚阑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回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冷。

  ”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回,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冷”,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往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怜悯。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故的怅惘,不尽的哀愁。

  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

  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繁重而忧郁的心绪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期看能帮到你。

0
回帖

“燕子不回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冷” 唐 戴叔伦《苏溪亭》,是什么意思?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