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西路古蜀道(四)

5天前 (03-27 07:38)阅读1回复0
zaibaike
zaibaike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21353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42706
  • 回复0
楼主

昭化西路古蜀道(四)

□任国富

昭化西路古蜀道(四)

巍巍剑门关(图据剑阁县委鼓吹部)

昭化西路古蜀道(四)

古蜀道天雄关遗址(材料图片)

昭化西路古蜀道驿路峻峭,人行其上如履薄冰。民国期间仰之《昭广散记》记载:“自古以来,川陕间的旅客,走上那条路,没有一个不头痛的。从剑阁到昭化县,有最出名的所谓‘四上四下’,要翻越四座高峻的山,上四次,下四次,其间不克不及乘马,也不克不及乘轿,即是最以简便出名的‘滑竿儿’也不克不及经常坐在上面。”

光景幽丽胜仙幻

民国期间,有人记载“剑门关外,千峰并列,其削如刃,山半乱石错落,形态各别,过此数十里,俱为剑山正脉。层层相倚,顶峰插天,猿鸟绝迹,白云掠足下而过。于此一路至昭化,路愈行愈险,景愈看愈奇,是为栈道第二程。”臧铄名在《武铎·万里征骖录》中记载:“自此(剑门关)至天雄关六十里间,崇山幽谷,邪恶反常。虽偶有石路,然沿山迹经多属羊肠,或架石飞空,或临涯穿涧,或悬崖觅径仓皇僻谷之中,或峻岭攀临眺首云天以外,共越四峻岭,始为天雄关,回看剑门已在天半,雄奇之势远而益彰,身历名山亦行人之乐事也。”

展开全文

无限光景在险峰,西路蜀道是典型的范本。崇山深涧,古木蓊郁,瀑流喧飞,春则满山艳冶,猿鸟时喊,冬则雪浮云端,落叶空山。山河造化,钟灵于心。一边行走于古道,一边被面前的光景所沉浸,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天雄关、牛头山、法莲寺、云头山、寨子渠、孔道新等在行者的心里城市刻上深深的烙印。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官员陶澍立足竹垭子,欣然笔录道:“其南有石山,曰高梁寺,初看若小城,近视奇岩矗出,颇肖壶中九华山,稍西数岫尤奇,似人家所置太湖石,皱瘦皆有之,惟不甚透,意欲易以矗字,则米元章袖中物皆在是矣。其山曰云头山,或曰小剑山也。上有小祠,蓊以树木,天然画境。王蜀后主白卫岭诗云:‘前看陇山排箭戟,后凭巫峡锁冷烟’是也。十里下山,宿大木树,一名达摩戍即小剑戍也。南看石山如城如笋,拔出云表,即剑关也,蜀道之奇至此乃见。二十二日,出传舍数百步,有碑刻白卫岭三字,唐明皇幸蜀至此,忆李峤汾水秋雁之句至于泪下,叹为才子也。五里孔道新,五里架枧沟,五里高庙展,南看山形如荷戈负剑,皆做欹侧势,矛头可停。”(陶澍《蜀輶日志》)

人在画中游,移步换景,天工好像人造。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近代出名学者浙江德清人俞陛云典试四川,他写道:“六月二十二日,发西门,出费敬侯屯兵坊下。川北兵燹后,古木多摧,此山翠柏梢森,大者或唐宋之物,过凉亭子,仰眺天雄关,树色人家,隔濛濛青霭。旋由右经盘旋登峰,其顶截然而平,童秃无树。关上有关帝庙,题曰‘嘉陵丹青’。在庙中小憩,凭窗下视,江盘玉带,田绣僧衣,薄霭中隐约可辨。踰关后,岭益高,云益浓,城郭河山,茫茫一白,但见云光叆叇,凉面而过。衣襟尽湿,天涯外不辨人影,惟闻水声潺潺,树声飒飒,如睹黄山云海之奇,奥夫跬步审慎,恐倾踬。余贪看名胜,不嫌其缓。四十里见云头山,秀峰挺拔,上有祠树,远见山口砑然,缺处即剑阁也。下山宿于达摩寺,林峦堆叠,远峰若戈戟争涌天空,绝壑有石桥横跨,历通险、承平、剑安三桥三十里到剑阁。”

一座山光云海瞬息万变,如梦似幻,俞陛云不由做《剑阁看云歌》:“匡庐衡岳高南天,传说风闻云海茫无边。我昔扁船泊山鹿,攀藤未得穷其巅。今岁驱车走秦益,末南太华烟云窟。波诡涛轩百态奇,蓬壶末隔金银阙。天雄关外晨风清,亲睹仙云拂马生。乍披絮帽笼头白,旋约纤腰束素轻。飘飘不审身安在,只觉迎眸眩奇彩。双屐无声跳晴空,万山弹指沉银海。前岗莫辩路纵横,唤吸都疑逼太清。沾衣纯做鱼龙气,进耳微闻涧瀑声。鞭丝冉冉云中出,剑阁峰开如锐笔。抬头飞云丽九霄,射空紫翠扶桑日。”(俞陛云《蜀輶诗纪》)如椽巨笔生动传神地描画了从天雄关到剑门关之间云飘雾浮的奇异,踏云掠雾,仿佛太清。

人文沉淀铸青春

清道光四年(1804年)十一月,山东峄县贡生张素含行走此段驿路,他到了竹垭子,登高看远,气度荡然开阔,挥笔赋诗《晚行昭化道中》:“万叠蚕丛路,一鞭夕照中。乱滩喧急雨,落叶淡疏风。月上鹃声冷,林深虎径通。驿桥灯火近,投宿又渐渐。”古道盘曲,山高林荒,落日衔山,落叶吹冷,几点灯火,月上惊鸟,清幽沉寂。

昭化西路驿道以其险奇引发了无数游人士子的慨叹,六十里驿路留下的诗章近百篇,付与了古道深邃悠长的风摘与典重的内涵。古道西风,残照当楼,山水灵秀,霜风黄叶,雪拥雄关,驿桥青梅,鞍马羽驰,鼓角争喊,羁游览役,咏诵怀古,都化成了文人学士绚烂多姿的文辞。云峦耸翠,走云连风。红杏在林,雾浮碧荫。那种奇异标致似乎永久也说不完道不尽,每一小我行走时城市有全新的感悟。行行重行行,每一步都是踏着前人的脚印在行走,每一刻都是乘着先贤的荫凉在温故。行走在古道上,纵向跌宕,横向盘曲,驿道从汗青的深处隐然飞掷而来,渐渐展开。读着摩崖上大气澎湃的石刻文字,胸中陡然荡起拔山扛鼎的震动。立足在路边的石碣碑记前,识辨着历经沧桑的文字,面前浮现出凿石开径的顽强身影,是如斯的逼真。

风沙吹不走连缀的岁月,黄尘湮灭不了驿道的灯火。当笔者费尽周折翻开县志,觅绎到一些古旧的典籍、条记和相关记载时,故纸上凝成的翰墨仍然如昨,满目芳馨,他们带着开路者积健为雄的体味和先行者衣袂飘飒的潇洒。跟着顺畅典雅或者呆板诘屈的书写走进古道,一篇篇口齿噙香的诗章躺在时间的档案里,力重千均。费祎墓、牛头山、人头山、大林树、孔道新,每一个节点都凝聚着起始者的心力,都是后来者抒情言志的依凭。过费公祠的诗章难以尽数。清王士祯三次过昭化,曾谒费公墓,做《读史小乐府诗》:“费公能办贼,严家且围棋。睹墅东山者,风流自汝师。”牛首雄关为昭邑八景之一,赋诗做文代有流布,不停如缕,不待细述。

剑阁远看月半湾

道光四年(1804年)十一月,雪拥古道,诗人张素含一路走来,记下每一处路程光景,生怕讹夺了,连里程也清晰付纸。“五里,云母山。尖锋如戟,峰顶一庙巍然。相连有小山九,号人头山。题曰:‘九峰连云。’九峰皆酷肖人首,峰顶皆竹木葱茏,看之如九点青螺,漂浮水面,令人看海上三神山。”在竹垭子看到了人头山,九峰屹立,好像神境,美妙如画。“五里,白卫溪,南有白卫岭。昔唐明皇幸蜀,登白卫岭,感李峤‘山水满目泪沾衣’句,叹曰:‘李峤实才子也!’即此。岭上有碑刻李峤诗及玄宗事。李峤诗:‘山水满目泪沾衣,功名利禄能几时?只见现在汾水上,惟丰年年秋雁飞。’”读物思往,感今怀古,不知是在行路仍是在重温汗青。诗人住在大木戍,老树离披,冷泉夜雨,荒村野店,地僻客少,自是孤单。天刚亮就履霜动身了。“出大木戍西行里许,进石牛道,路随涧转。涧旁多十里香。树叶交荫,纷垂涧底。水穿石窦,淅沥有声。人行涧侧,坎腻油滑,螺盘垒转,非常盘曲。”巴山蜀水的清峻幽深与高冷,让人萌动诗兴,张素含随即赋《大木戍晓发》诗一首:“催征柝韵最苍凉,席枕才温又晓拆。劈面尘沙纷似雨,射人山月冷于霜。彼苍曲上肩舆少,巴水三回客路长。海日初升烟又起,模糊人在白云乡。”冬日晓发,尘干沙冷,山月如霜,日出之际,刚才云海茫茫即又云腾雾走,风变云幻,不知身在何处。

清代罗江举人李调元曾做诗《大木树诗》:“晓投大木树,陂陀何骫骳。藤萝罥老树,山骨带石子。人行云气中,马嘶深涧底。风声壑走雷,雪落峰躲晷。参错出层岚,渐露小村市。回看剑门关,且觅古车轨。”

蜀道的很多节点成为名胜。《重修昭化县志·名胜》载:“孔道新在治西四十五里,四山围逼,溪流围绕,夏月林木茂盛,日光略不及照。风雨之夜常闻虎啸猿啼,可谓凄清者矣。”孔道新石桥横跨,铆以铁锭,人称“铁栓子桥”,远近闻名。四围山势陡逼相持成峡,窄径独通,又称“擦耳岩”。邑令吴天木立即口占诗:“清秋蜀道尽幽闲,剑阁远看月半湾。桤叶隔虚高低满,鸟峦绝巘有无间。征衫烟雾重重湿,被马长途步步艰。况是晚烟催客梦,两三茅店在山湾。”古蜀道的奇幽胁遭,宛然目前。

蜀道现存新展到竹垭子、架枧沟至高庙展段,夹道成廊,翠云表道。前人栽树,后人纳凉。一路走来,古柏构成了特有的行道树景看,参天摩云,根深茎壮,枝繁叶茂,超出想象。

来源:四川省处所志工做办公室

0
回帖

昭化西路古蜀道(四)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