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帝国版图由超过300个大大小小的独立邦国组成,帝国整体事务则由邦中最强大的奥地利掌控,奥地利国王弗朗茨兼任帝国皇帝,称弗朗茨二世。1805年8月9日,奥地利、英国、沙俄、那不勒斯和瑞典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仑宣战,最后反法同盟大败收场。
战败使奥地利在帝国中威望扫地,伴随着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退位,各邦宣布解散,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帝国覆灭一度造成各邦之间在法律、行政和政治外交方面摩擦不断,但之后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刺激了原帝国中的德语民众,各邦对于同一语言、同一文化、同一法理根基的追求空前高涨。
同时,自由主义思想的出现,对欧洲社会政治生态中的王朝和专制体制发起了挑战,这一思想很好地为统一德意志提供了学术基础,统一的推动者借此着重强调了区域内统一传统、教育和语言的重要性。而在经贸方面,1818年普鲁士发起的德意志关税同盟,逐步扩展至德意志邦联中的其他各邦国,消除了邦间贸易的繁琐、矛盾和恶性竞争。
再加上交通的不断改善,邦内和邦间的商贸和往来旅行变得愈加便捷,进一步加速了中欧说德语的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尽管有时也会带来一些摩擦。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率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惨败,宣布退位。路易十八再次复位后,遂于11月20日与第六次反法同盟各方重订和平条约——1815年之巴黎和约,加上之前维也纳会议达成的结果,奥地利巩固了自己在中欧的势力范围,并确定成为德意志邦联的主席。
然而,无论是和约缔结者还是会议多方都没能考虑到普鲁士势力的发展壮大,更没有预见到不久之后普鲁士会挑战奥地利的领导地位。普奥两强都有着统一德意志的雄心,但却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普鲁士要单独实现统一,必须将奥地利排斥出去,这是统一能否实现的关键。
为达到此目的,1864年普鲁士拉拢奥地利联合对丹麦战争,夺取了荷尔施泰因和石勒苏益格。后因两地分属普奥,引起两国摩擦,终究在1866年又爆发了普奥战争。为保证战争的胜利,俾斯麦命参谋部做了精心准备,他又施展外交手段,排除了俄、法、意帮助奥地利的可能。
最后,普鲁士集中优势兵力与奥地利在萨多瓦村展开决战,击败了奥地利,确立了它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领导地位。战后,奥地利退出了德意志联邦。普鲁士获胜后并没有进军维也纳。在这里,俾斯麦表现了他高明的外交手段和战略眼光,这样做既避免了因普鲁士的强大而引来法国的干涉,又使奥地利因为没被过分削弱而在未来的普法战争中保持中立。
1867年,以普鲁士为领导的北德意志同盟成立,它包括除南德4邦在外的21个邦和3个自由市。北德意志同盟的成立,意味着德意志统一已完成了大部分。下一步就是将南德4邦并人同盟,实现统一。但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害怕德意志统一会妨碍自己称霸欧洲,因而竭力支持南德4邦割据,反对德意志统一,而俾斯麦也想利用统一南德之际,对法国作战,从而收到既统一南德4邦,又趁机削弱法国的效果。
于是他施交外交手段,借西班牙王位之争,孤立法国,后利用“埃姆斯之电”激怒拿破仑三世,终究引发了普法战争。1870年9月2日,双方在色当决战,法国战败。拿破仑三世也做了俘虏。随后俾斯麦命普军进军巴黎,迫使法国政府签订割地赔款的屈辱条约,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得到50亿法郎的赔款。
不久,南方诸邦同北德意志同盟合并。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