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逍遥游〉〉 文/冰柰子 鲲鹏振翅垂天翼 庄子行文入九霄 关于《庄子》(包罗《逍遥游》)的语言艺术,历来论者颇多。明代屠隆《文论》评论道:“庄、列之文,播弄恣肆,鼓励六合,如列缺乘蹻焉,光怪幻化,能使人骨惊神悚,亦全国之奇做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认为,(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致寓言,人物地盘,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做,莫能闲也。”此二人上承《史记》,与司马迁评价根本一致。 挽银汉 御青霄 共日月沉浸 驾鲲鹏 凌紫气 与六合逍遥 伴庄子 梦蝴蝶 在乾坤辗转 驾鲲鹏 凌紫气 与六合逍遥 不雅沧海 渺碧空 春秋怀里怅今古 望远帆 问夕照 云浪胸中淡得失 不雅沧海 渺碧空 春秋怀里怅今古 斗蛟龙 翻青浪 日月潭中和浮沉 春风闲月一度 白云苍狗几时 庄子蝴蝶尘梦里 鬼域碧落地天间 金玉馔 琥珀盏 风月空烂漫(出句:素手) 莲花台 菩提树 玄禅也枉然 庄子生活于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他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实,透视了世间的龌龊沉浊,遂耽溺于斑斓而自在的抱负境界,醒心于花鸟虫鱼以及“至人”、“仙人”境界。
《庄子》“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背后,蕴含着做者深深的苦闷。虚拟、空幻而斑斓的“无何有之乡”与“逍遥游”境界是庄子对阿谁争名夺利、钩心斗角的社会现实不满与绝望的遁逃,是精神从主不雅形体和客表现实情况中的破空而出。 庄子主张“绝圣弃知”,推崇、歌颂“无己”之“至人”,“无功”之“神人”,“无名”之“圣人”。
但那掩藏不了文中渗入出的对聪慧所持的必定,对生命所抱的热爱。蜩与学鸠嘲笑大鹏之时,做者斥道:“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公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又言:“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继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可见,一心要离开人世而做“逍遥游”的庄子,否认的并不是人世社会,而只是人世社会的愚笨与陈旧迂腐。他的“至人”境界那样高不可攀,“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神人那样超脱动听,恰是庄子悲全国之沈浊不成处也,故求徘徊自得,高远无所拘谨,与六合同运,与造物者游,以极其逍遥之致的物化表现。
儒学积极经世,佛学无欲行不雅,庄学逍遥游亦是生命依靠的一种路子。庄子一生逃求,恰如其言:不锐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漠然独与神明居。
但那也只能是庄子之末极目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