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状元”,类似今天高考的第一名。目前在史籍中留有名号的 状元有700多人,他们都是在苦读之后,才一举成名全国知,成为其时科 考中的佼佼者。状元,起初称为“状头”,本来在唐朝参与测验的士子,经由各州贡 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即类似今日测验报时填写材料的情况一样。
测验完毕之后,将更高的成就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状头”。居 首者因曰状头,亦曰状元。明清两代,殿试一二三名,确定其名称为“状元”、“榜眼”、“探 花”,合称“三甲鼎”。状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进状元按例受六品的翰林 院修撰。翰林素有“储相”之名,因为那个职位较接近皇帝,升迁的时机比同榜者快。
•在清朝的殿试次要以应考者的书法来定好坏,清朝政府本来只是要求 试卷形式上的整齐,以利阅卷者评阅考卷。到了康熙年间(1662 ~ 1722 年),中年时的康熙对书法产生喜好之心,于是全国的士子在上行下效的 流风下,纷繁勤练书法。而那个风潮关于状元的择取也有莫大的影响力,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殿试拟吴尚为状元,可是康熙喜欢第二名戴有 祺的书法字,于是戴有祺便成为钦点的状元了。
中状元是读书人的更高荣誉,但大大都的状元,因为小我的因素或当 时情况的牵造,使其一生不克不及大伸四肢举动、有所做为,而毕竟无所建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