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买臣是汉代的官员,在《汉书·买臣传》中,已有墨买臣与前妻故事的记载。后来墨买臣休妻的故事广为传播,各大戏种中都有关于墨买臣休妻的剧目,如元杂剧《墨太守风雪渔樵记》、南戏《墨买臣休妻记》、传奇剧《负薪记》和《烂柯山》、据《烂柯山》改编的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秦腔《马前泼水》、越剧《风雪渔樵记》、黄梅戏《玉天仙》、二人转《马前泼水》等。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拉场戏是东北地域戏曲二人转的一个分收。本文将着重比力元杂剧与拉场戏在“墨买臣休妻”故事上的差别,元杂剧《墨太守风雪渔樵记》与东北拉场戏《马前泼水》在剧本体系体例和情节内容上有着明显的差别。
元代,我国的戏剧艺术走向成熟,北杂剧流行大江南北,构成属于本身的奇特体系体例,以“一折四楔子”为尺度,曲词、宾白、科介构成了元杂剧的剧本体系体例。演员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三类。
而拉场戏是二人转的分收,属于东北地域的民间小戏,没有构成固定的体系体例尺度,演员扮成“小旦”、“小生”、“小丑”在舞台上用二人转的曲会演唱,通过唱词、念白论述一个完好的故事。
剧本构造之比力元杂剧的剧本体系体例一般为“四折一楔子”,《渔樵记》的剧本就是如许的体系体例,全文分红四折,在第二、三折之间交叉楔子。第一折介绍相关布景人物,墨买臣和王安道、杨孝先在风雪中畅饮抒发怀才不遇,后路遇严助,得到赏识。第二折写刘二公为激发墨买臣长进,强逼玉天仙向墨买臣讨要休书,墨买臣休妻离家。楔子中刘二公托王安道赠墨买臣白银锦衣,以王为见证,王、杨二人送墨买臣求官应举。第三折写墨买臣得官荣归,张敝古送信回刘家。第四折写玉天仙认夫,墨买臣马前泼水王安道说出本相,夫妻二人重归于好。剧情侧重于刘二公以休妻鼓励墨买臣长进。
拉场戏没有固定的场次尺度,构造相对灵敏。拉场戏剧本将《马前泼水》分红三场次,第一场写崔氏女为离开穷苦强逼墨买臣写休书,墨买臣休妻被赶落发。第二场写崔氏女改嫁赵石匠,二人由富到贫,崔氏私携元宝分开,赵石匠欲告官。第三场写墨买臣得官荣归,崔氏认夫石匠呈现,马前泼水,崔氏自尽结局。整场戏偏重于塑造崔氏的人物形象,寄寓了善恶有报,不克不及嫌贫爱富的启迪。拉场戏《马前泼水》相较于《渔樵记》在剧情上削减许多情节,情况变革也不如元杂剧频繁,场次变更明晰了然,相较于元杂剧更为简洁。
宾白唱词之比力戏剧演出大致都包罗唱词、演员间的对话、演员在舞台上的动做三个部门。在宾白方面,杂剧的语言相较于拉场戏来说更具有古朴性,那是因为杂剧产生时间较早,创做杂剧的做者又都有必然的文学程度。但因为杂剧是表演的剧本,它被创做出来的目标是演员登台停止贸易表演,赏识群体是广阔群寡,所以剧本中的语言不但有文学汗青的典故,还包罗许多的嬉笑漫骂和插科打诨。如《渔樵记》中玉天仙为讨休书对墨买臣的漫骂,言语犀利得让人无法招架,但又给整出戏增加了笑点与看点。
拉场戏的产生要晚于元杂剧,它的赏识群体次要是乡下苍生,唱词愈加偏向于白话,剧中有许多插科打诨的喜剧效果。拉场戏做为东北二人转的一个分收,具有浓重的东北色彩,在演员对话念白中涉及许多东北方言,如:崔氏骂墨买臣“损色”,赵石匠唱词中的“煞个楞”、“麻溜儿”、“旮旯”、“刺挠”、“哈拉巴”,衙役念白中的“戗毛戗刺”,崔氏说衙役“贼拉横”等都是带有浓重的东北方言色彩。舞台表演相较于剧本愈加灵敏,能够参加演员的本身的阐扬,表演拉场戏的演员几乎都来自东北本土,在念白对话中会带有东北的口音,那是东北民间小戏所特有的。
在曲调上,元杂剧每一折用统一个宫调,统一套曲来演唱。《渔樵记》中第一折为【仙吕宫】,宫调下包罗【点绛唇】、【混江龙】等曲;第二折为【正宫】,宫调下包罗【规矩好】、【滚绣球】等曲;楔子也为【仙吕宫】;第三折为【中吕宫】,宫调下包罗【粉蝶儿】、【醒春风】等曲;第四折为【双调】,宫调下包罗【新水令】、【梅花酒】等曲,唱词均为正末演唱,为末本戏。元杂剧的音乐体系体例较之前戏曲愈加丰硕,也愈加标准。
拉场戏是用二人转的曲调来演唱,曲调没有杂剧那么严苛的规定,二人转有十大主调、辅助曲调、专腔专调、小曲小调、杂曲杂调等。在《马前泼水》中所涉及到的二人转曲调有十大主调中的【红柳子】、【靠山调】、【文嗨嗨】,以及【茨儿山】、【纱巾扇】等曲调,上场人物均有念白和唱词,部门唱词以至是世人合唱。二人转有本身的音乐系统,曲调变化多端,极为丰硕,拉场戏做为二人转的分收,在音乐体系体例上也构成本身相对灵敏的特点。
出场角色之比力元杂剧的表演角色分为末、旦、净,此中又有许多分收。《渔樵记》中出场的角色有正末墨买臣、正末张敝古、冲末王安道;旦儿玉天仙;外杨孝先、外刘二公;孤严助以及严助的侍从、张千。剧中人物戏份有轻有重。
拉场戏是三个以上饰演各类角色的演员用二人转的曲调在舞台上演唱的民间小戏,是二人转的一个分收,由演员扮成小旦、小生、小丑等行当演出。拉场戏《马前泼水》中上场的角色包罗崔氏女、墨买臣、赵石匠、差役甲、差役乙五人。拉场戏《马前泼水》将戏剧人物压缩至五人,省去许多情节,故事的开展次要由三位配角演出。三位配角在戏中各自觉挥着重要的感化,墨买臣与崔氏女是故事的两位配角,赵石匠对崔氏的人物塑造、故事的开展和结局都有重要的感化。甲、乙衙役有抬轿和泼水的使命。除去上场的五位演员,还有饰演左邻右舍、掌柜的、老财主的幕后人员,他们不出场,只是用声音与演员互动。在表演过程中,常常会由配乐人员充任。
戏曲传奇中关于墨买臣休妻那一故事的改编有许多,人物、情节、结局等方面都有涉及。二人转中关于墨买臣休妻也有许多版本,有“双辽本”、李青山本、《深山拾宝本》。吉林艺术研究所改编的版本,删掉了深山拾宝的情节,综合各个版本而成,也是如今最为流行的版本。《马前泼水》在情节、人物塑造和结局等方面较杂剧《渔樵记》有许多差别。
买臣妻形象的重塑《渔樵记》中所塑造的墨买臣之妻玉天仙是一位容貌娇媚,骂人时严词利语令人无法招架的泼辣妇人形象。最能表现玉天仙的人物特点的情节就是强逼墨买臣写休书时的宾白和科介,不分青红皂白的吵架将玉天仙泼辣的性格特点阐扬的淋漓尽致,剧中玉天仙的所做所为都遭到其父刘二公的指使,强逼休妻和马前认夫都是刘二公摆设好的,玉天仙并没有过多的起到鞭策故事开展的感化。做为末本戏,做者对玉天仙的性格形象的塑造相对来说其实不明显,但做为墨买臣休妻中的“妻”,玉天仙又是最重要的女配角。
拉场戏《马前泼水》中对墨买臣之妻崔氏女的塑造较杂剧愈加新鲜。在剧中,崔氏是一位四十岁摆布,有些貌美的妇人,不只通过唱词和念白表现崔氏嫌贫爱富,并且通过改嫁赵石匠等情节使得崔氏那一形象愈加明显生动。二人转舞台剧更是将崔氏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崔氏形象的改动,间接决定了墨买臣休妻的原因,影响到了故事的结局。
买臣妻的形象在两部做品中的配合之处是都有泼辣的一面,从逼写休书时嘲讽墨买臣能否仕进一段的戏词中能够清晰的看到。
《渔樵记》第二折中:
投到你仕进,曲等的那日头不红,月明带黑,星宿日眨眼,斗极打哈欠!曲等的蛇叫三声狗拽车,蚊子穿戴兀刺靴,蚁子戴着烟毡帽,王母娘娘卖饼料!曲等的炕点头,人摆尾,老鼠跌脚笑,骆驼上架儿,麻雀抱鹅蛋,木伴哥生娃娃。
拉场戏《马前泼水》第一场:
你猪脑袋怎戴爷家乌纱帽,家雀骨头怎受爷家蟒袍加身。虾米腰怎扎爷家横廷玉,熊蹄子穿朝靴丢死小我。狗爪子拿不住象牙笏板,老驴脸怎能上朝去面君。老天爷连下三天仕进的雨,半拉雨点也淋不到你的身!
那两段买臣妻为逼写休书大骂丈夫的话既表示了她性格的泼辣,丰硕了人物形象,鞭策了故事的开展,又在必然水平上增加喜剧效果,造造戏剧抵触,吸引不雅寡。
赵石匠戏份的增加拉场戏中增加了一个次要人物,崔氏女被休之后改嫁的丈夫——赵石匠。赵石匠的人物出场设定是一位五十多岁有必然财产积累的石匠,后期又酿成因工做折腿的贫民。赵石匠上场自报家门,本身半辈子省吃俭用,攒下财帛,崔氏主动上门相亲。赵石匠是整出戏的首位男副角,戏份相对较多一共出场两次。
赵石匠的初次呈现是在第二场戏中。第二场戏可分红两个部门,成婚之初的阔绰和婚后两年半的贫苦。两个期间生活程度有着明显的差距,前期的“绫罗绸缎”、“胭脂官粉”以及“猪肉粉条”等吃穿费用与后期“破布衫子”、“锅底灰”、“剩猫饭”构成了明显的比照。赵崔二人连系之后,仅用二年半的时间,生活由富入贫,在必然水平上能够看出二人婚后的豪侈生活。崔氏在石匠变穷以至为工做砸折腿之后的立场改变是非常明显的。富时主动相亲,穷时携款逃跑筹办再嫁的行为,将崔氏嫌贫爱富的特量表示的愈加新鲜。赵石匠的呈现,对崔氏女的形象塑造有着重要的感化。
赵石匠的第二次呈现是在第三场戏中,在墨买臣即将认妻的关键时刻,赵石匠上场喊冤。赵石匠的呈现不只向墨买臣揭露了崔氏改嫁的本相和嫌贫爱富的素质,也间接影响到崔氏的结局。赵石匠的“嫁出门的女儿,泼出盆的水儿”让墨买臣想到了马前泼水,覆水难收。崔氏的自尽而死的结局在必然水平上遭到了赵石匠的影响。
警后人结局的设定杂剧《渔樵记》因其自己“休妻为鼓励长进”的情节设定,将结局设定为夫妻二人重归于好。杂剧中借刘二公之口言明墨买臣“偎妻靠妇”,设定逼写休书鼓励墨买臣长进那一情节,又摆设了王安道为见证,为团聚的结局设置了许多铺垫。《渔樵记》演绎的是用休妻鼓励墨买臣长进的故事,认夫的盘曲又为故事增添了戏剧性,而在蕴含哲理方面并没有凸起的表示。
拉场戏《马前泼水》的结局是墨买臣得官荣归故乡,崔氏沉溺堕落到陌头以乞食为生,二人回忆前情往事,在墨买臣即将认妻的时候,赵石匠呈现,揭露本相,墨买臣马前泼水,崔氏覆水难收,不胜其辱自尽而亡。拉场戏中崔氏不是一个正面的形象,她嫌贫爱富,对墨买臣非打即骂,分开赵石匠之后年老色衰,只能在陌头乞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断是中国故事的传统,崔氏如许一个背面的人物,结局自尽而亡也是意料之中的。拉场戏的结尾,墨买臣和赵石匠等人念下场诗“人生在世德为本,万万可别坏良心。善恶到头末有报,马前泼水警后人。”以崔氏为背面例子,警示后人善恶有报,不成嫌贫爱富,整个故事具有必然的启迪意义。相较于杂剧而言,拉场戏的结局愈加剧烈,警示世人的意味愈加明显。
差别的剧种有差别的特点,元杂剧《墨太守风雪渔樵记》和拉场戏《马前泼水》做为两个差别的剧种,不但在剧本体系体例和演出形式上有不同,在剧情和结局上《马前泼水》也做了响应的改编。戏剧做品做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俗文学,在开展过程中不竭完美丰硕,在改编的过程中呈现属于各自戏种的特点,那也是戏剧在开展过程中的一定成果。
杂剧《渔樵记》和拉场戏《马前泼水》是对墨买臣休妻故事的文学加工。杂剧的表演盛况,现代人已经看不到了,但墨买臣休妻的故事在各大剧种中仍在上演。1982年,吉林省艺术研究所改编的《马前泼水》初次上演,由出名的二人转演员韩子平、关长荣、秦志平主唱,表演胜利,盛况空前,《马前泼水》成为拉场戏中的一个典范剧目。因为年代长远,只留存了音频,而如今传播最多的是徐振武、杨宏伟、董连海版的《马前泼水》。因墨买臣休妻的故事的传播,马前泼水有了更深的含义,比方夫妻离异后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