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大陆腹地,远离海洋的内陆高原,巍峨陡峻的贺兰山,因其南北走向,好像天然屏障,阻挠腾格里戈壁的东移,削弱来自西北的冷流。
贺兰山 摄影/布和
贺兰山的名字起源于匈奴族贺兰部,“阿拉善”即是贺兰山的音转,也因贺兰山而得名。据考古证明,在旧石器时代,现在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就有人类存在。旧、新石器过渡的代表——细石器文化的赋存和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古居延地域是东、西石器文化的毗连点。新石器、青铜、铁器时代,历代北方游牧民族在贺兰山、曼德拉山、龙首山等处刻造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成为研究古代游牧民族早期宗教崇奉、生活风俗和经济生活的重要实物材料和贵重的文化遗产。
曼德拉岩画 摄影/杨孝
现在,额济纳旗因胡杨林而广为人知,每到秋季,便有多量旅客往来于此,只为赏识那苍凉而震动的美。然而胡杨林的美并不是只要一季,当冬季降临,冬雪笼盖大地,胡杨便以另一番姿势绽放。
雪中胡杨林 摄影/吴英凯
除了胡杨,必往之处当属黑城——“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全的古城遗址。沙漠之中,黑城坐落在高凸开阔的砾石之上,居高临下,颇有上将之范。
黑城遗址 摄影/诺敏·何
恶劣的情况下,那座城池在沙漠风沙下可以留存千年,与特殊的建造工艺有着重要的关系。墙体底厚11.6米,上厚3.5米,高9.2米,为夯土板筑,所用的胶泥都摘自黑河河床,修建城墙时,在此中同化了横木、绳索和荆棘,从而使得墙体愈加安稳。
雪域黑城 摄影/赵建平
整体闪现长方形的城池,总面积为18.05万平方米。城墙西北角上,屹立着覆钵式佛塔,更高的一座为12米,成为黑城的特殊标记。据说,黑城的佛塔是用来存放“擦擦”泥佛的,每一个擦擦都有一个小纸条,打坏擦擦,就能看到纸条上的文字,那文字凡是是信徒生前的姓名。
摄影/杨孝
“黑城”始建于西夏期间,是现今已知独一一座用党项族语音定名的城市。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是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遗址。在漫漫汗青长河中,仍能清晰地看到它的轮廓。
摄影/墨越海
在几千年的汗青长卷中,西夏王朝在不敷20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西夏文,翻译了大量汉文献,创造了绚烂多姿的文化,但跟着王朝的消亡那一切似乎也戛然而行。现在,根据西夏王朝改编的影视剧中,虽有很多诬捏的成分,但它的神异水平可见一斑。而在那残缺苍凉的古城中,残留的佛塔、古城、废墟以及夕照朝霞下吟唱的经卷诗文,都是揭开西夏王朝神异面纱的密码……
责任编纂:海日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