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一月成立了什么总农会?
1923年1月1日,海丰县总农会在这里成立,是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组织,由“农民运动大王”彭湃任会长。
彭湃在故乡海丰探索农民运动,深入农民群众宣传革命,1922年7月,彭湃联合5位农民成立了“六人农会”,两个多月后,农会已由最初的6名会员发展到500余人,并于同年10月成立赤山约农会。
到1922年底,海丰全县已成立了12个农会,建立全县总农会的条件已经成熟。 1923年1月1日,海丰县总农会正式成立,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农会,内设教育、卫生、财政、农业、仲裁等部,由彭湃任会长,会员约10万人,占当时海丰全县人口的1/4。
海丰总农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宣传部采用多种宣传方法,到各乡开展活动。同时,农会还提出“农民教育”的口号,教育部办起了农民学校,使农民有了一定的文化,可不受地主的欺骗。
农会通过种种努力,切切实实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因而深得人心,影响极大。至1923年4月,海丰、陆丰、归善(惠阳)三县已有20多万人参加农会,接着农会发展至潮梅的五华、普宁、惠来三县,相继成立惠州农民联合会和广东农会,会址都在海丰。海丰农民运动进入影响更深刻的发展阶段。
农会组织的迅速扩大,引起反动势力的恐慌。1923年夏季,海丰连遭风灾水患,农作物歉收,8月初,海丰县农会在彭湃的主持下,在海城召开农民代表大会,要求田主减租免租。豪绅地主闻讯,群起反对,坚持依照旧例缴租,只准欠,不肯减,并急忙派人下乡催租。
8月16日,正值农历七月五日,时任海丰县县长王作新以“农民抗租”为名,派军警300多人包围进攻农会,抓捕农会会员20余人,封闭农会会所,解散农会,并四处张贴布告,通缉彭湃。这就是海丰农民运动史上有名的“七五”农潮。
在农民运动快被扼杀的紧要关头,彭湃一方面积极组织海陆丰农民准备武装斗争,一方面长途跋涉到老隆找当时统治东江地区的陈炯明进行说理斗争。同时,争取惠、潮、梅三地农会的声援,迫使王作新释放被捕的农会干部。
1925年5月,广东省农民协会成立,统一领导全省农民运动,广东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