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在江南尤为流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南北各地还有很多汤圆的名品,如宁波汤圆馅多皮薄,糯而不粘;长沙姐妹汤圆洁白晶莹,苦涩可口;现在不只冬至吃,一年四时都能吃到汤圆。
2、年糕
吃年糕从清末民初曲到如今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差别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3、桂圆烧蛋
嘉兴土生土长的人,大多选择吃桂圆烧蛋过冬至夜,“把买来的桂圆剥好,然后放在水里煮,把桂圆的汁水煮出来,再打入鸡蛋,按照本身的口味加糖……”一位嘉兴白叟说:“以前人们的生活前提不大好,冬至夜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桂圆烧蛋,自个儿心里就觉得整个冬天都不冷了。”别的,在嘉兴平湖还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饭的风俗。
4、肉豆腐
衢州有一句俗话,说冬至‘有得吃,吃一夜,没得吃,冻一夜’,衢州过冬至的饮食同样是非常讲究的。”曾在衢州文化部分工做的楼教师说,在衢州的老风俗里,每到冬至,每家每户的菜肴里必需要有肉和豆腐,同时各家都炒上一些花生、玉米、大豆等,用于冬至夜里的闲食利用。
5、烧腊
冬至此日,大大都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此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成少的传统食物。全家人在祭祖之余,筹办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隆运当头。
6、冬节丸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暗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各人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那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仿佛要与孩子们开打趣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7、酿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温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风俗。为了那一天,客家主妇常挑个不祥的日子,专门到集市添置酿酒的器具,把陈年的酒坛搬到溪流中,用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再让清冷的泉水频频冲刷,最初置放在阴凉处风干。
8、羊肉汤
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专家指出,吃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 。
9、捏冻耳朵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那种食俗呢?每逢冬至人们便模拟做着吃,是故构成“捏冻耳朵”此种风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繁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10、姜母鸭
厦门人冬至吃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参加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姜母鸭自家做的比力少,因而,冬至一到,就有良多人起头列队买姜母鸭。
11、赤豆糯米饭
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必然要吃上赤豆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可以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感化,最合适在冬天食用。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于产妇滋补产后形成的身体虚弱,有利于增加乳汁,哺乳婴儿。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长进,无恶不作,死于冬至那一天,身后酿成疫鬼,继续摧残苍生。但是,那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那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12、饺子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那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创造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汗青了。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良多穷苦苍生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创造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那些工具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满身发热,血液畅达,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不断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贺新年,也庆贺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尔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不断在民间广为传播。每逢冬至和大岁首年月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如今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13、思维
“思维”是山西特有的一种传统小吃,为汤状食物。在一碗汤糊里,放上大块肥羊肉,莲菜,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特点: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的感化。已有三百多年的汗青,每年夏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大饭馆、传统早点店大都有“思维”上市
14、冬至肉
对广东人来说,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以至比春节还重要得多,所以,广东人有句话叫“冬至大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