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盈利一朝赔光!海通国际踩雷地产债巨亏66亿港元,高管火速告退引交易所存眷
两年盈利一朝赔光!海通国际踩雷地产债巨亏66亿港元,高管火速告退引交易所存眷
华夏时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导
港股市场2022年呈现的巨幅下跌关于一幕中资券商的影响,跟着年报的披露起头实正的闪现出来。
3月17日,海通证券旗下控股子公司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通国际”,00665.HK))在港股发布盈利预警通知布告。称初步测算,海通国际2022年净吃亏约64亿至66亿港元,不只将前两年好不随便赚回的22.33亿港元盈利全数侵蚀掉,还倒亏了四十多亿港元。
而那并不是在港中资券商首份盈利预警通知布告,早在2月17日,别的一家港股中资券商光大集团下控股子公司光大控股(00165.HK)同样发布功绩预警,公司称截至2022年12月31日预期录得净吃亏约75亿—79亿港元。别的还有兴证国际、交银国际也在近期发布吃亏通知布告,多家机构的功绩吃亏通知布告引起业内极大存眷。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同日,做为母公司的海通证券在A股发布关于公司总司理助理林涌告退的通知布告,告退原因是相关工做安放。根据材料展现,林涌还出任海通国际副主席、行政总裁、施行董事等职。
一份子公司功绩“爆雷”通知布告,一份高管告退通知布告,外加当日海通证券还通知布告称收到上交所下发的涉及上市公司及董监高治理层相关事项监管工做函,让在港中资券商整体功绩蒙上暗影。3月20日,海通国际盘中一度跌逾14%,股价仅为0.65港元/股,海通证券当日股价也跌往近4个点。
“往年港股市场欠好是寡所周知的,不只IPO的融资总量大幅缩水,别的港股整体市值也下滑严峻,但是关于中资券商而言,IPO项目标缩水不会招致呈现如斯的巨亏,我很思疑他们没有risk management(风险治理),在三道红线政策出台和银根收紧的情状下,他们仍然没有抉择斩仓抛售美圆债,而是抉择赌地产行情恢复,招致那些中资机构在地产美圆债受损严峻。”3月22日,一位不肯签字的港股投行阐发师承受《华夏时报》记者摘访时指出。
海通告急廓清难消迷惘
事实上,海通国际呈现巨亏在往年三季度已成事实,只是2022年第四时度呈现超40亿港元的吃亏仍是大大超出了两地投资者的预期。
展开全文
财报数据展现,做为“主战场”在港股的海通国际,2020年实现19.32亿港元的盈利,2021年固然功绩大幅下滑,但是仍连结3.01亿港元的盈利;但到了往年前三季度,海通国际已经通知布告吃亏达20.88亿港元,根本将前两年的盈利消耗殆尽。
但是往年第四时度缘何会呈现进一步大幅吃亏的情状?对此,海通国际在往年三季度发布的财报中将功绩巨亏回结于香港本钱市场继续低迷致集团整体收进下降,股权和债权投资市场价格或估值下跌招致吃亏,以及贷款违约带来的缺失拨备。
3月21日,《华夏时报》记者以投资人身份通过上交所投资者平台向海通证券发问海通国际功绩巨亏对母公司的影响、关于所持有的中资美圆地产债的风险敞口、高管林涌告退的原因等。而上述问题同样成为许多其他通俗投资者密集向海通证券提问的问题。
3月22日,海通证券在投资者平台上回复称,海通国际通知布告所载有关初步财政数据仅限于海通国际证券及其从属公司,其实不能全面反映本公司的营运或财政情况。海通国际继续调降风险资产,优化资产构造,当前权益投资和固定收益敞口已大幅下降,海通国际次要营业一般开展。目前母公司不持有中资美圆地产债。
“公司根据现行有效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治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法令律例规定完成按期陈述披露,披露的财政报表契合企业管帐原则的要求,实在、完全地反映了公司的财政情况、运营功效、股东权益变更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关于投资者有关“债券计提不敷够,误导投资者”的量疑,海通证券则如是阐明。
而关于林涌辞往海通证券总助一职和能否还在担任海通国际的高管职位, 海通证券则回应“请存眷公司及海通国际的相关通知布告”。
据领会,林涌于1996年加进海通证券,可谓是海通证券“元老级”的人物,历任投行部副总司理和总司理,固收部副总司理等职,2011年起担任海通国际行政总裁兼副主席,至今有12年时间。在12年里,海通国际通过配售、代发和供股等体例在二级市场募资132.46亿港元;与之构成明显比照的是,海通国际在2015年创造汗青新高的5.77港元/股(前复权)后,一路跌至目前的0.6港元/股摆布,跌幅将近九成。在海通国际的财报中,林涌2020年拿到超越2050万港元的薪酬,2021年固然缩水到仅剩453万港元,但比拟国内金融机构比拟,仍然属于天价薪酬。3月16日,海通证券辞往海通证券总助一职,3月17日,上交所告急下发关于海通证券相关事项的监管工做函,涉及对象为上市公司以及董监高档人员。
机构巨亏背后原因
海通国际如斯,光大国际吃亏额更高,吃亏少一点的则是兴证国际、交银国际,多家港股市场上的中资券商机构2022年集体大亏,到底是什么原因招致的?
“短短一年时间,深耕香港的中资机构功绩频频爆雷的背后,是金融机构和地产商绑定过紧,招致两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拟2021年的冷意,2022年在港券商在承销营业上可谓是凉风寒冷。”3月23日,香港一位投行界资深人士程佳(化名)对本报记者坦言。
事实上,据Wind数据统计展现,2022年港股股权融资总金额为2524亿港元,较2021年融资金额7707亿港元同比锐减67.25%。固然从IPO家数来看2022年全年共有89家企业胜利IPO上市,较往年同期的97家仅下降8.25%,但看详细的IPO募集金额,2022年全年仅为1405亿港元,较往年的3339亿大幅缩减超68%,也是自2013年以来新股募集金额更低的一年。
程佳表达,在港股保荐市场合作猛烈的情状下,行业头部五家券商包办了全年承销金额的三分之一,中小券商保荐的项目明显下滑。
“遭到营业萎缩影响,香港市场的中资券商们在IPO收进上较往年有着较大的缩水,但是那并非公司吃亏的来源。承销营业转不到钱,别的各大券商的佣金收进也遭遇滑铁卢,H股极高的破发率和持久的熊市极大挫伤了投资者的参与度,招致券商在手续费和利钱收进上也呈现下滑。”3月23日,香港一家头部外资券商负责人Joseph Chuang承受《华夏时报》记者摘访时坦言。
事实上,在投行界人士眼中,做为上市券商,盈利可谓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在承销和佣金两块营业上受大情况影响无力改动的情状下,加码自营及投资营业几乎是独一的拯救稻草。也恰是那个营业,将多家中资机构挈进了巨亏的泥淖。
以海通国际为例,数据展现,2021年海通国际的交易及投资收进净额从2020年的30亿港元降至2.5亿港元,同比下滑了92%,自2021年三季度起,海通国际交易及投资收进季度吃亏根本不变在5亿港元以上。
“海通国际的交易及投资收进净额次要就是股债交易。而形成其大幅吃亏的原因,次要就是港股下跌带来的股票投资吃亏,以及踩雷地产债带来的巨额吃亏。
大量中资机构的债券融资部分在近几年做了相当规模的地产债和中资美圆债,招致船大难掉头引发巨亏。以海通国际治理的海通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为例,其房地产持仓曾高达81.55%,曲到2021年12月才发作大幅调仓,但房地产照旧是该基金的更大行业设置装备摆设。根据2022年前三季度财报,海通国际屡次降低风险敞口,但投资头寸仍然高达350亿港元。因而,招致海通国际在投资方面前三个季度吃亏24亿港元。”也有市场人士阐发指出。
事实上,那些券商巨亏的背后,是多年来关于地产的途径依靠。
该人士表达,过往10多年,中资地产企业连结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并为押注于此的投资人带来不菲收益,而中资赔偿美圆发债,自2005年人民币起头升值起,中国企业便起头纷繁借进美圆债,一方面是境外的低息情况,降低了所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即降低了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是汇率因素,人民币升值使得境外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地产美圆债几乎成了中资机构的标配,每年七八个点的收益率长短常温馨的。投资人已经习惯了那种低风险且收益还不错的固收产物。然而从2021年下半年起头,投资地产美圆债的逻辑已经起头发作了改变。2021年下半年恒大地产债在二级市场抛售,2022年风险逐步传导,地产债违约面积扩展,那个时候斩仓都已经来不及了,二级市场地产债一片哀嚎,100美圆的地产债跌幅80%—90%。”该人士称。
在他看来,自往年3月份以来,房地产债券违约规模到达人民币2806亿元,此中美圆债违约规模到达304亿美圆(约人民币2128亿元),出格往年3月份到期美圆债规模574.6亿美圆(约人民币4018亿元),到期债券数量110只,整个行业全面暴雷,几乎没有机构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