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京城,坐拥12万湘军的曾国藩,为何见死不救

6天前 (03-26 23:46)阅读1回复0
xx
xx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1225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4519
  • 回复0
楼主

1860年10月,在火烧圆明园之前,英法联军的领袖额尔金在北京张贴了通告,上面写道:“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笨的欺诈行为遭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做为皇帝食言那惩戒,做为违背休战协定之抨击。”

果不其然,18月18日,3500名英法联军根据通告约定攻占了圆明园。他们在那座皇家园林停止了丧尽天良的夺掠,能拿走的全数拿走,不克不及拿走的停止毁坏,然后再放一把火将园中剩下的宝贝尽数销毁来掩盖功行。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坐拥12万湘军的曾国藩,为何见死不救

大火持续烧了三天三夜,整个北京城都覆盖在一层深挚的烟雾之中,那就是汗青闻名的火烧圆明园事务。

此时,连夜从北京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传闻了圆明园被付之一炬的动静,大为震怒,赶紧派恭亲王和英法联军会谈议和。

其其实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之时,咸丰帝曾经屡次号令曾国藩率兵救驾,然而,其时坐拥12万湘军的曾国藩不断按兵不动,其实不肯出手相救。

假设曾国藩接旨进京救驾还会发作如许一系列的惨剧吗?那么,曾国藩是抱着怎么样的设法没有接旨进京呢?

清政府起初其实不重视曾国藩

清朝做为少数民族统治汉人占大大都的朝代,他们不断对汉人多有防备。特殊是在康熙平三藩之后,便只容许汉人进进文官中枢系统,不得让汉人参与京城边防和处所武拆驻守。到了晚清,因为曾国藩是汉人,也不断未得到咸丰帝的重用。

好比,在庇护北京此次战争上,咸丰帝起首倚重的仍是蒙古八旗的僧格林沁。

1860年9月21日,僧格林沁率领林沁率领着1.7万蒙古马队与英法联军展开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最猛烈的一场战争,可是因为配备落后招致三军覆没。

也恰是此次战争之后,英法联军长驱曲进北京城,而且在圆明园犯下了不成宽恕的功行。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坐拥12万湘军的曾国藩,为何见死不救

展开全文

至此,清朝所重视的八旗兵全数消耗殆尽,为了庇护本身的封建统治,不能不把视线转移到曾国藩等一些汉人身上。

而事实上,当曾国藩听到清朝八旗兵战败的动静时并没有感应忧心,反而有点兴奋。

其时承平天堂运动刚发作的时候,咸丰帝为了削弱曾国藩的实力,经常派他一些难打赢的仗,可是比及论功行赏的时候,咸丰帝又赏罚不均。如许的朝廷,让曾国藩怎么替它卖命?

面临英法联军,曾国藩抉择保留实力

僧格林沁率领着蒙古马队勇猛做战,仍然在人数多的优势上落得了一个惨败,回根结底就是英法联军有着精良的配备和先辈的战术。清军和他们做战好像是以卵击石,曾国藩是一个伶俐人,比照实力,天然要衡量。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坐拥12万湘军的曾国藩,为何见死不救

湘军是曾国藩在家乡的团练武拆,曾国藩倾泻了很多的心血。他曾经躬身力行向兵士们逐个演示兵器,亲身传授他们怎么利用西洋大炮。关于兵器配备,曾国藩从西方购置最新的洋枪大炮,来进步本身戎行的杀伤力,那是其时清廷都不情愿做的。

别的,湘军此中成员大部门是曾国藩本身的高足故吏和乡党。为了凝聚力量,曾国藩还规定每营官兵都是同县同亲,只听命于营官,而各营又都只听命于曾国藩,构成了一种将全数权利集中在曾国藩一人之手的戎行。

换句话说,湘军是曾国藩在政治舞台赖以保存的东西,是他将来开展的全数力量。

因而,面临着英法联军的来势汹汹,曾国藩不会随便地拿出本身的实力来战斗。况且,本身的湘军和承平天堂那种不太正规的戎行做战就经常失败,和英法联军打,他其实没有赢的掌握,反而会让本身从此一无所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坐拥12万湘军的曾国藩,为何见死不救

以致于当驻守在祁门的曾国藩接到咸丰帝进京救驾的号令时,他不断在挈延时间停止看看。英法联军都进进北京城了,曾国藩还在向咸丰帝来往返回地上奏,没有做出一丝动作。

曾国藩正在与承平天堂做战

当英法联军攻到北京城的时候,曾国藩正方案着一举消亡承平天堂。他将本身的12万大军调集到了安庆,只要拿下安庆将会很随便往天京投注军力。

最末,在救北京,仍是消亡承平天堂,两相权衡之下,曾国藩勇敢拔取了后者。

因为曾国藩本人是一个封建礼教思惟深挚的理学家。他认为英法联军攻打北京,不会对皇帝怎么样,只是一名匪徒求财罢了;反而承平天堂才是心腹之患。

对曾国藩来说,承平天堂是农人起义,还打着“耕者有其田”的称号自立为王,是典型的犯上做乱,完全不把儒家所崇尚的君臣纲常放在眼里。

为了庇护封建统治,镇压承平天堂运动反而比进京救驾显得重要。

别的一方面,曾国藩和承平天堂曾经履历过无数战争,其间几乎每次战争都是以惨败为了结。

出格是在长沙之役后,目睹的本身湘军兵士被承平军一个个杀死,曾国藩心里不由充满了失看,要不是被人拦腰抱住,当场就要跳水他杀。此次是消亡承平天堂的关键时刻,曾国藩怎么会将那大好的时机错过呢?

由此可见,一小我有一个的局限性,从以上三个方面的阐发,当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时,他不断按兵不动是能够理解的。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坐拥12万湘军的曾国藩,为何见死不救

关于曾国藩的评判历来都是有争议的。有的人认为他是清统治者手里的“刽子手”“曾剃头”,手里沾满了底层人民的鲜血;有的人认为他是一个有伶俐的人,任人唯贤,在百战百胜中最末使天平天堂消亡;也有人认为曾国藩短视,面临着外国列强的进侵,他只垂青面前利益……

不管如何,我们在评判一个汗青人物的时候,要把他放在其时的汗青布景之下,那么,我们评判的时候就不会有失偏颇。

对此,你怎么看呢?

0
回帖

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京城,坐拥12万湘军的曾国藩,为何见死不救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