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清真大寺,坐落在宁夏同心县旧城北部的高地上,是宁夏境内现存规模较大、历史比较久远的清真寺之一。中国的清真寺一般坐西朝东,具有伊斯兰建筑风尚,而同心清真大寺却是建 于像城楼似的高17米的砖砌台座上,不仅是我国传统大屋顶木结构建筑样式,而 且大门向西开。
寺内礼拜大殿下有30米长的“遵道”,在进大门洞的拱道两侧是 对称的两个砖箍窑洞(即金刚、力士的佛龛)。礼拜大殿殿门前檩上从左到右还书 有“阿弥陀佛”四个大字;殿内两侧墙下则保留了 16块花丼图案砖雕,下部是供桌。1983年5月2日,拆除邦克楼南墙地基时,在1米深的地层中,发现了八卦铜 牌、石球、瓷碟和“五子登科”铜镜等文物。
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原是一座元代喇 嘛昭,后来才改建为清真寺的。佛教的喇嘛昭之所以会改建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是因为后来信仰伊斯兰教 的穆斯林来到这里居住,当地佛教徒也接受了伊斯兰教信仰的缘故。据记载,元代蒙古人曾留居于此,镇守这一地区的“忽必烈的孙子安西王阿难答信仰伊斯兰 教,他所部士卒15万人,信教者在一半以上”。
这说明元末这里已成为穆斯林的聚居区。随着穆斯林人口增多,原来喇嘛昭的作用就逐渐消失了。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将俞通海、徐达、薛显等率穆斯林士兵又驻军于此。按照伊斯兰教教义规定,穆斯林集体到一个地方,便要建清真寺,其居住特征一般是围寺而居。
由于喇嘛昭的上殿和清真寺的大殿建筑方式基本是一致的,所以“昭”就被改造为清真寺了。同心清真大寺在历史上进行过多次维修。1982年至1983年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重修和整饰,其时建筑已有明显的伊斯兰教特色,如礼拜大殿,它由前后两座殿宇和门前的抱厦相互勾连而成,体量庞大,全部为空廊形式,而且坐西向东,完全适应了伊斯兰教向西礼拜的功能要求。
大殿内斗拱挑檐,每柱头斗拱一朵,连拱板上端雕镂植物和阿拉伯文图案,下端的雕镂则以八仙中的人物代表图案为题材予以装饰。这种雕镂,既突出了伊斯兰教义,又吸取了汉文化雕镂的艺术题材,为其他清真寺所罕见。礼拜大殿南侧的三层邦克楼,高22米,1920年海原大地震后,重新改建为两层木构建筑,其四角攒尖顶端装有一尊黑色发亮的烧瓷“宝葫芦”。
礼拜大殿正面南北两侧为南北讲堂,各为五间硬山带檐廊的平屋。檐廊柱枋间镂刻精美的云纹挂落。同心清真大寺门的对面为仿木结构的砖雕照壁,宽9米,高6米,雕刻磨制精细、秀丽,立面上下分成三段:下段是一个须弥座,中间墙身刻一幅名为“月挂松柏”的砖雕图,两边为砖雕对联。
同心清真大寺,不仅以它雄伟壮看的伊斯兰教古建筑驰誉国内外,而且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也有着光辉的一页。1936年,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又进行了西征。同年10月20日,经党中心、毛泽东同志批准,在同心清真大寺成立了我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县一级回民自治政府——“陕甜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