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座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总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天王殿两翼配有钟、鼓楼及掖门。一进院东西廊有碑亭、三灵侯(“三灵侯”是周代唐宏、葛雍、周斌三人,因扶佐周王朝有功,封为三真君而立庙)、二郎殿、财福神殿和土地殿。
二进院东西有看音殿、地躲殿以及厢房各3间,现存五代、元明、清各时期建筑44间,彩塑51尊,壁画100幅,还有1145年(金皇统五年)的铁钟一口,碑碣20余通。
寺院山门为天王殿,创建于元代。进进殿内,两侧是佛国护法神将——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手执青风剑,气势磅礴;东方持国天王,眉清目秀,慈善暖和,怀抱琵琶;西方广目天王,手执雨伞,镇静自如;北方多闻天王,手把舍利塔,气贯长虹。
堪称“千年珍宝”的万佛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公元963年(宋乾德元年)建造,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虽经历次维修,但仍完全地保持了唐代建筑风尚。万佛殿面阔、进深各3间,单檐9脊歇山顶。正立面左右开2窗,前后明间各开1门,四面砖墙。
檐高537厘米,檐出294厘米,举高360厘米,总髙886厘米。殿宇用柱12根,高342厘米,柱颈上阑额不出头,柱均向内侧,斗拱总髙185厘米,大斗直接坐在柱头上,外檐柱头斗拱七展作双抄双下昂重拱偷心造,补间斗拱各1朵,展作出跳143厘米,材宽厚22厘米x16厘米,高10厘米,相当《宋营造法式》四等材。
尾内建筑形式为
彻上明造。通檐二柱结构,当心间东、西两缝上各用一根作上。其上则用6椽草袱、4橡袱、平梁(长366厘米,截面44厘米X28厘米)和侏懦柱叉手以承托脊梁袱。4椽和平梁的两端,并用“托脚”斜撑。
从以上可以看出,它的结构设计多么奇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