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导和周伯仁的故事?这句话出自唐代房玄龄写的《晋书·列传三十九》 ,说这句话的是东晋司空王导,伯仁指周顗,字伯仁,故事背景是东晋晋元帝司马睿时期,王导是当时的豪门大族王氏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两晋时期,由于各方势力混战,各自争夺势力,琅琊王氏家族由于拥立晋元帝司马睿有功,家族势力十分庞大,庞大有力量可以撼动王权,王氏除了王导之外,还有一个亲兄弟王敦,和王导忠心地为晋国效力不同,王敦很有一番野心,他在外掌管军队大权,渐渐地对司马睿产生不满情绪,双方矛盾日益加深,最后王敦终于起兵进犯京师建康,王敦起兵之后,便有人劝司马睿灭了琅琊王氏一族,当时王导还
东晋王导和周伯仁的故事?
这句话出自唐代房玄龄写的《晋书·列传三十九》 ,说这句话的是东晋司空王导,伯仁指周顗,字伯仁。
故事背景是东晋晋元帝司马睿时期,王导是当时的豪门大族王氏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两晋时期,由于各方势力混战,各自争夺势力,琅琊王氏家族由于拥立晋元帝司马睿有功,家族势力十分庞大,庞大有力量可以撼动王权。
王氏除了王导之外,还有一个亲兄弟王敦,和王导忠心地为晋国效力不同,王敦很有一番野心,他在外掌管军队大权,渐渐地对司马睿产生不满情绪,双方矛盾日益加深,最后王敦终于起兵进犯京师建康。
王敦起兵之后,便有人劝司马睿灭了琅琊王氏一族,当时王导还在京师,他对王敦的做法并不是很赞同,此时出了这种事,他便急匆匆地跑到宫门外向司马睿请罪,说自己和王敦没有联系,反叛的是王敦,王氏一族是始终向着他的。此时的司马睿还在观望,并没有马上做出回应,就这样,王导每天带着一帮族人在带宫外跪着,以表忠心。
某日,周伯仁要进宫见司马睿,周伯仁也出身世家大族,他为人耿直,在当时很有名望,王导见他从自己身边走过,便急忙呼喊,要让他替自己在司马睿面前多提一下自己。周伯仁是个典型的面冷心善,他直接无视王导,看似无情,但在宫中见到司马睿时,却极力为王导开脱, 说王导和王敦不一样,绝不可能背叛。司马睿也觉得他说的有理,便留下他吃酒。
等周伯仁吃醉出了宫门,王导便急切地询问,哪知周伯仁还是无视了他,王导一时心如死灰,对周伯仁不免心生怨念。可他不知道的是,回到家中醒完酒的周伯仁,第一件事就是写奏折继续替王导说话。
但此刻王导已经误会了,后来王敦领兵占领建康,大开杀戒,在处置周伯仁时,王敦刻意问了王导意见,但王导却默不作声,王敦以为周伯仁和王导有过节,于是就此杀了他。再后来,王导在查看宫中奏折时,发现了周伯仁当年的奏章,这时他才明白过来,原来周伯仁一直都是护着自己的,这时他痛哭起来,说“我虽没有直接杀死伯仁,可伯仁却是因我的不作为而死的!”
这边是伯仁之死的过程,这桩惨案告诉我们,做了好事最好能当面讲出来,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傲娇,否则,冥冥之中可能就会改变事情原本的样子,让人产生误解。
大概就是说东晋时期,王导与周顗(yi)本是关系要好的友人,却因为司马睿与王敦的政治斗争被迫站到对立面上,后来王敦胜利,要杀掉司马睿信任的周顗,王导误以为周顗曾经加害于他,就没有阻止自己的兄长,默许了兄长的提议,导致周顗被杀,事后才得知周顗曾在暗地里多方保全自己,后悔不已,发出“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感慨。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王敦之乱”时,拒绝王敦欲废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后受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明帝驾崩后,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善书法,以行草最佳。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麈尾铭》传世。
咸康五年(339年),去世,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周顗(yǐ)(269年-322年),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人。晋朝名士、大臣,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
周顗少年时便有声誉,弱冠时袭封武城侯,曾在东海王司马越之子、镇军将军司马毗属下为长史。琅玡王司马睿出镇建业,征辟周顗为军谘祭酒。后出任宁远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官至尚书左仆射。周顗以雅望而获盛名,但他常酒醉失态,又不理俗务,有“三日仆射”之称。
王敦之乱时,周顗被大将军王敦冤害,终年五十四岁。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
永昌元年,王敦之乱时,惨遭杀害,终年五十四岁,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为康。相关典故“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东汉十皇帝?
东汉第十位皇帝简介
汉桓帝,(132~167)中国东汉皇帝。刘志。章帝曾孙。146~167年在位。父蠡吾侯刘翼,翼卒,袭爵为侯。本初元年(146),质帝崩,梁太后使兄大梁冀迎入南宫,即位。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延熹二年(159),依靠宦官单超等诛大梁冀,并翦除其党羽
以功封中常侍单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为列侯。自此,朝政转入宦官之手。由于宦官肆虐,残害百姓,激起官僚士大夫的不满。延熹九年,世家豪族与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结果李膺等200余人被捕,形成第一次党锢之祸。由于国家财政匮乏,遂公开卖官鬻爵,政治愈加腐败。桓宗本人爱好佛事,荒淫游乐无度,宫女多达五六千人。永康元年(167)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