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叛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阐发

2年前 (2023-01-30)阅读2回复1
zaibaike
zaibaike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930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8615
  • 回复0
楼主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此中的故事更是到处颂扬。然而,就像出名的认知疗法ABC中常常提到的,同样的事物,从差别的角度来看,会有差别的表情。

对《西游记》的阅读也是如斯,革命家从那本书看到了造反和革命;宗教家从那本书看到了儒道佛的交融;白叟从那本书看到了人生,孩子从那本书看到了诙谐,片子人则从那本书中看到了恋爱(见《鬼话西游》)。“道士说,那部书是一部金丹妙诀;僧人说,那部书是禅心秘诀;秀才说,那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学书。”

若是在阅读那本书的时候,接纳一个心理学的视角,用一种精神阐发的角度来读那本书,我们就能够看到,那是一本关于一小我自我生长和人格完美的书,它展示了一个英雄人物——孙悟空生长的心路过程。

(一)孙悟空人格特点与生长阶段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重要也是最出格的一个角色,从其行为表示,我们根本能够对其个性心理特征做出如下的判断:从认知层面上,孙悟空的听觉一般,但目力却有不凡表示,具有火眼金睛,能够看透妖魔鬼魅的画皮。并且,他还具备很强的曲觉才能,在西行的过程中常常他更先发现山谷中的妖气,寻常中的不寻常。

孙悟空的智力程度是相当高的,其融会才能、进修才能非一般人所能相比。那从他在菩提祖师处学艺的颠末处即可见一般,因悟空不想学一般的身手,遭到菩提祖师的呵斥,并在其头上打了三戒尺。当四周的门生们纷繁埋怨其触怒师父时,悟空却浅笑不语,本来他早已融会师父的实正意图是在三更时分将对他奥秘传道。

从非智力层面上,孙悟空是个外向乐不雅的人。面临西行路上的妖魔险阻,有时候连唐僧本人都面露难色,猪八戒更是想分行礼后回高老庄做他的女婿;而孙悟空,仇敌的本事越强大,他的敢斗敢闯的精神便越兴旺,面临困难他从不面露难色,处处冲锋陷阵在前。

从人格的整体来看,孙悟空集“兽性、人道、神性”于一身。他是一只山公,具有山公的活波好动、永不安生的特点,但他不是一只通俗的山公;他还具有人所具有的爱憎清楚、喜怒哀乐;但他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仍是一个才能不凡、降妖除魔的仙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根本构造可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部门,此中本我是人的动物性,是人所有精神活动能量的贮存库;

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契合现实的部门,它派生于本我,不克不及离开本我而零丁存在,自我是本我的施行机构。但人在现实中也不克不及完全按其动物属性来行事,所以自我也需要超我来调理;

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门,它是社会道德的化身,根据道德原则来行事。孙悟空身上所具有的“兽性、人道和神性”和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是暗合的。孙悟空身上的兽性,是他的天然天性,在那一部门,他所逃求的是不受约束、任情随欲,谁束缚他,他便对抗谁,那相等于其人格的本我部门。

孙悟空身上的人道则相当于自我部门,他受本我的差遣,但又遭到现实的约束。在生长的过程中,神通广阔的孙悟空也也常常对吐露出本身的花果山美猴王生活的神驰,那申明孙悟空现实生活中的言行,许多还不是为所欲为的,多半是本我与现实妥协的成果。

孙悟空的神性在表白他超凡的才能之外,也预示着其才能的阐扬不再是率性而为,是有必然道德原则的要求,不然,就是“妖”而非“神”了。那便与超我相吻合。

在孙悟空的心中,固然充满了对抗精神,但他也希望本身的行为契合道德的要求,契合“神”而不是“妖”的要求。若否则,在初入师门,和唐僧闹翻之后,仅仅东海龙王的几句挽劝“……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奋,不受教导,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便缄默不语,幡然悔悟了。可见,孙悟空仍是一个有抱负,希望本身的言行契合神而非妖的要求,契合道德原则的指引。

从孙悟空的生长履历来看,他的人格生长次要履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石猴出生避世始,到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行。那个阶段相当于孙悟空人格生长的童年阶段,在那一阶段中,孙悟空的行为根本上是受本我的激动控造为多,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独一目的是逃求快乐,它向一个浮躁的婴儿,十分贪心而不开化,只对本身的需要感兴趣。

在那个期间,孙悟空凭仗本身的先天异秉,一出生避世便称王,要过一种“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世王位所约束,自在自由”的生活,孙悟空的生本能使他大闹鬼门关,勾去存亡簿中的姓名而获得长生;他的死本能又让他大闹天宫,毁坏掉天庭的建筑和次序。但人若是仅仅根据本身原始的生命本能来行事的话,一定被现有的社会次序所不容。

现实与本我的需求不成能完全一致,本我的需求不成能在现实面前完全满足,孙悟空在试图满足本我需要的道路上也遭到了挫折,在大闹天空之后被压五行山下。

自从拜唐僧为师,踏上漫漫取经之路起,孙悟空的人格开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在那个阶段中,固然也受本我欲望的差遣,但更多的时候他自我的的言行要遭到超我的影响。他的神性而非妖性得到了加强,固然他身上山公的脾气也不竭涌现,但在大标的目的上,他的次要行为仍是根据现实社会的要求而停止的。

在那个期间,他的死本能——毁坏的激动也在不竭调整和升华。刚刚拜师的时候,他能够无原则地棒杀几个毛贼来获取几个川资,但是,跟着取经旅程的演进,在“捍卫唐僧西行,最末修得正果”信念指引下,他的金箍棒,更多地打向那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鬼魅,他的毁坏能量也更具有建立性。

他的神通广阔没有变,他的本我激动没有变,但本我的力量已经升华为降妖除魔,而不是肆意妄为。固然有时他也难免发出“成人不自由、自由不成人”的感慨,那就如一小我常思念童年,但却不克不及回到童年一样。

孙悟空放弃了本身的一些童年时代的美猴王之梦,而不畏困难险阻随师父西行,他的自我也因而得以开展,人格得以完美,成为一小我人敬重的英雄。

(二)金箍棒、紧箍咒的心理象征意义

金箍棒是孙悟空在龙宫里得到的一件宝物,是东海里的定海神针,可随人意粗细长短,名为“如意金箍棒”。在得到那个宝贝之后,孙悟空闲时就把他放在耳内,用时掏出成为本身的兵器,不管是大闹天空,仍是取经路上降妖除魔,金箍棒斯须不离本身。

《西游记》的做者吴承恩将孙悟空的那个宝物定名为“如意金箍棒”,是无意也好,有意也吧,按弗洛伊德的精神阐发的概念,金箍棒的心理象征意义是很明显的,它是男根的象征,是孙悟空心理能量的源泉,也是齐天大圣里比多(libido)的所在。

按照弗洛伊德的概念,本我是人格中最难接近、但又是最有力的部门。说它难接近是因为它躲藏在无意识之中;说它最有力,因为它是人所有精神活动所需要能量的贮存库。

而本我中所贮存的精神能量,即为里比多,它是人心理行为背后的实正动因。而金箍棒,做为天然天性——情欲的象征,恰是靠着它,孙悟空才得以大闹龙宫鬼门关,大败天兵天将,后来又横扫西天妖魔的。然而,人的里比多随意发泄一定为社会所不容,正如孙悟空的金箍棒不克不及不分青红皂白随意差遣,孙悟空也恰是因而被压五行山下,让其停止五百年的自我悔过。

但是,若是人的里比多得不到释放的话,人便会产生焦虑和压制,而持久压制的成果会招致心理的扭曲。做为孙悟空而言,无疑具有极端好动、用不安生的个性特点,他的心理能量也需要有个释放的路子,仅仅压制起来行欠亨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能量所招致的焦虑能够通过心理防御机造来得到化解和疏导。人次要的心理防御机造包罗压制、投射、转移、承认、升华等体例。在五百年的炼狱之后,孙悟空皈依了佛祖,成了取经僧人唐僧的门徒。但是,那其实不表白他的情欲的消亡,而是以一种升华的形式表示了出来,升华是指本来用以满足本能的活动为更高的文化目标所代替,表示为一种对文明事业的逃求。

在取经途中,孙悟空金箍棒的不在肆意所为,而是间接指向了为祸人世、障碍取经大业的毁坏分子。他也因为本身的情欲的升华,最末修成了功效,获得了斗战胜佛的称号。

与金箍棒同时不离孙悟空摆布的,是他头上的金箍儿,它随时受唐僧紧箍咒的差遣,给孙悟空带来的无限的懊恼。

孙悟空的头上的金箍儿,令人联想到行为主义心理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典型的厌恶疗法是患者手臂上套一个橡皮圈,若是患者的心理症状呈现时,如强迫本身数数,便拉动橡皮圈,使本身痛苦悲伤,进而分心和赏罚本身,以此来控造本身心理症状的再生。孙悟空的金箍儿没有如许简单,除了它是紧箍咒的载体,并且在心理意义上,则是社会道德标准的象征,是孙悟空人格上超我的代表。

如前所言,超我是社会道德的化身,根据“道德原则”行事,它老是与享乐主义的本我间接发作对立和抵触,使它得不到满足。在《西游记》中,常常呈现的情节是,孙悟空拿出代表本我的金箍棒,筹办痛利落索性快大干一场的时候,师父的紧箍咒想起,缩紧的金箍儿使得孙悟空痛苦不胜。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说,那一场景生动地表示了孙悟空人格上的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挣扎,那种抵触在前面节选的《西游记》片段——“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示。

按本我的意愿行事,丢弃超我的奴役,那是许多人的梦想,孙悟空也每时每刻想把那个金箍儿拿走,他到西天后的第一个愿望也是:“赶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的破坏,切莫教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别人”,可见孙悟空对其是憎恨之深。然而,正如跟着西行的脚步,唐僧运用紧箍咒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一样,孙悟空的行为也越来越遵从其时的社会标准,他的本来受许多受外在的紧箍咒控造的行为也逐步成为一种自觉了。

当西天取经事成,悟空要求师父去掉金箍儿之时,他头上的金箍儿已经天然消逝,而他却浑然不觉。那也表白,社会道德标准对他的要求已经从他律抵达了一种自律。孙悟空已经成熟为一个社会承认的英雄人物,不管他本身愿意不肯意。

(三)唐僧和不雅音对孙悟空生长的影响

根据《西游记》书中的交代,孙悟空是一个生成的石猴成精;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成为取经人;而不雅音则是西天的灵山的菩萨。那三者在书中的关系很清晰,不雅音是西天取经的倡议者和召集人,唐僧是取经道路的忠实施行者,而孙悟空则是庇护唐僧取经的大门徒。然而,对孙悟空的人格生长而言,唐僧和不雅音的影响却不是如许简单。

就唐僧而言,孙悟空的人格特点和他是格格不入,按理,孙悟空也不会喜好唐僧的个性。在书中,孙悟空对唐僧的不满和对抗也是常常发作,他们似乎是生成的仇敌,心理上斗争和抵触不竭呈现。在唐僧对他唠絮聒叨莫要杀生之际,他也常常讪笑唐僧肉眼凡胎,不识别实假,那种抵触在三打白骨精中也得到详细的表现。

孙悟空对唐僧的教导充满了对抗,但在对抗中又常常不能不妥协,在那种矛盾的振荡中,孙悟空的人格也在逐渐走向成熟。从心理意义上讲,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不单单是师徒,更象是父子。当刚刚成为唐僧的门徒,师父哄骗着将金箍套在孙悟空的头顶时,那具有一个极强的心理象征意义,那就是将是将孙悟空置于社会道德的标准之下。

固然孙悟空明显感应了那种标准对本身自在的束缚,就像一个孩子被父亲告诫从今之后什么是不克不及做的,什么是社会所不允许的,他觉得到了不自由,但是,为了生长,他又不能不承受那一切。

在刚刚承受社会道德的标准的日子里,个别是不愉快的,正如刚刚戴上了金箍的孙悟空。但是,当个别已经承受那种标准,并使那种成为本身动作的原则时,他又会感谢给他带来那种标准的人。就像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是在抵触中起头,但当到了孙悟空成佛的那一刻时,相互的关系已经是亲密无间的了,那与我们和我们父亲的关系是何其类似。

不雅音菩萨也是孙悟空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能够说她对孙悟空的影响在某种水平上超越了唐僧。是她,在孙悟空大闹天空时保举了二郎神将其抓获;也是她,在看到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时而不住感喟;又是她,在唐僧西天取经时,给了悟空一个赎功和展现才气的时机;仍是她,在取经路上帮忙孙悟空渡过了一个一个难关,最末使其位列仙班。

从《西游记》一书中不难看出,对孙悟空的生长最关心的是不雅世音,对孙悟空生长帮忙更大的也是不雅世音。在那里,不雅音菩萨不象一个清心寡欲的仙人,更象一个关心孩子生长的母亲。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对不雅音的依赖感也不单单动作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例如,在《西游记》第五十七回中,孙悟空取经路上又遭挫折,便去寻找不雅音菩萨,“行者瞥见菩萨,倒身下拜,行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菩萨教木叉与善财扶起道:“悟空,有甚伤感之事,明明说来,莫哭,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也””。从如斯的对话中,我们感触感染不到大闹天空美猴王的风度,那更像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在向母亲哭诉的场景。曾听人说不雅音和悟空的关系像恋人,其实否则,他们应该是更象母子。

最初说一句多余的话,固然从心理层面上讲,唐僧和悟空的关系像父子,不雅音和悟空的关系象母子,但是做者其实不想说他们的关系像一家人。确实,把唐僧和不雅音的关系对照为夫妻,那是有乱点鸳鸯谱之嫌的。

做者介绍

迟毓凯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后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传授

人力资本办理与心理测评系系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标的目的为:指导心理学、尝试社会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心理安康与辅导。

图片来自收集

0
回帖

从背叛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阐发 相关回复(1)

雷之怒
雷之怒
沙发
孙悟空个性心理阐发一书写透心灵之秘,探寻角色转变,不朽猴王历程映照人性光辉!
23小时前 (15:28:54)回复0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