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拿到全国高考考试资格?
参与高考,条件是你户口所在地进行高考报名。 年龄从17岁到70岁都可以参与高考。称心以上条件可往当地教诲局正常报考就可以参与考试。如果是在校生,学校会统1往教诲局报考取得考试资格。
高考,1般指高等教诲进学考试,现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3种形式。高考是考生抉择大学和进进大学的资格准则,也是国家教诲考试之1。
高考由教诲部统1组织调度,教诲部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考试局)命题,2014年6月7、8日考试(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海南省为6月7日、6月8日、6月9日)。
高考成果 直接影响所能进进的大学层次,考上1本大学的核心前提就是取得优异的高考成果 。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2014年9月4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公布:文理不再分科。2015年起,高考将取缔 体育特长生、奥赛等6项加分项目。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1制度曾展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诲、培植实用人才的需要,破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1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世代相传考试思维和价值,2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诲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1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1高考招生能更好的展示出公平,也适
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1983年,教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心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1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1年,理科中增加了生物科。
1983年,英语被正式列进高考科目。
1985年,教诲部规定:可以从参与统1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1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同年,从美国引进准则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向减少高考科目方向发展。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各减为3+2共5门,上海则实行3+1方案。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准则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4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缔 高考,名义上是为学生减负,结果非但减不了负,还致使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同年,政治被清除在统考科目之外,理科考试中不再考政治。
1996年,中国高等教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教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雄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术做出了全面部署同年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出现在高考科目中。
到2010年,高等教诲毛进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5 6年中,大学招生扩展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诲”逐渐取代“精英教诲”。高校毕业生短缺 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
2000年,1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03年,经国务院赞同,教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1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顿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1种新的选才方式,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90所;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举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年2月,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稿,7月发布经中心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全文。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判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12月16、17日,教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良普通高中学生综合水平 评判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1步完美和规范高效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1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4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