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车此外《明冤》中说,萨尔浒之战中明军战斗力十分强,只是数量少。是因为明末戎行都被调去镇压农人军了吗?
明军力:7万是不算李如柏的,算了就是8万8,含朝鲜万余就是10万
金军力:4.5万兵是满族,每户一户奴隶,主仆就是9万,偷袭抚顺后,汉人及野人近1万打散参加,就是近6万兵,共计近10万,前线大要是不到5万兵加3万多奴隶(2万多筑城),也就是8万人,前方不到1万兵加1万多奴隶
明军的关键问题,是错误的拿对于无甲游牧马队用的三眼铳和战车,对于双层铁甲的步战满族熟女实。就比如拿刀盾兵对于马队一样,惨败是一定的
能够看看其时工部造造给杨镐的兵器列表,看到就晓得明军必输,满是对于蒙古的兵器套路
游牧到了明末其实骑射没几个了,只是老是操纵大风在平原戈壁攻击明军,如许远间隔的鸟铳就没用了,反而是三眼铳和战车很有用。
满族熟女实以农耕为主,有冶铁手艺,能够造做双层布面甲,但是仍然保留渔猎风俗,步卒射箭很凶猛。三眼铳和长矛只能给双层甲挠痒痒,山地不合适战车,反而日后被后金用缴获的明战车进攻辽阳攻城用。
满族最怕的其实是双层甲重步卒翻不外去的拒马和鸟铳近间隔射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9a6f0e010151ky.html
不该该过度责怪马林和李如柏,各人能够去看卫星地图,马林出铁岭市和李如柏出本溪市,都只能走省道,杜松出抚顺市到新宾县永陵镇赫图阿拉能够走国道,刘挺从丹东市宽甸县到桓仁县到阿布达里岗(铧尖子镇)到新宾县也是国道
萨尔浒战役是明清之际明与后金之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战役,那场战役以萨尔浒地域为中心战场,别离在东南西北4条战线长进行。以明军方面而言,即西路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率兵2万余人,由沈阳出抚顺关,沿浑河右岸(北岸)进入苏子河河谷;北路以总兵官马林为主将,率兵2万余人,并有2000叶赫兵助战,出开原,方案由北面攻打赫图阿拉
;东路以总兵官刘綎为主将,率1万余人,并由1.3万名朝鲜兵助战,出宽甸由东而进;南路以辽东总兵官李如柏为主将,率2万余人,由清河,出鸦鹘关,从南面推进。那场战役历时5天,以明军三路丧师,一路逃回而了结。
多年来,笔者曾屡次对那一汗青性决战的北路战场合在地抚顺县哈达地域和东路战场合在地桓仁县洼子沟一带停止了实地踏察,现将考察成果介绍如下,以添补清前史研究之空白。
一、萨尔浒战役北路战场考察纪实
综合明清交战两边的史料记载,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明军分四路进剿努尔哈赤,北路明军原任总兵官马林为主将,率军兵二万余人由开原标的目的动身,二月二十九日从铁岭的三岔儿堡出边,夜营稗子峪,三月一日驻营于尚间崖,三月二日晨遇敌后分兵二路,马林率部驻尚间崖,潘宗颜驻兵于尚间崖西三里的斐芬山,以犄角之势临帮。战斗的成果,两营皆败,马林仅以身免,逃回开原。在考察过程中,我们以尚间崖、斐芬山、稗子峪的考察为重点,因为那三处地点都是史料记载与现代学者研究语焉不详的处所。而以马林出边的三岔儿堡、靖安堡为辅,因为那是明人记载较明白的处所。
那么,尚间崖和斐芬山如何定位呢?
尚间崖,按《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地图》所示方位在三岔儿堡与富勒哈以东,萨尔浒与斡瑚穆村西北,满语写做sanggianhada,与现代地图对照,正全于抚顺县的哈达地域。又《满文老档》记载,在萨尔浒战役中,后金戎行“到一百六十里的界藩萨尔浒攻破驻扎的兵,逃杀三十里。第二天早晨,逃杀驻扎在斡瑚穆、尚间崖及斐芬山山顶的兵,遂回汗大城”。按照那些记载,连系实地查询拜访,我们认定,今抚顺县哈达乡上年马村西的西山城子古城址即为尚间崖。其地西北距三岔子12.5公里,东南距萨尔浒城15公里,南距哈达乡政府所在地5.3公里。城址东50米即为哈达乡上年马向西北通往小寨子村的公路,东1000米由上年马向东北经古塘村,通往铁岭鸡冠山的乡道。上年马河由此地工具分岔,本地苍生别离称之为上年西河与上年东河,而西山城子城址就坐落在那河流交汇处之间偏西一点的一处独立的小山岗上。其海拔高度为186.3米。城址的平面呈向东敞开的马蹄形,周长900米,南北长250米,工具宽110米,门1座,为东门,宽2米。城址西墙为天然的峭壁,坡度在70O至80O之间,难以攀附。北、东、南三面为三重堑壕构成的墙围。第一道为宽约4米,现深1米的堑壕。第二道为操纵堑壕翻上来的土所堆成的宽5米、高1米的土筑墙,宽可走马,本地苍生称之为“马道”。第三道为依山就势筑成的土石混筑墙,其断面为梯形,上宽2米,高1.5米至2米,下宽5至8米。城内地势西高东低,在西墙上有一南一北两个造高点,其海拔高度别离486.3米和183.2米,站在那两个造高点上,视野极为开阔,向东南(萨尔浒标的目的)即能够看至上年马村与下年马之间平展而宽广的田野,向西北能够眺望小寨子及铁岭三岔子标的目的。别的,在山城西面悬崖下有一条由上牛马愫小寨子通向三岔子的小道,那条路能够不经富尔哈即可返回铁岭。
认定此处为尚间崖古战场遗址的按照有三条,分述如下。
1、从此地距萨尔浒主战场的标的目的、间隔看,契合文献的记载。
《满文老档》在论述萨尔浒战役颠末时,提到当社松一路明军被歼后,在逃击明军过程中,“逃杀三十里,……第二天早晨,逃杀驻扎在斡瑚穆、尚间崖及斐芬山顶的兵。”《战迹地图》上也标明尚间崖在萨尔浒的西北标的目的。可知尚间崖当在萨尔浒西北标的目的三十里处寻那。今据实地考察,上年西山城子古城址正在萨尔浒西北三十里处,与文献记载吻合。
2、此地契合文献对尚间崖古战场的描写。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称,马林兵三月一日夜“至尚间山扎营凿壕,击鼓传铃,周转巡查”,“次日,大王(即代善)领兵三百余先往,马林方起营,见大王兵至,遂撤兵布阵,四面而立,绕营凿壕三道,壕外列大炮,炮手皆步立,大炮之外,又密布马队一层,前列枪炮,其余寡兵皆下马,于三层壕内布阵。”如今西山城子城址正在绕城的三道重壕,与史料上的记载非常一致,再从城壕修建形式简陋的情况阐发,能够看出是仓皇建成的。因而,能够揣度,上年西山城子城址即为昔时马林所驻的尚间崖大营所在地。与史料记载稍有差别的处所是,西山城子的三道重壕,次要是安插在东、南、北三面,即面临萨尔浒标的目的,也就是马林军前进的标的目的西面无壕,因为上年西山的西侧是一面陡坡,难以攀附,又不是防御的重点,故此没有凿壕。3、从此地遗址性量及出土遗物看,具备明清之际战场遗迹的特点。
西山城子遗址那种因地造宜的修建体例,即掘土为壕、翻土为墙的形式,恰是抚顺地域现已创造的明代辽东边墙及明代小型边堡的修建特点,因而能够判断此处小城当为明人所建。别的,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从本地老乡口中得知,西山城子脚下东面的稻田里,以前曾出土过良多铁箭头,有三股叉形的,有铲形的,那恰是具有明显后金特征的兵器。我们走访时就收罗到一枚铲形箭镞,它全长4厘米,铤长1厘米,头部为倒三角形铲形刃。其时明朝人对此有所描述:“箭镞至六七斗,形如凿,不不成出,非五十步不射”(《剿奴议撮》)。女实人传统兵器在明人军事防御设备中频频发现,更证了然以此为尚间崖古战场遗址的判断。别的,因为尚间崖与上年马的发音附近,我们思疑上年马能否为尚间崖的音转。
斐芬山,为马林兵遇敌兵,开原道佥事潘宗颜的分兵驻扎之地。《清武皇帝实录》称它在尚间崖西,与尚间崖“相距三里”。按照那条线索,我们在上年马村西3.5公里处,找到了另一处同期间战场遗址——大排子山遗址。认定此处即为斐芬山。
大排子山,位于年马西河的西岸,西北距三岔子22公里,东隔一小山,距西山城子遗址3.5公里,北、东两面山下为由三岔子经下年马通往哈达的公路。大排子山扼于公路转弯处的西侧,山下丰年马西河为天然屏障。如今上有残壕两道,为工具走向,长度均在30米摆布,因为山上已颠末梯田革新,如今又有人工林,故空中遗迹很难寻觅。按照本地文物干部及老乡介绍,大排子山上山下,曾出土过很多箭头、铁甲片,还出土过一把铁刀,均为明代遗物。因为从上年马向西,除此遗址外,再无同期的战场遗址,我们初步认定,此处即为斐芬山战场遗址。
那里就呈现一个问题,即若何解释我们如今所认定的两战场遗址,与史料记载“相距三里”不符的问题。我们认为,原始材料的记载,只是一个大约数,今据实地查之,大排子山与西山城子的间隔为3.5公里,即7华里。考虑到战场上的形势,马林与潘宗颜统兵在2万人摆布,那2万人摆布的队伍在平原及山坡上别离两地布阵之后,两者的间隔也就不会相差7华里了。因而,认定大排子山即斐芬山,当不会有误。
关于靖安堡、三岔堡、稗子峪三地的关系,我们提出如下概念:
靖安堡,明代辽东边堡之一,为马林最后执意收兵之地,现址在开原县的清河水库中,清代称此地为尚阳堡,原设于清河之北,因为水库的建成,遗址现已不存。按照《开原县志》的记载,此地原有广顺桥一座,在靖安堡东7.5公里处设有广顺关(即史料记载的“南关”),此关为海西女实贡市之道。
靖安堡西距开原20公里,南距三岔堡98公里,东南距赫图阿拉192.5公里。
三岔堡遗址,在今铁岭市三岔子西三岔子村,西距懿路28公里,北距铁岭49公里,东南至赫图阿拉140公里,是铁岭通往抚顺、新宾的交通枢纽之一,天文位置非常重要。
三岔堡遗址尚存,位于西三岔子村中,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20米,工具长约150米。城墙陈迹在南北两面,保留较好,高约1-3米,城内地势平展,南墙外有宽2-5米的护城河,现已坍淤。城西北2000米的一小山上有一墩台。
据《辽东志》记载,三岔堡是懿路城管辖下边堡之一,下辖2墩4空。嘉靖十六年(1537年)驻官军381员,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时减为370员,是明代辽东边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据点。萨尔浒大战时,马林率领的“开铁戎马”,就是从那里动身,由北向南进军的。
按照清代文献记载,马林出边后,“出三岔口,营稗子峪,夜闻杜松败,林军遂哗”。可知在三岔堡与尚间崖之间,还有一个马林驻兵的“稗子峪”,那个地点的位置,以往阐述萨尔浒战役的文章均未确指。
考之三岔堡与上年马之间,走四冲、五冲、富尔哈,至上年马仅15余公里,而马林竟走了两天,可知稗子峪当在那中间求之。经我们走访本地老乡,找到了一条本地苍生称为板石沟的大山沟,我们认为,此处即为马林出边后当天夜里的宿营地——稗子峪。
板石沟,位于富尔哈村东堡与五冲村之间,东南距上年马8公里,西北距三岔子7公里,为一条长4公里的大山沟,沟口向东,面临三岔子——哈达公路,沟内地势平二,沟底位于抚顺县大柳乡山城堡村北的老墩台山下。沟口有两小山夹峙,宽仅20余米,非常隐蔽,便于屯兵。以马林部迟缓的行军速度,15公里而宿营,恰是落于此处。同时,板石沟的“板石”二字与“稗子峪”的“稗子”二字字间非常附近,故此我们揣度,板石沟即为《明史》中所记的稗子峪。
按照史料记载与实地考察的成果,我们在战役发作300多年之后,末于能够对马林队伍的进军情况做一番较为明晰的描述了。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二十八日,马林率2万余官军在“苦执由靖安堡”出边未果的情况下,末于由三岔口,即今天的铁岭三岔子乡出边了。马林为什么执意要从靖安堡出边,史乘没有申明,今天看来,他是不肯收兵的,因为靖安堡的位置在今开原东清河水库中,距其时明军的做战目的——赫图阿拉约有130公里之遥,远离后金腹地,而从三岔儿堡(今三岔子)出边,则距赫图阿拉只要约80公里,不免与后金戎行很快接战,难怪那位马谡式的总兵官要“苦执”从靖安堡出边了。在本身的筹算落空后,马林接纳了迟延战术。二月二十九日,马林从三岔儿堡出边不敷5公里,即在稗子峪驻营(即今抚顺县哈达乡富尔哈村西的板石沟)。三月一日,马林三军前进了10多公里,夜间驻于尚间崖(即今抚顺县哈达乡上年马村的“西山城子”)。那时,做为明军中路的杜松军已经溃败,残部正在四散奔逃,而马林一无所动,仍循序渐进在尚间崖“击鼓传铃,周转巡查”(《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但军内闻知杜松已然败没,全营大哗。三月二日早晨,马林军正要前进时,与后金戎行遭遇,马林遂分兵两路,一部以开原道佥事潘宗颜为首,移兵于斐芬山(今抚顺县哈达乡上年马村西之大排子山),本身所率大部明军退守尚间崖,因为那里有头天夜里已经挖好的营寨设备,并起头布列火器。中午,已经赶到尚间崖的后金主力在努尔哈赤的批示下,起首围攻尚间崖明军,营中明军发射火器,点放铁炮,战不多时,马林“甚恐,遂提手下兵,避其锋以去”(《明神宗实录》,万历四十七年三月乙酉条),成果全营大溃,后金军顺势逃杀,明军“死者遍山谷间,血流尚间崖下,河水为之尽赤”(《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尚间崖明军大营败溃后,努尔哈赤又批示后金戎行进攻斐芬山明军潘宗颜部。斐芬山明军楯车为垒,火器环列,居高临下,发射火器,后金军仰面而攻,拼命前进,推倒楯车,肉搏厮杀,末于将潘宗颜部全数覆灭。罢了约定与潘宗颜会合的叶赫军,此时方至“开原中固城,闻明兵败,大惊而遁”(《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至此,明北路马林军,除主将马林仅以数骑逃回开原外,已经三军覆没。那时,是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初二日未时(《重译满文老档》第八卷)。马林,那位循有虚名的将家子,仅仅出边15公里,就在尚间岸下葬送三军,连本身的两个儿子也搭上人命,本身仅率数骑逃回开原。大获全胜的后金八旗兵转路东进,筹办迎击东路刘綎军。二、萨尔浒战役东路战场考察纪实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初,辽东经略杨镐奉明廷之命,分兵四路征讨后金。四路明军的东路军以刘綎总兵官为主将,率1.5万明兵及以姜弘立为元帅、金景瑞为副元帅的朝鲜援明军1.3万,从宽甸北部的亮马佃出边,从东路进攻后金的国都赫图阿拉。后金与明军东路军之战,是萨尔浒之役中最初的一战。
刘綎率东路军出宽甸,二月二十六日,同明廷调遣来参与征讨后金的朝鲜援明军,在宽甸西北部的榛子头处所会师。次日,刘綎率明军在前,朝鲜军在后,一路向后金国都赫图阿拉进军。是日,越过了今宽甸、桓仁两县接壤的砍椽岭,即拜东葛岭,进入了建州女实的栋鄂部,即今桓仁县境。当夜,明军宿营于平顶山,就是今桓仁县普乐堡的后山,而朝鲜军则宿营于砍椽岭北4公里之地,也就是砍椽沟沟口一带。二十八日指晓,刘綎与朝鲜元帅姜弘立率部越过了牛毛大岭,即今桓仁县境内的普乐堡镇和四道河子乡之间的牛毛大山。刘綎率军从普乐堡镇的牛毛沟过山。牛毛岭上,“树木拥郁,天涯不分”,“贼砍大木以塞路”,山高水深,道里阻绝,“行军甚艰”(李民痪《栅中日录》4页)。因为牛毛岭上“所斫大木,纵横涧谷,使人马不得通行”,如许再三设置路障,并在部落里坚壁清野,东路军在交通梗阻,缺草缺粮,人疲马乏的情况下,“日没时到牛毛寨(阎崇年《努尔哈赤传》)“相联下营”。那个牛毛寨,即今桓仁县四道河子乡的大甸子村附近,那里是后金通向宽甸以及朝鲜的古交通要道,后金曾在那里驻军练兵,以便向宽甸、镇江扩张权力,征伐防犯朝鲜和明军。
东路军因“前头道路夷险,虏中形势全不闻知”,不成轻进。愈加上朝鲜军因粮草供给不及时,“士卒饥馁,一贯前进,事甚狼狈”,因而刘綎允准于牛毛寨停留了二日。(带了一群拖累,本来只带三手军就够了
三月初一,东路军进军到了马家寨,就是今桓仁县四道河子乡三道河子村附近。出牛毛寨以后,道路就平展顺利了。但是,川涧邪恶,盘曲屡渡,深者皆没腰(阎崇年《努尔哈赤传》)。牛毛寨与马家寨相距虽仅15公里,但因一路河川迂回,道路盘曲,行军迟缓,而明军的先头队伍“所经部落尽为燃烧”(阎崇年《努尔哈赤传》),在马家寨又遭到后金兵的抵御,以致东路军愈加前途多灾,寸步难行。而那一天,西路军杜松军已经三军覆没。但明军各路军之间无法联络,贫乏传递,刘綎对杜松军的三军毁灭,没有点滴信息,一无所知。因而,于初二日继续进军。
三月初二日,东路军前进8公里,于“午时到深河”(李民寏:《栅中日录》6页。在深河,后金兵“五六百骑结阵以待”(李民寏《栅中日录》6页),那是后金防御东路军的第一道防线。深河是明军必经之路,深河位于今桓仁县二户来的黑卧子村。那里临河靠山,水深而踞险,后金军于此可守可攻,是设防御敌的抱负防线。东路军则到深河,后金伏兵500人(三牛录军力900摆布)就倡议了攻击。明军的先头队伍,游击官乔一琦率兵抵御,后金兵败走蹬山,踞险而战,矢发如雨。胡军奋勇冲击,曲到薄暮,后金军因寡不敌寡,死伤严峻,牛录额实额尔呐、额赫战死,折兵50(450),牛录额实托保率残兵450人逃出(《满文老档》)。明军刘綎的爱将守备官刘吉龙中箭身故,军卒也多有受伤。
三月初三日,东路军因朝鲜军期待粮草,在深河又耽误了一天。朝鲜军“三营军卒,不食屡日”,只以私 之米聊以果腹(李民寏《栅中日录》6页)。朝鲜援军元帅姜弘立见提督刘綎“力言粮尽士困,不成不留待运饷”。而刘綎虽因“师期已过,不成暂留”,但因爱将刘吉龙战亡,“提督极哀悼,觅尸烧葬”,“仍留一日”(李民寏《栅中日录》6页)。如许,东路军在深河又停留了一天。在深河,朝鲜军掠于部落,得其埋谷,以石擂碎,糜粥而食。此时后金军已割断朝鲜军运粮道路。初三日薄暮,后金军因得以明军三声炮响为约攻赫图阿拉城,即以获得明国大炮以相传报,而诱惑刘綎坚信不疑,继续前进。
三月初四日辰时,东路军从深河继续进军,仍是明军在前,朝鲜左、中、右全军相继。那段道路山谷连亘,平展易行,刘綎隆重行军,因怕中潜伏,故令行军时军卒都带鹿角枝,一旦遇有敌情,可立即当场立营设阵。听到炮声后,误认为其他几路军已抵后金国都,怕耽搁军期,急令军卒丢弃鹿角枝,轻拆前进。初四此日,后金军托保率领残兵于家哈岭处会后先抵那里的达尔汉和阿敏所部,潜伏于瓦尔喀什的南谷中。家哈岭,即今新宾县红庙子乡查家村西与永陵镇陡岭林场接壤之庙岭,而瓦尔喀什即为洼子沟村处所。
四日早晨,后金大贝勒代善、三贝勒奔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从赫图阿拉城率领八旗马队提早赶到了阿布达里岗,将马拴在岭前密林中歇息,以逸待劳,期待迎击东路军。而刘綎在四日早晨得到昨晚派出的侦卒的陈述,说家哈岭没有后金兵,所以没有严正军纪,敌情不雅念稀薄,不分行伍,虏掠急驶。巳时,当戎马正要出密林时,同后金军相遇了。前锋营与后金军突然相遇,便登上了阿布达里山岗。代善发现明军后,立即分兵左、中、右三路先占据阿布达里岗东面的顶峰,分头向阿布达里岗明兵冲击。明军前锋经一番厮杀后,很快就被覆灭了。乔一琦仅以身免,单骑逃出。刘綎率明军大营相继进入瓦尔喀什田野。而潜伏在南谷的后金军已割断了明军的后路,从东路军的尾部袭杀而来,将东路军刘綎夹击在瓦尔咯什田野。东路军刘綎未及布阵,就陷入了3万后金军的包抄之中。刘綎率军人巳时到酉时,明军大败。在战乱中,刘綎先是左臂中了一箭,他忍痛拔箭再战,一只手抢动大刀,砍杀数十名后金兵。那时,他面部中一刀,仍拼杀不懈。代善令军卒放箭,矢飞如蝗,刘綎中箭身亡。刘綎的养子刘招孙见刘綎战死,愈加骁勇奋战,突围格杀,欲救刘綎,砍杀数人后亦战死沙场。东路明军败没后,朝鲜军已于富察之野立营据守。初四日,姜弘产率军于深河随明军之后刚刚走出8公里之地,至富察处所,即见前方烟尘涨天,炮声轰鸣,知刘綎已与后金兵发作了战斗。于是,号令左、中、右三营立即抢占山头,结营布阵。元帅令左营结阵前面顶峰,中营阵于元帅所蹬之阜,右营阵于南面一阜。中、右营立即布阵,而左营已结阵于平地,想移阵于山上,已经来不及了。近童贞实部落已被明军燃烧,烟尘涨在。烟尘中只见后金军马队簇拥而来,锐不成挡。朝鲜军持有的炮、铳一放之后,来不及再拆,后金马队已冲阵中。左、右两营相距虽不外1公里,亦不克不及相救,瞬息间两营即覆没。后金马队转而合围中营。中营官兵目击后金践踏左、右两营之情,无不丧魂崎岖潦倒,再无拼战之力,末于举旗投降。乔一琦突围至朝鲜军面见元帅姜弘立,意欲同朝鲜军共存亡,见朝鲜军投降了后金军,在俘归赫图阿拉途中,投崖而死。至此,明东路军与后金军之战,宣告失败。
明东路军与后金军交战之地,即家哈岭、阿布达里岗、瓦尔喀什以及富车之野,经我们几次实地考察,与文献记载认实查对,认为家哈岭即今新宾县红庙子乡西之庙岭,阿布达里岗即洼子沟北与新宾接壤之岭岗,瓦尔喀什,即朝鲜称为“曰可时”的处所,也就是今桓仁县铧尖子镇的洼子沟村,瓦尔喀什密林即岭南洼子沟上部的密林,瓦尔喀什田野就是今洼子沟中部的开阔地带,富察即今桓仁县铧尖子镇的红塘石村至东堡一带,即洼子沟沟口至红塘石那一段处所,而富察之野,就是铧尖子镇至红塘石村下啊的一带宽阔大平原。
洼子沟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筒子,沟长7.5公里,沟内两侧有分岔的小沟,沟谷最宽处约近1公里,在一个叫前坎的处所,曾出土明代战士的铁盔和铠甲片。1976年,洼子构村民修路时,曾在一个曲径约50厘米、深约1米的坑里,出土了9顶铁盔,一抬筐铠甲片、铅丸、铁丝网、万历铜钱等,现保藏于桓仁县文物办理所。1988年,洼子沟村民在洼子沟里,靠近岭上的宋家沟山坡地刨人参地时,出土了一只已经蚀掉了铃柄和铃锤的铜钟外形的黄铜铃,铃口曲径5厘米,上端曲径3厘米,铃高3.2厘米,铃厚1厘米。铃的上四围高2厘米,有横条环形凸出的斑纹图案。图案中间由右至左镶嵌着横书的“四时安然”四个字,字中间夹有带“王”字的虎头纹,呈“四‘虎头纹’季平‘虎头纹’安”的圆圈。铃的顶端残有一个长方形小豁口,经判定为明代戎行拴在马脖子下的响铃。
富察,朝鲜人称为“富车”。富察之野,就是红塘石村至东堡一带处所。那一带处所,北为连缀的丘陵高阜,南下便是桓仁至本溪、至新宾的公路。由东向西而过,公路南是宽广开阔的平原,中有至今村民仍称之为“付叉”的河,由西流向东,河两岸是田地。由北山根至南山根约相距1.5公里,由东至西约2.5公里,那中间的开阔地带便是“富察之野”。
几年来,我们数次踏察了那一带处所,尤其是红塘石至东堡之间的公路以北的山丘高阜,每次踏察无有收成。在红塘石村西1公里的路北有一个小沟,叫半截沟。沟西上半部的坡沟里,找到铠甲残片等得很容易的。在那个沟里,时常拾到铁丝网和铅丸等器物。从半截沟往西的北山坡上,可找到人马骸骨、铠甲页片、铅丸。铁丝网、铣刀、铜饰、陶罐、明代铜币等物,尤以万历钱最多。半截沟古战场遗址已被本溪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庇护单元。
按照文献记载和实地踏察,我们认为上述之地应为萨尔浒之役明东路刘綎战败并覆没之地。朝鲜军投降后,于三月初四日晚间宿营在“曰可时”,即当晚住在洼子沟村。第二天,初五日,越过阿布达里岗,经新宾县红庙子乡的大青沟,出沟便是查家村。由查家西去,越过庙岭,即家哈岭,在此乔一琦跳崖身亡。过庙岭,下沟至蒿子沟村,至陡岭,经色家,出沟便是二道河子,北行不到2公里就到了赫图阿拉城。
朝鲜军由富察西行北折至“曰可时”,行军8公里,去富车10余公里(李民綎《栅中日录》10页),曰可时至“奴城外(赫图阿拉城)四十余里”,即20余公里。有学者认为瓦尔喀什是新宾榆树乡的岔路子村,家哈岭是新宾与桓仁两县的界岭捞道沟岭,那里有两点与文献记载不相契合。一是地名不符。瓦尔喀什、曰可时与洼辅音近差别,与岔路子相较,音差别不谐,其意也相去甚远,可必定,岔路子说不成立;自红塘石、瓦子沟经新宾红庙子与新宾陡岭的界岭即庙岭出陡岭至赫图阿拉,里程恰是30公里,与朝鲜文献记载全程才合。而如经捞道沟岭,即新宾通桓仁公路的界岭,其里程为40公里,多出10公里,里程不符。别的,捞道沟岭是新中国成立后新辟的道路,本来无车道。而庙岭之路却是古道,据本地人说,数辈人之前就有那条道,可通马车。古道至今仍在,仍可通汽车。捞道沟岭上,山岳陡峻,岭北岭南均是沟谷巨涧,不成能布兵设阵。而庙岭除西边有一段路约2公里长较为险陡外,西、东两坡均是缓坡漫谷,古路宽阔。捞道沟岭东距家哈岭为17.75公里,距庙岭7.5公里,其南坡的横道河等村,曲至铧尖子镇西北1.5公里的的新农村屯,均无宽阔平野,不只与记载不符,沟幽谷窄,也无法摆兵布阵,不消说二三万人马摆开战场拼搏争战了。而洼子沟长7.5公里,处于中部的洼子沟村子,南北通长,工具开阔,沟浅坡缓,做为数万人的战场绰绰有余,更何况又有那么多出土刀兵残件做证。新宾榆树乡往上的都督、岔路子以及嘎巴塞等村屯,多年来踏访考察,无一件刀兵呈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萨尔浒之役明东路军败没之地是今桓仁县铧尖子镇的洼子沟,其余与此相关的详细地名,均在其四周。
(傅波、王平鲁为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德玉为市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