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堂的简单描述?中山纪念堂的特色?

3小时前 (09:43:15)阅读2回复0
zaibaike
zaibaike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4439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88782
  • 回复0
楼主
中山纪念堂是全国及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 中山纪念堂的特色?
  1. 中山纪念堂的简单描述?
  2. 中山纪念堂的特色?
  3. 中山纪念堂历史背景和建造特点?

中山纪念堂的简单描述?

中山纪念堂的简单描述?中山纪念堂的特色?

中山纪念堂是全国及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

中山纪念堂的特色?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东省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座宏伟庄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跨度达七十一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是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山纪念堂历史背景和建造特点?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建立的建筑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重要的历史意义。以下是中山纪念堂的历史背景和建造特点:

历史背景:

中山纪念堂始建于1929年,由广州市民捐款修建。在修建过程中,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族和当时的国民政府的支持。中山纪念堂的建造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杰出贡献,也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精神。

建造特点:

中山纪念堂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建筑元素。该建筑为八角形,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了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

此外,中山纪念堂的建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工艺和建筑材料,如琉璃瓦、红柱、雕花等。这些元素都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的精神。

所以,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物。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造的,它是广州最具标致性建筑,其背景一横匾高悬孙中山手“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建筑面积为3700平方米,高49米,四面为4个重檐歇山抱厦,拱托中央八角攒尖式巨顶。白色花岗岩石为基座和台阶,淡青色大理石为墙裙、乳黄色贴面砖为墙身,紫红色水磨大柱上盖宝蓝色琉璃瓦顶,层叠舒卷,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前檐下横匾高悬孙中山手“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1929年1月动工,1931年11月建成。这里原是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出任临时大总统时的总统府旧址。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的宫殿式建筑,全部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高49米,是广州近代着名的建筑杰作。这是建筑师吕彦直(1894年――1929年)设计的。

建造特点是:单体设计中式为体,西式为用。创造性的运用中国古建筑手法,将一系列建筑元素精妙地组合在一起,并大量使用寓意深刻的象征图案。堂内有一个近似圆形的大会堂,直径71米,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4700多个。设计者用四根大柱子(柱子位于四周的墙壁中),支撑着四个大跨度的钢桁架,像一把张开的雨伞,组成一个巨大的拱形屋顶。拱形屋顶托起八个主桁架,组成一个八角亭子。堂内外,多处以羊头为图案的柱头饰,令人联想到广州“五羊献穗”的美丽传说。嵌入墙内的宫灯和悬挂于外檐走廊的八角形宫灯相互呼应,宫灯全由古铜制成,并与门窗构成框景。中山纪念堂天花板拼花内外有别,均和宋代天花风格相似屋顶采光玻璃由德国制造。采光玻璃与遍布墙体四围的玻璃门窗,使堂内既获得充足的自然光线,又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折射,阳光变得更加明亮柔和。

雀替是中国建筑中的特殊名称,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堂内简化的雀替图案也仿似羊头。斗拱,是由若干个拱件,相互咬合,层层垒叠而成的组合构件,它是既有悬挑作用,又具有装饰效果的支撑性传力构件,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堂内使用悬柱,又称垂花柱,凸显南方建筑特色。堂内顶部大景。根据设计方案,纪念堂八角大厅整体建筑高约47米,直径约71米,体积高达50000立方米,设置5000个座位,且内无一柱遮挡。中山纪念堂大量使用寓意深刻的象征图案:宝顶须弥座由36166张法国产金马赛克砖镶制,重檐翘角的风铎颇像醒世警钟,万字符装饰,寓意吉祥祝福和谐。堂外古典灯柱四面嵌入透明玻璃,柱身漆成朱红色,与纪念堂外檐柱相统一。古典形制的灯柱为纪念堂室外公共空间提供了全覆盖的照明系统。三开间的南门楼,晚于主体建筑后建于1933年。蓝色琉璃瓦,土黄色砖砌墙体。如今楼外的东风东路每天车水马龙。八角形宫殿式建筑,中西合璧。伞状屋顶,别具一格。前檐下横匾高悬孙中山手“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

中山纪念堂原是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1922年被炮火夷为平地。1928年由李济深组织筹建,中山纪念堂的建立由1926年开始筹备至1931年完成,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

该建筑外观模仿古代宫殿建筑形制,蓝色疏璃瓦和红色门窗柱子华丽夺目。内部采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全部采用悬臂式钢屋架,由跨度约30米的4个三角形桁架成45°相交,构成八角形攒尖屋顶,堂内不见一柱,形成大跨度空间,气势恢宏,富丽堂皇。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有机结合的典范。

0
回帖

中山纪念堂的简单描述?中山纪念堂的特色?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