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天文]黄丝桥古城:一个守在湘黔鸿沟上的老兵

13小时前 (21:43:05)阅读1回复0
wly
wly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11939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3878
  • 回复0
楼主

黄丝桥古城:一个守在湘黔鸿沟上的老兵

  文图/一瓢饮

  在湖南,实正称得上边城的不是凤凰,而是黄丝桥。

  汽车沿湘黔公路西行,过凤凰县城28公里,便是湘西边境重镇阿拉营。八月的午后,阳光亮丽,闪亮四野,阿拉营外良田千顷,绿水迂回,纵横阡陌中只见一座孤兀的城傲然屹立,背后是逶迤苍莽的南方长城——那就是闻名遐迩的黄丝桥古城。出生于凤凰的闻名做家沈从文,在其笔下曾屡次写到那里,赞誉古城是一首不朽的史诗。

  一样的城门,纷歧样的说法

  走进黄丝桥古城,就似乎走进一个石头的世界,正所谓:石头的路面石头墙,石头的瓦盖石头房。古城坐西朝东,地势开阔,前有七里冲咽喉之扼,后有亭子关突厥之险,左有绵长安稳的边墙要塞,右有高山幽谷的屏障天障,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处所志载: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置渭阳县,县治在今治西南,是古代用兵要地。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凤凰营通判马怀章将衙署由凤凰山迁至黄丝桥,称新凤凰营。乾嘉年间,苗民迫于忙碌的横征暴敛和民族鄙视,奋起对抗,使清廷为之震动,调遣了两湖两广云贵川七省十八万官兵围剿苗疆,黄丝桥古城遂成为其时的一个军营,与边墙(南方长城)相连,时刻窥觑苗民动静。“古城汗青的至少五分之一都是战争形态,动则血流漂杵,妇孺皆兵。”(沈从文《湘西》)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古城,墙高5.6米,厚2.9米,宽2.4米,工具长153米,南北长190米,周长686米,占空中积2900平方米。导游介绍,古城建筑所用石料皆为石灰岩的青光石,小者千余斤,大者二千斤,砌筑时以糯米、稀饭拌杂石灰灌缝,数百米城墙天衣无缝,安稳牢实。

  古城开有三座城门,东曰和育,西曰实成,北曰日光,唯独不见南门。据说,古城初建时曾有过南门,喊双汇门,后因那里常刮南风,为防苗人借风火攻,清康熙年间重修此城时便将南门封死。三座城门,名字差别,用处亦殊:“和育门”意为敦睦相处,生儿育女,所以娶妻嫁郎,都要通过此门;“日光门”因为人身后埋进土壤,不见日光,故成出殡之门;“实成门”便是班师门,专供收兵兵戈利用。现在,那种古老的风俗仍被本地人所遵照,只是出征的马蹄声酿成了升官发家以及晋学庆典的鼓乐。

  睡在时间深处的往事

  关于黄丝桥名字的来历,有几个版本,此中传播最广的一个是:清朝皇帝康熙曾派村中族人满荐朝回乡修城,但满荐朝之孙私用修城之银往云南运营鸦片,招致修城经费不敷,只得缩小面积。满之孙媳王氏为夫之行深感愧疚,便将私蓄捐出,将渭阳河上的木板桥改建为石桥,村报酬纪念王氏,将此桥命名为王氏桥。解放后,因方言语音传讹,“王氏桥”酿成“黄丝桥”。另一个版本是:渭河两岸交通阻隔,为了便利两岸人过河,一个以卖丝线为生的黄姓老太婆拿出一生积存,捐建了一座木板桥,因而得名“黄丝桥”。后人又将木板桥改为石桥,曲至今日。

  如许一个边境小城的构成,说来也与唐女皇武则天有关。一位本地的白叟告诉我们,黄丝桥古城原名渭阳村,是往黔川的必经之路。昔时,武则天进选进宫,便从贵州动身,路过此地,进住在渭阳村一胡氏人家,并认胡氏之妻武氏为姑妈。胡氏颇懂天文天文,表示了武则天的将来,并预言武则天此后还会派人来此地。公然,公元686年,为防少数民族起义对抗朝廷,万人之上的武则天派其内弟来此修城,其时城开四门,占空中积比如今大得多。

  出古城西门,是一个清幽的花园,据说是武媚娘昔时徘徊息歇之地。山石、翠湖、兰亭一应俱全。那班驳的树影,总会让人想起那些睡在时间深处的陈年往事。

  一个守在湘黔鸿沟上的老兵

  蒋子丹曾在《边城凤凰》里说:“凤凰城几百年的汗青与苗汉两族的恩怨有着无比密切的联络,不懂得苗族,就不会懂得凤凰。”确实,黄丝桥做为南方长城的一个规模更大的屯堡,其全数功用只为“苗不出境,汉不进峒”,成为制止苗汉两族的商业和文化交往的森严壁垒。无疑,那是一种政治需要,却让后人匪夷所思。

  站在城墙上,我似乎看见那时间深处闪烁的刀光剑影,那漂浮在狼烟与战火间的呐喊与嘶喊。所有的拼杀都是无辜,所有的仇恨又怎不是一种良知的丧失一种人道的覆灭!

  古城至今保留着昔时县太爷的官邸和县衙大堂,以及一些破败的兵士营房,它们散落在民房之间,游人稍不留意,就会在门前错过。其实,县衙大堂仅余下正堂,其余的配房与侧室早已被朋分成数间民居。正殿曾失火,重修时将侧室的门窗移来。县太爷的官邸则很小,有正房、马厩和粮仓,另有一二层木楼,说是县太爷家蜜斯的闺房,透过木窗格上精巧的雕花,似乎还能勾起人们关于往昔的一点浪漫情怀。

  现在,古城里栖身着近百余户人家,有汉人,苗人,还有土家族人,他们协调而平和平静地生活着。在那些石土砌筑的古老民房之间,更多的是一栋栋青砖水泥以至是镶嵌瓷砖的新式房屋,一些白叟坐在门前不紧不慢地做着活计,孩子们在天井里或小巷中玩耍,他们有的祖上是清朝时从江西调遣过来的绿营兵,有的是为避兵荒从城外躲进那里的外村夫,天长日久,繁衍生息。曾有媒体报导古城要停止旅游开发,那里的居民将全数移迁出往,住进政府在城外修建的楼房里,不晓得是实是假。不外,我从他们偶尔停留的眼神里,似乎读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事实那里是他们的故土,那里埋着太多的血和泪。

  告别的时间末于到了,虽然依依不舍,奔跑的车轮仍是绝尘而往,古城溶进暮色——透过车窗,我突然感应,黄丝桥古城似乎是一个站在湘黔鸿沟上的老兵,历经千年,仍然守立。

  旅游提醒

  交通:在凤凰县汽车站坐前去阿拉的车,车费4元/人,路况不错,大约40分钟抵达阿拉,再转本地的三轮摩托车前去黄丝桥,旅程约2公里,车费3元/人,假设包三轮车,费用在20元摆布。

  食宿:黄丝桥东门外有几家饮食店,但口味一般,不如本身带点干粮,晚饭前赶回凤凰古城就餐,夜宿凤凰是更好的抉择。

  门票:黄丝桥古城门票20元,那张门票是登东门城楼的凭证,进进古城其实不需要买票。与苗疆长城、沈从文故宅、东门城楼、杨家祠堂、奇梁洞、沱江泛船、熊希龄故宅七个景点联票为150元。

  (相关图片请拜见我的图片博客:)

0
回帖

[人文天文]黄丝桥古城:一个守在湘黔鸿沟上的老兵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