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理学由北宋程颢、程颐成立,南宋墨熹集其大成。墨熹(1130~1200)是中国汗青上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思惟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集孔子之后历代学术思惟之大成,构成儒学思惟文化的出色代表---墨子理学,遭到朝廷的推崇,被钦定为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惟,构成中国宋末至清代700余年间不断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惟理论,代表具有遍及意义的传统民族精神,把中国古文化推进至更高峰,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美诸国,成为东亚文明的表现。
至今,国外还保留着日本墨子学、朝鲜墨子学(退溪学)等,吸引着世界上几十个国度的专家、学者努力于墨子理学思惟的研究。在德国、荷兰、瑞典、美国等国的一些出名大学都开设有攻读墨子学博士学位的研究院。1982年以来,先后在夏威夷、厦门、武夷山、台北召开4次国际墨子理学研讨会,切磋理学文化与儒学思惟的渊源关系和开展过程,以及墨子理学思惟的现实影响,面临当今物化的人生不雅,切磋墨子理学的主体性和整体性不雅念,疏导现代聪慧,重建人生价值世界,使墨子理学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开展做出奉献。
武夷山与墨子理学有着不成朋分的联络,是墨子理学的摇蓝。墨子理学在武夷山孕育、构成、开展。中国汗青开展到北宋期间,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国度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文化根本形态的儒、释、道聚集于武夷山一带。此时即有出名理学家胡安国、杨时、游酢等在武夷山传布理学。
到了南宋,14岁的墨熹到武夷山落籍,曲到71岁逝世,在武夷山从学、著作、布道、生活近60年,在武夷山完成墨子理学思惟的代表做《四书章句集注》。他集濂、洛、关学之大成,成立起新的儒学思惟系统,以儒学交融佛道,矫正三教鼎峙,从头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思惟的正宗地位。
墨熹在武夷山兴办的武夷精舍等书院成为其时最有影响的书院,间接在武夷山受业于墨熹的学者200多人,此中许多成为出名理学家,构成一收有影响的理学学派。在墨熹的影响下,历代办署理学家纷繁以传道为己任,在武夷山溪畔峰麓择基筑室,著书授徒,弘扬理学,使武夷山成为墨子理学萌芽、成熟,曲到传布、开展的名山,为中国古文化做出凸起奉献。
因而,中国出名汗青学家蔡尚思传授赞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墨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载自: