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楼史话

2年前 (2022-09-26)阅读2回复1
zaibaike
zaibaike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8482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6964
  • 回复0
楼主

  我生长在南湖滩上,多谢南湖里的水喝大了我。六岁那年看到"烟雨楼"的重建。十一岁起到城里去读书,早晨冲着朝烟,晚上笼着暮雨,来往颠末盐仓桥,烟雨楼每天在眼望里面,仿佛和它结了不解之缘。看那碧绿的树木,摆设着绯红的围墙,淼淼清波,点点渔船,无疑是一幅天然丹青。

  我的喜好涂脂抹粉,可能也是受了它的深远影响。

比及我已冠未冠的时候,南湖里的"画舫连樯"已经不比畴前热闹了,当然还不非常式微,那时网船大部门很少起了打鱼种菱的感化,那些白衫黑裤的船家女,缔造了"摆渡摆口伐"的腔调来招引旅客,做为她们的副业。

  因为我庶母管教甚严,故而没有时机领略那"偷上渔娃艇"的情味,否则的话我还能够深入地体会她们的生活。

我自小不出远路,关于家乡不雅念,比起旁人来要严峻得多。人家说"烟雨楼"四周可惜没有山。我说全国有山的处所多,无山的处所少。好在没有山,南湖能够代表着江南"鱼米之乡"的风光。

  没有山,天然地形成了看月亮更好的前提,比"月出于东山之上"天然要早得多哩。倘使说我是偏私的话,由他们去抢白好了。

几百年前大江南北已经有了"嘉兴人启齿烟雨楼,全国笑之。"的说话,可见"烟雨楼"的名望普天之下都晓得了,有什么欠好。不外有些嘉兴人经不起前人的取笑,难认为情起来。

  连那位不愿删掉《风怀二百韵》的墨竹篘先生也未能免俗,在《鸳鸯湖棹歌》一百零七首诗里竟然不提起"烟雨楼"一句,如许做,恐怕太虚张声势了吧?岂不见张山来也不由说出了"然烟雨楼故自佳"的言语。当然各人有各人的见地。据我看来,何必必然要"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如许的气焰兴旺,才算是全国奇迹。

  其实只要有"四时之景差别,而乐亦无限也。"

名胜的荒废,不过乎"兵车蹂践"和"炊火焚燎",莫不关于全国的治乱。所以"烟雨楼"的兴衰,也就是嘉昌隆衰的形迹。查有记载"烟雨楼"汗青的书,前人曾经有过两本《烟雨楼志》,一本是明朝万历年间知府龚勉;一本是清朝乾隆年间秀才墨稻孙。

  那两部书都没有刊本,龚勉那一本恐怕已经很久失传了。只要墨稻孙那本还能够见到传手本,其实并非志书的体裁,完满是搜集了风花雪月的诗词歌赋,关于汗青的考察毫无用途,不外像《青眆志》那一类的工具。

我早就见猎心喜,想也来一部"湖楼七志",而且凭空杜撰地拟好了一种格局,什么志湖、志楼、志事、志游、志石、志花、志菱来记载"烟雨楼"的故实。

  颠末一番 采,得到的质料觉得差得很远,心想还要下更大的时间持续去寻访。可是,近十年来遭逢了贫病交加的痛苦,失去了看书访友的时机。并且又是命运不济、洒尽了安仁之泪。就此把那部书不断就耽误了下来。

丁未的冬天。卧病在床。偶尔看到了那些存下来的质料,已经接近了引火生炉的地步,觉得有些可惜。

  原来无事可做,草草地写成了《烟雨楼史话》八章,只要破费了几天的时间,天然是谫陋不胜,遗漏的处所难免是良多良多,未来倘有时机的话,还想重加弥补,在那穷途落泊的时候,可算是"时异境迁,结习不改",踵接着"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的愁叹。 。

0
回帖

烟雨楼史话 相关回复(1)

独行
独行
沙发
烟雨楼历史悠长,人文韵味无穷。
3周前 (05-29 02:44)回复0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