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片的兴起是电影界对战后美国倡导的社会价值看念和由此衍生的
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果。
1979年,一部名为《克莱默夫妇》的影片公映了,它没有起伏跌宕的波澜,也没有精
美绝伦的制造,却成为该年度最卖座影片,赢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奥斯卡五项大奖。
该
片讲述了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故事,回应了人们回回传统、找觅新的秩序与平衡的强烈心声,
尽管影片本身未对克莱默夫妇的家庭问题给出答案,但问题提出的本身就引发了家庭伦理片
的热潮。
20世纪80年代后,反映家庭亲情、伦理道德的影片成为好莱坞类型片中最受欢迎的一类,
同时这类影片也成了奥斯卡的“得奖专业户”。
《普通人》(1980年)、《金色池塘》(1981年)、《母女情深》(1983年)、《汉娜姐妹》(1986年)、《雨人》(1988年)、《为戴茜小姐开车》(1989年)等先后在奥斯卡的领奖台上领尽风骚。进进20世纪90年代,《钢琴课》《廊桥遗梦》等影片仍可看作是探讨家庭伦理问题的力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