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把国度打穷了是事实,唐太宗“越打越强大”其实是错觉。
汉武帝刘彻15岁即位,在位54年,汉匈战争打了43年。繁重的战争承担,招致汉帝国百孔千疮,全国流民四起,农人起义频繁发作,差点让西汉帝国“缩水”百年。
唐太宗李世民27岁即位,在位23年。他登基的第十五天,突厥人就兵临渭河,间隔长安仅仅一百二十里。从那一天起,李世民打了十九年的对外战争,却创造了一个不朽的“贞看之治”。
战争就是一头吞金兽,为何汉武帝越打越穷,而唐太宗却打出个强大帝国了呢?
01.战争烈度差别
良多人光晓得汉武帝和唐太宗期间不竭征伐,但却历来没做过数字阐发,以至沉浸于唐太宗期间目炫缭乱的“灭国战争”,其实要从战争烈度上讲,唐太宗期间远不如汉武帝期间。
我将两朝的所有战争枚举如下,做一个最间接的比照。
汉武帝期间:
元光二年(前133年)马邑之谋;元光五年(前130年)四路分兵做战;元朔元年(前128年)雁门之战;元朔二年(前127年)高阙之战;元朔五年(前124年)第二次高阙之战;元朔六年(前123年)定襄之战;元狩二年(前121年)河西之战;元狩二年(前121年)祁连山之战;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太初元年(前104年)李光利伐大宛;太初二年(前103年)赵破奴伐匈;天汉二年(前99)李广利伐匈;天汉四年(前97)李广利伐匈;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兵败漠北。
展开全文
不算征伐南方诸夷的战争,汉武帝期间43年打了14仗,均匀每次战争间隔三年。
唐太宗期间:
贞看二年(628年)攻打吐谷浑;贞看四年(630年)灭东突厥;贞看八年(634年)灭吐谷浑;贞看十二年(638年)攻打吐蕃;贞看十四年(640年)灭高昌国;贞看十六年(642年)攻打西突厥;贞看十九年(645年)攻打高句丽。
唐太宗期间南方根本不变,战争针对的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差不多也是三年一战。
从上面的数字明显可见,二者的战争烈度无法相提并论,出格是在卫青、霍往病往世前,几乎能够用比年征战来描述。
您或许会认为,唐太宗期间的战争规模大,要么是数十万大军纵横数千里,连战数月以至一两年,又灭了东突厥和吐谷浑。
其实我小我认为,汉武帝期间的战争,从单次规模上看确实不如唐太宗期间,但意义却更严重,成功来得愈加不容易。
好比高阙之战收复河套地域,汉武帝在那里筑城,建朔方郡,从此摘掉了悬在关中头上的一把剑。再好比河西之战,从此汉帝国掌控了河西走廊,为凿通西域翻开了一扇门,也斩断了匈奴人的一个胳膊。再好比漠北之战,从此匈奴人元气大伤,也胜利地让汉匈实力彻底改变。
唐太宗期间的灭国战争,其实是针对某个政权的成功,其实不能实现对该地域的统治,其价值与汉匈战争无法相提并论。
02.敌手实力差别
汉武帝所面对的是一个巅峰期间的匈奴,它的边境远超西汉,也实现了对整个北方地域的统治,以至征服了西域诸国。
那时候的匈奴,东起辽东,西至西域,北方二千里的战线都是它的打破口。不但如斯,他们还能够从陇山向东,间接威胁关中。
所以,汉武帝即位之初,每时每刻都面对着匈奴人从北面和西面的两线夹击。即使最强大期间的秦帝国,也没能保得住河西走廊。刘邦昔时还遭遇了白爬山之围,吕后面临冒顿单于的调戏也只能忍气吞声。
唐太宗所面临的次要敌手是突厥,一个走向式微的草原政权。
突厥最强大的期间对应南北朝期间,那时候北朝拿突厥当祖宗,北周以至立了突厥女人做皇后。隋朝成立后,隋文帝摘用羁縻政策,形成突厥工具团结。
到隋炀帝在位期间,突厥反过来成了中原王朝的附庸。
固然隋末大乱期间,突厥乘隙插手中原战事,逼得李渊一度垂头称臣,但其虚弱的趋向却不成按捺。
东突厥消亡后,北方草原进一步团结,退回到部落混战期间,唐朝不断摘用以夷造夷的战略,历来不是单打独斗。
因而,汉武帝和唐太宗所面对的的敌手底子不是一个层次,汉武帝要困罕见多。
03.军事实力差距差别
匈奴与突厥都是马队战术,他们的战力差距不大,但汉武帝期间和唐太宗期间的戎行战斗力差距完全不成同日而语。
我们晓得,春秋期间的中国以战车为主,一个国度有几千匹战马就算是顶牛了。战国期间起头逐步向马队过渡,但仍然以战车为主。
到西汉初期,战车仍然是重要的战争形式,那种形式在中原地看不出弱势,但与马队交战时,其优势尽显。
不是中原人不晓得马队的重要,其实是农耕文明贫乏草场,无法大规模饲养战马。
为了改动那个场面,汉武帝潜心预备,一边通过商业摘购战马,一边开垦牧场饲养战马,同时出台政策,鼓舞民间养马。颠末漫长的勤奋,那才牵强具备了马队的组建。
草原民族从小就长在马背上,中原人没那个先天前提,只能通事后天操练,那个差距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事实上,恰是因为汉武帝的戎行变革,从其中原王朝才彻底迈进了马队战术时代,拉平了与草原民族的差距。
唐太宗期间,我们不但在战术上不落后,在兵器配备上远甩敌手几条街。侯君集攻打高昌国时,各类攻城器械和火力,顷刻就毁了敌手的国都。
能够说,唐太宗的成功是祖先功效的集体助力,此中就包罗汉武帝的创始性工做。
04.战争收益差距大
不晓得您能否想过,既然战争那么烧钱,为何草原民族老是不竭挑起战事?
那就是战争的两面性,有人会为战争付出浩荡代价,好比农耕民族,也会有人从战争中受益,好比草原民族。
草原民族的消费力过于落后,必需靠外来输血才气填补其先天缺陷,所以战争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台造血机,固然会有代价,但相较于收益仍是值得的。
而农耕民族则是自足自给的经济形式,它能够构成独立的自轮回系统,对外部的需求不敷,战争对农耕民族来说,几乎就是失血行为。
唐太宗期间实的是靠战争才强大起来的吗?绝对不是,素质上,唐朝的战争和西汉一样,都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正因为如斯,李渊曾经对突厥称臣,李世民也曾经签过城下之盟。没办法,那时候的国力支持不起战争的消耗。
不外唐朝有两个好前提,填补了战争的缺失。
一是草原诸部的团结,让大唐能够借力打力,而不是孤军奋战,那让大唐的军力储蓄、调动,以及粮草赐与等都节约了大量的收入。
好比灭东突厥之战,假设没有突利可汗的协助,是不成能那么顺利的。再好比灭吐谷浑的战争,假设没有薛延拓诸部的合力围剿,唐军也不成能苦战一年有余,逃击数千里。
那一点太重要了,几乎决定了一般的战争成果!
二是大唐对征服地的有效治理,产生了经济效益,不再是“失血形态”,从而包管了战争的继续性。
贞看五年,李世民成立单于都护府,贞看十四年又成立安西都护府,实现对北方和西域的有效治理。
那就意味着,草原部落走向汉化,并与农耕文化合成,而不再是两种文化的单边抵触。又是丝绸之路的昌隆,极大地促进了大唐贸易的富贵。
唐太宗的那些前提,汉武帝期间其实不具备,张骞出使西域,才使中原文明向西域迈出第一步。持久以来,汉武帝靠一己之力在茫茫草原苦战,每次战争的后勤赐与系统,就要消耗掉一大半物资。
也就是说,粗略计算,汉武帝期间打一次仗的消耗,相当于同等规模形态下,唐太宗的两倍。通俗讲,汉武帝是自带干粮出征,唐太宗是食他人饭做战。
那种场面曲到汉宣帝期间才得到改进,跟着西域都护府的成立,汉帝国才有了西域“根据地”和辅佐。
能够说,汉武帝所做的一切都是创始性的,他是孤单的拓荒者,付出的艰苦不该该被漠视。
05.开展潜力差距大
当一个王朝处于重生期时,社会矛盾根本被荡清,一个简单的“与民歇息”就能够让国力敏捷恢复。而当一个王朝开展到昌盛期间后,各类矛盾会不竭激化,统治者即使使劲气力也很难按捺下滑的趋向。
汉武帝期间,汉帝国已经到达高峰,战争形式也是根据昌盛期间的国力来设想的。它所带来的恶果就是,一旦财务收进不敷以填补战争缺失,就可能招致国力的敏捷陵夷。
汉武帝在对匈战争中的立场十分极端,他认为必需毕其功于一役,而对战争的持久性,以及国力的消耗估量不敷。
事实上,汉武帝的每次用兵代价都是惊人的。以漠北之战为例,出征时14万马匹,仅仅回来3万匹。
大量服兵役的士卒需要自备粮食,他们赶着牛车上战场,战后车没了,牛食了,即使兵士活着回来了,那个家庭也破产了。
而下一次战争的预备,仍然根据当前的国力程度统筹,而事实上,那时候的汉帝国已经不胜负重了。
唐太宗期间则是初唐,国力处于恢复期,战争形式是根据较低的方案的。
以唐初的国力,其实远不如汉武帝期间,但却“塞翁失马”,因为经济程度不敷,起战争的形式也是根据较低的赐与水准安放的。跟着国力的恢复,后期的战争反而“越打越阔绰”。
一小我先甜后苦的日子难受,先苦后甜则很有幸福感。一个王朝何尝不是如斯,汉武帝过得就是“先甜后苦”的日子,唐太宗过的恰好是“先苦后甜”的日子。
因而,不克不及但从外表上的功效比力汉武帝与唐太宗的战争,更不克不及将唐朝的强大回结为“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