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掸邦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是讲汉语的吗?

1天前 (09-16 07:03)阅读1回复0
wly
wly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1509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018
  • 回复0
楼主

  缅甸掸邦

2006年12月21日 星期四 22:17

自然状况 掸邦位于缅甸联邦东部,面积15.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缅总面积的1/4,是缅甸14个省、邦中最大的一个邦区。全邦人口372万余人,由52个镇区和1932个村组组成。每年2月7日为“邦庆日”。

掸邦首府东枝,地处海拔1700米的高山顶上,被称为缅甸的“山城”,是缅甸闻名的避署胜地和掸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约7平方公里。

历史 掸邦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中国史籍记载,早在公元一世纪,就出现了以今日掸邦一带为中心的古掸国。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以今日东枝为中心的行政区域。

在英国占据缅甸前,掸邦实行土司制度,由土司进行统治。土司每年都向缅甸国王进贡。国王虽对掸邦进行统治,实际并不过问其施政情况。公元1885年英国占据缅甸后公布掸邦为落后地区,把掸邦与缅甸本部分开,单独加以统治。

  英国仍保持了掸邦的土司制度。英国又依其辖区的大小,把土司分为三等,一等称苏布瓦,二等称谬沙,三等称外昆木。当时全掸邦共有35个土邦,分离由35个大小不同的土司统治,他们各自称霸一方,封建割据。

1948年缅甸独立后,掸邦仍保持了土司制度。

  《缅甸联邦宪法》规定,掸邦包括英国统治缅甸时所称之“掸联邦”及佤邦的全部疆土。宪法甚至明文规定缅甸联邦国会的掸邦上议员由土司选出。实际上,各土司仍然封建割据,各行其是。但同时,缅甸政府也即开始酝酿破除掸邦土司制度。1948年上半年,缅甸政府组织了掸邦调查委员会,赴掸邦地区调查,草拟了改革方案。

  1950年间,掸邦又发生了农民反对土司的示威事件,缅甸政府就乘机再度提出“破除土司制度,实行民主改革”的主张。1952年秋,缅甸政府强使掸邦政府主席、孟密大土司规劝各土司舍弃权力,掸邦土司被迫公布舍弃其权力。缅甸政府同时公布对未交出政权的地区,实行军事管制。

  在这期间均有些土司猛烈反对。六十年代初,缅甸政府再次公布“彻底破除土司制”,并在掸邦设立了邦议会及邦政府。

民族 掸邦是缅甸联邦内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邦区,除主体民族掸族外,尚有:缅、勃欧、东杜、崩龙、克钦(即景颇)、克耶、英达、达努、佤、拉祜、布朗、哈尼(在缅甸称高或依高)、勃 、当约昆、傈僳、迈达、尹、朗、桑多、陀莱、茵莱、尹甲、尹乃、苗、泰尼、云、果敢等20多种民族,他们的人数分离为上千人至数万人。

  另外还有象玛努诺、桂、克木、克敏、改柯等近30种人数很少的民族或民族支系。除了上述这些少数民族外,在掸邦各地还有不少华侨、印侨和巴侨。

掸族自称泰,有近250万人,人口仅次于缅族和克伦族,是缅甸的第三大民族。掸族中的62%居住在掸邦,他们是掸邦的主体民族。

  缅北的杰沙、八英、密、曼德勒和东吁、彬文那等城市四周以及亲敦县境内居住的掸邦人也较多,其余的掸族分布在克耶邦、克钦邦和亲敦江上游等地,缅甸中部一带地区和克伦邦首府巴安四周也有些掸族村寨。

掸族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其语言属汉躲语系壮侗语族,中国古代称其为“掸”、“金齿”、“银齿”、“黑齿”、白衣”、“白夷”、“摆夷”等。

  缅甸的掸族和我国的傣族,历史渊源关系极为亲密。由于掸族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数目字和许多生活用语与云南方言及闽粤方言接近。掸族有自己的文字,掸文是从梵文和缅文的字母转化来的一种简单拼音文字,但多用于佛教经典,很少用于文化教育方面。掸语通用于整个掸邦和缅北地区,与我国的傣族语言相通。

  掸族多信仰小乘佛教,95%是佛教徒。掸邦境内佛寺庙宇遍及各村寨。寺庙、佛塔的建筑形式和佛教节日及佛事活动都和缅族及我国傣族相似。

教育 掸族的文化还比较落后,但优于居住在掸邦境内的其他少数民族。过往一些土司及其亲友的子女多在仰光甚至到泰国、英国读书。

  掸族儿童,不管男孩女孩,五六岁时就要到村里的寺庙往学习,他们通过诵经学习文化,故在掸族中文盲较少。据缅政府官方公布,全掸邦现有小学、初高中1761所,在校学生31万,教师7243人,另有工业高中、农业高中和专科学校多所。有医院19个,医疗站31个。

缅甸自1964年开展扫盲识字运动,并把每年的9月8日定为“扫盲日”。每年暑假,组织成千上万的大专院校学生,开赴扫盲第一线,把文化、教育送到田头、工地、厨房和牲口棚里。在偏僻的山区,都出现了儿女教父母,兄弟姐妹互教的情况,形成了一支极其庞大的师资队伍。

  故近几年来、掸邦的扫盲识字运动,和全国一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一些乡村,还为新识字者创造和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学习条件,如举办图书馆等方式,为新识字者提供有力条件。

与中国和云南省的交往由于掸邦在地理上同我国云南省相毗连,掸族与我国的傣族又是同源异流的民族,因而历来同我国有很亲密的关系。

  英国殖民者并吞缅甸前,掸邦土司一方面向缅甸国王纳贡称臣,同时也向中国皇帝进贡并接受其册封。元、明、清三代在现今缅北的木邦、摩密、蛮莫、孟养等缅甸地方土司,均回云南布政司管辖。明末桂王永历帝逃进缅甸时,曾以掸邦为基地与清政府作战,随永历帝逃进掸邦的部分汉人后来与掸人通婚,并定居掸邦。

  现今的掸族还分为普通掸族与中国掸族(即汉摆夷)两大类。后者不仅人数居多,文化较高,而且有中国汉族的血缘关系。由于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掸族很多生活习惯乃至服饰都与汉族相似。掸傣关系极为亲密,双方结亲者甚多,他们跨国界而居,隔界河相看,通婚互市,走亲串戚,亲如一家。

掸邦在经济上也同中国有亲密的关系。我国古代有一条从四川成都,经云南的大理、保山、德宏进进缅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线即“蜀身毒道”,被称之为西南陆地的“丝绸之路”。在这条古商道上,中国商人与掸国(今缅甸)或身毒(即印度)的商人进行货物交换,用丝绸或邛竹杖,换回金、贝、玉石、琥珀、琉璃制品等。

  古老的蜀身毒道的路线,与今天的川滇公路、川缅公路、缅印公路的走向大体一致,并且有不少路段完全重合在一起。交通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从古到今两国边民的商业往来,边民互市,源远流长,始终没有间断过。

战前云南商人每年运大批布匹、食盐、铁器等日用品交换掸邦的白银、药材等土产。

  中国的矿工和建筑工人在开发掸邦资源上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闻名的南渡矿场(老银厂)即为旅缅的中国人参加创建,二次大战前该矿场工人有半数以上是中国人,云南每年往掸邦谋生的季节工人约有七八万人之多。1938年8月滇缅公路全线正式通车,中国同缅甸掸邦之间往返更亲密。

  1942年日本侵占缅甸后,“中国远征军”进进缅甸,转战于缅北掸邦一带,抗击日本侵略军。战后“中国远征军”返国,其中一部分人留在掸邦一带专事买卖。目前,在掸邦境内有华侨七八万人,他们大多数是云南人,在当地多从事商业和建筑事业,这些华侨华人对沟通掸邦城乡物资交流和繁华城乡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掸邦

掸邦,是缅甸联邦东部的掸族自治邦。面积为62500平方英里,人口约八百多万人(2005年)。是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个邦。主要居民是傣族而缅人称为掸人。首府在东枝镇。 多柚木林。以种植水稻为主,还有玉米、小麦、烟草、茶等。北部南渡四周有银、铅、锌、铜等矿。

  内外交通不便,仅北部和西部有铁路,分离由腊戍和东枝通向缅甸中部。中国畹町到腊戍公路是中缅陆上交通的重要通道。东枝是避暑胜地,其西南的因莱湖为闻名风景区。

地理

位于缅甸东面,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老挝和泰国相接壤,与克钦邦、克耶邦、克伦邦、曼德勒省、实阶省相连。

掸邦位于东部掸邦高原,闻名的山岭间有江河谷地有黑河盆地、锡波盆地、登尼盆地和景栋盆地等。主要河流为萨尔温江,该江发源于中国,流经掸邦,南流往。掸邦和老挝之间有湄公河界河。

历史

唐宋时代梵语称为“妙香国”,当时掸邦跟云南南部和泰国与老挝的一部分同属一个不可分离的地区。

   元明清时掸邦与云南分家,但无边界,你来我往,还是亲如一家人。

1885年第三次缅甸战争发生,1886年英国把整个缅甸地区为英属印度直接统治的一省,并置众掸邦、北部克钦邦、西北部钦邦等众边区,为英帝国的保护边区。众掸邦仍然由掸族土司们统治,不隶属缅甸本部。

   1947年众掸邦与缅甸签署彬龙协议,1948年共同从英国手中获得了联合独立,是年基於彬龙协议与缅甸组建了缅甸联邦,1949年缅甸以驱逐中国国民党残军为名进侵掸邦 ,因此,掸邦後来进行反对缅甸进侵的武装斗争。

行政区划

掸邦管辖11个县和54个镇区。

县:东枝、莱林、腊戌、木姐、皎脉、滚弄、老街、景栋、孟萨、孟别、大其力

主要镇区

东枝市:掸邦的首府,人口30万多人(1994年),通铁路和公路。黑霍的机场。

景栋市:位于萨尔温江以东,是一个重要城镇。

格罗镇:一个漂亮的山城。

大其力市:大其力市是一个靠近泰国边界的边境城市,在边境贸易中发扬着重要的作用。

腊戌市:掸邦北部的一个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航空线路可通往各地。

南渡市:南渡市因有冶炼厂而出名。

木姐市:缅中边境城市为缅甸对中国贸易门户。 。

0
回帖

缅甸掸邦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是讲汉语的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